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雖然環境保護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是新形勢下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減排和改善環境質量壓力不斷增大,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需要探索環境保護新理論體系?!笆濉眹液蛢让晒抛灾螀^要求環境保護要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用最可能小的環境代價支撐住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排污權交易制度是推進環境資源價格和收費改革的重要創新,通過變排污權指標由政府無償分配為市場有償取得,充分發揮市場對環境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體現環境資源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特性。
2007年12月以來,國家將天津、浙江、江蘇、重慶、湖北、湖南、山西、內蒙古、陜西、河南、河北列為國家的排污權交易試點地區,各地均按照國家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環境質量、環境容量、產業結構和布局、環境管理水平等實際,積極探索本地排污交易的政策、交易試點的范圍、行業、污染物種類等。
我區具備實施排污權交易制度的較好客觀條件:一是國土面積大,全區11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2.3%,有利于各類建設項目的空間布局,可極大避免因污染物流動造成的跨省市區域糾紛;二是干旱多風,環境自凈能力強,環境容量比較大,環境質量普遍較好;三是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十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2011年GDP已逾1.4萬億元。
2010年9月,國家正式將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國家排污權交易試點省份。同時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加強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確定納入試點的主要污染物種類,明確試點范圍和行業,制訂相關配套政策。通過考察學習充分借鑒已多年嘗試排污權交易省市的經驗,在多方面征求意見和研討的基礎上,我區進行了開展排污權交易的制度設計。先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實施方案》(內政辦發[2011]19號)、《內蒙古自治區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內政發[2011]56號)、《交易資金管理辦法》、《交易基準價格》、《交易管理規則》、《電子競價規則》和《排污權指標儲備管理規則》等指導性政策文件,初步搭建起我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法規體系的框架,制度建設逐步完善,為自治區排污權試點工作籌備和排污權交易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內蒙古排污權交易工作的啟動,對改善地區環境質量、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成為促進污染減排、實現環保目標的有力手段。
一、試點范圍
為穩步推進我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自治區根據國家排污權交易試點的有關要求,先行建立自治區級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平臺,各盟市環保局積極做好開展試點工作的前期準備,條件具備并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后開展試點工作。所有自治區和國家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新改擴建設項目,當企業自身沒有相應排污權指標時均需要從平臺上購買獲得排污權指標,即要求建設單位新、改、擴建項目報審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先對項目總量指標數量和來源進行核定確認,再到排污權交易平臺通過掛牌、競價等方式購買相污染物排污權指標?,F有排污單位進行改、擴建需增減主要污染物排污權的,必須是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并已經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污權的排污單位方可進行改擴建,此規定有利于老污染源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充實排污權交易市場。
二、交易價格
為積極應對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變化,妥善解決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全區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暫行收費標準和交易價格相應調整:一是將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收費標準由“二氧化硫1500元/噸·年,氮氧化物1500元/噸·年,化學需氧量2000元/噸·年,氨氮6000元/噸·年”調整為“二氧化硫500元/噸·年,氮氧化物500元/噸·年,化學需氧量1000元/噸·年,氨氮3000元/噸·年”;二是將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價格規定由“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的第一次交易以排污權有償使用費標準為基準價格開始競價,第二次開始以后的交易以上一次競價平均成交價為基準價格開始競價”調整為“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以排污權有償使用費標準為基準價格開始競價”。此次調整是在綜合考慮我區主要污染物治理社會成本以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礎上作出的一次重要調整,為規范和活躍內蒙古自治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市場、促進我區環境資源優化配置和污染減排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技術支撐
2012年,我區因地制宜開展了“自治區煤電輸出環境成本核算及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指標調配機制研究”、“畜禽養殖減排核算研究”兩項總量減排核算研究課題,并同時于年底啟動了內蒙古地表水水環境容量測算課題。這些課題研究與排污權交易工作密切相關,是排污權相關基礎性研究的主要內容,能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自治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可以為自治區全面深入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提高基礎數據,奠定良好基礎。
四、交易平臺
一方面,排污權交易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基本完成。在排污權交易電子競拍系統和交易管理系統軟硬件安裝部署完畢并通過了系統驗收的基礎上,繼續加強排污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排污權交易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和使用,使排污權交易管理系統初步實現統計初始分配、儲備指標、排污交易、買賣信息和超標預警等功能,對排污企業排污情況進行核定跟蹤管理。目前已進入嘗試使用階段,為今后提高排污權交易效率、規范交易程序和后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另一方面,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測算和排污權現場核查作業兩個系統啟動。2012年11月,自治區排污權交易管理中心啟動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測算系統和排污權現場核查作業兩個系統建設,為排污權價格形成機制研究和開展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技術核算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五、交易總量
自我區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正式實施以來,其以市場手段優化環境資源配置,變環境資源無償占有為有償使用,提升污染物減排潛力,提高企業自發減排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日益凸顯,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3年5月底,共組織228家企業成功進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指標的交易,其中,二氧化硫21147噸、氮氧化物48047噸、化學需氧量1848噸、氨氮145噸,總成交金額6232萬元。其中,2013年上半年共組織56家企業成功進行交易,成交金額897.8萬元。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