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廣東職業教育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積極參與這一互動,為產業輸送優質的高技能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SWOT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五條建議。
關鍵詞:產業轉型升級 職業教育 發展 創新
一、前言
職業教育是“普通教育之外學習科技與有關科學,以習得和經濟與社會生活各領域職業有關的實用技能、態度、理解與知識的教育歷程”。作為職業教育的生存土壤,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產業結構直接的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完善而成熟的職業教育也將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技術人才,進而促進產業發展。
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廣東正在產業轉型升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提出由“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以此為發展的新契機,廣東職業教育應當主動適應,創新發展思路,進而提升自身實力。
本文擬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對廣東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思路。
二、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s)
廣東在30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很好的物質技術條件,這為廣東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是廣東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一是產業的發展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良好的就業態勢提升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二是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職業院校積累了很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
2.劣勢(weaknesses)
盡管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但是職業院校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受到現有教育體制的制約,這使得職業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同樣受到體制的影響,在職業院校設置專業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層層的審批,這導致了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與社會的需求形成脫節。
3.機會(opportunities)
廣東產業轉型升級要發展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形成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這一目標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對于學生、社會居民、外來工,要獲得更好的工作和更優厚的收入,就必須不斷接受職業培訓。居民日益增長的職業教育需求和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而不斷更新的再教育需求都為廣東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4.威脅(threats)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目前職業教育體系中專業結構、專業培養模式以及專業教學內容等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有的調整甚至需要有一些超前視角和眼光。
而企業作業過程采用了一些先進的儀器儀表和分析設備,對操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操作者不僅要會動手,還應具備獨立的專業的判斷能力,有時甚至會需要專業技師人員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來解決突發情況。
這些豐富了職業教育的內涵同時為也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即:如何從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轉向具有獨立判斷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創新思路
通過SWOT分析可知廣東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如影隨形。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升廣東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并更好地服務廣東經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專業、人才培養的動態調整機制
伴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結構會發生調整,或者會有新的專業缺口。而目前我國的專業設置程序仍然繁瑣,從新專業的設置到最終畢業生培養出來至少有3-5年的時滯。這期間企業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所以時滯可能會造成畢業生與企業需求的不匹配從而形成結構性失業。為了避免時滯,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職業院校、企業、教育主管部門、就業主管部門四個部門的互動來為專業、人才培養的動態調整創造條件。
職業院校與企業建立定期對話,了解企業需求可能存在的動態調整,為進一步的專業建設做基礎性研究;職業院校與就業主管部門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了解各專業就業現狀及未來就業預測等信息;職業院校的專業院系組織專業教師建立經常性例會,邀請四部門相關人員列席,根據信息共同探討專業培養方向的調整,同時將討論的情況建檔并上報教育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將學校上報的信息從宏觀層面進行整合,為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動態化提供便利。
(二)開展創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視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它對于拿薪水的人同樣重要,因為用人機構或個人除了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而瑞典皇家工學院院長安德斯認為“產品的成功有時并不都是技術創新帶來的,而是新的理念新的想法決定的。所以新工程師應該具備商業頭腦,高等教育應該在教授理工科課程的同時鼓勵學生們的商業創意”。
這對于職業院校而言也同樣適用。在職業院校進行創業教育既可以考慮開設創業學課程,也應該將創業教育的理念貫徹到專業課的教學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創業理念的培養,在實踐嘗試中,啟發學生在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去進行創新和價值創造。而在這過程中,也許可以找到創業的突破,實現企業組織內部的再創業或者是個人創業的可能性。
(三)創新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將職業教育積極融入個人的終身教育中去
目前在職業院校中出現了“中職院校升高職,高職院校升本科”的潮流。實際上這模糊了職業教育的定位。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職業教育應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的理念并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職業教育在做好正規教育體系內學生的職業教育之外,還應積極承擔來自社會學員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包括失業者、農民工和所有想通過學習技術進行自我提升的人。職業院校應該主動了解這些人員的培訓需求,有針對的為這些人員提供培訓服務。
(四)創新職業院校的“售后服務”機制
職業院校做為生產者也應該做好相應的售后服務:了解畢業生就業去向,對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定期回訪反饋,優秀畢業生信息的搜集整理。
通過這些售后服務機制,了解各專業就業情況,了解學生所的工作情況和存在的不足,便于學校對專業招生情況及培養過程進行動態調整;而優秀畢業生信息可以對在讀學生形成榜樣力量,師兄師姐的成功會使在讀的學生對專業、學校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進而鼓勵他們“這一站,職業院校;下一站,成功”。當然,學校將這些信息公開,也有利于吸引優質生源報讀,使學校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五)創新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育培養是職業院校發展的瓶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破題。職業院校可以建設優秀技師資源庫,對入庫技師進行職業教育理論和教育學理論及授課技巧方面的培訓,讓培訓合格的技師在學校授課,不僅對學生授課,也可以對學校專職教師授課并以此來加速專職教師“雙師型”的培養。
這種技師授課制還有一個示范性效應。教師在我國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對于學生而言,授課技師本身的成長過程也是很好的范例,不僅可使他們學到實踐本領,還能使他們知道只要通過努力,將來也許也能在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
創新是產業發展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硬道理。廣東職業教育應加大創新力度,通過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飛躍。
參考文獻:
[1]陸天智,彭仁賢.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途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
[2]朱文.產業升級與職業教育變革——NYP的經驗與廣東的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4).
責任編輯: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