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于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于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化,控制行為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體系。
一、內控制度的實施要與自身的特點相融合
(一)單位實施內控不能把一些原有內控制度和要求完全復制到工作中去,而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特點,靈活的加以運用。在實際工作中,現有好多的規章制度,內控所要做的是要與其原有的制度進行融合。如果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疊加,就會造成很多重復工作,增加了內控實施的成本,降低了內控實施的效率。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各單位與經濟實體都有自己不同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內控體系的構建也要在充分理解管理運營模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把握單位運營,業務控制的關鍵點,制定適合本行業流程的內控管理制度與環節。
(二)工作中,理論指導實際,要將控制制度落實到實處。每年要定期組織內控測評,依據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根據定期測評結果,重新完善、梳理和修訂本單位經營項目、運營、質量、財務等各方面的管理規章,使單位的經營風險為零。在單位內部,對各部門流程與程序運作進行設定控制點監督,做好流程與程序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完善單位的風險管理體系。
二、內控制度的環境建設要全員參與
(一)要使內控管理有效,必須從改善經濟單位內部環境著手。注重加強內部關于內控理論的樹立和強化,培育全員內控意識,加強內控環境建設。
(二)內控建設是全員工程,需要全體員工來共同參與,不是一兩個部門,只有領導層參與那么簡單。高效的內控要使員工有認同感,如果沒有大家的認同,內部員工就會多一些抱怨,執行不到位,使得管理與執行脫節,造成‘兩張皮’的現象。實際執行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內部因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逐步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控制方法與體系。
(三)實施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流程化、流程管理信息化。用這種“鏈條式的鏈接管理辦法”環環相扣,使各單位各部門在工作中互相監督,讓工作有章可循,這樣可以使全體員工參與到日常的內控建設中,有效的促進單位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提升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四)在內控制度建設過程中,財務過程的公正透明和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單位經濟運營狀況的好壞,是通過一系列的財務數據和財務報表來體現的,日常工作中積累的各類財務審批數據,是反映單位運營問題、發現管理環節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前預警、量化、風險效果的數字權威,是我們參考運營未來的重要依據。
(五)全面預算管理費用分析工具、財務流程監控、集中式財務管理等手段,都是經濟單位用來加強對財務數據和財務過程管控方式的一種重要途徑。當今的經濟管理市場,競爭激烈,內部控制尤為重要。管理層及財務管理工作已不僅僅是校對財務報表那么簡單,需要對整個運營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分級預算,實施有序分析及管控。
目前大多數單位財務體系已經或即將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財務過程管理正在朝著全自動化、全流程化的方向發展。財務過程的內控體系,也正在由事后分析轉向事前、事中控制,各類財務軟件也在不斷地升級與開發出來,這些都將大大的增強單位內控制度的執行能力。當今的經濟管理市場,競爭激烈,內部控制尤為重要。管理層及財務管理工作已不僅僅是校對財務報表那么簡單,還需要對整個運營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監督,分級預算,實施有序分析及管控。
三、內控制度勢在必行
在財務內控體系中,風險分析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同的單位風險點不同,要針對自己單位的風險特點,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及方法,才能有效的防范及控制經營風險。
其實,過程控制的作用還遠遠不止財務控制這些,對實體單位來講,整體、全面過程控制才是管理者管理、監控、判斷把握未來發展的有效管理工具與手段。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治理單位內部控制薄弱必須從制度建設、道德建設、人文建設等多方面綜合著手,才能徹底改善內控環境,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使單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強對員工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使遵守制度的意識深入人心,治理層和管理層率先垂范,引導人們“循規蹈矩”形成良好的運營模式與經營氛圍,為行業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