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當前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現實情況和存在問題
惡性的競爭導致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為生存下去故意制假造假,違法增加添加劑的含量,制造各種有毒有害食品。如為降低成本,使用劣質的原料和違法添加劑,降低了銷售價格,排擠了其他質量正常的產品,“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在食品行業也時有發生。
最根本的原因是部分食品生產企業一味逐利,喪失起碼的道德良心,毫無誠信可言。美國有一個大制藥公司莫克公司,它的創始人有一句話,藥是用來治病的,賺錢是隨之而來的事情。做得越好,利潤就越大。他的語言很通俗,但是很明確,研制生產的藥品首先是幫助人類解決疾病的痛苦,把藥做好了,自然會有利潤。而有的企業往牛奶里摻雜使假,首先想到的是降低成本,是欺騙公眾、欺騙消費者,其企業文化的導向是有問題的,這種企業還有什么道德呢?
在現代市場體系中,法律約束和政府監管就成為保障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兩大支柱。一旦法律缺失、監管不到位,就可能讓生產經營者變成濫用信息優勢的不肖業者,故意制造問題食品,導致百姓的飲食失去安全保障。另外,普通生產者在科學知識上的缺乏會無意識地埋下安全隱患,加大食品風險。可以說,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食品安全將是一個階段性的公共管理難題,需要動用法律、政治、經濟、道德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
二、加強食品質量風險預警,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企業是食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關鍵是強化企業內部質量誠信意識,引導企業所有員工增強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質量不合格的食品會影響人民生命健康,因此食品質量監管當以預防為主。我們公司質量控制部門積極關注國內國際食品質量安全的新趨勢,密切關注國內加工食品行業的新發展,建立以風險管理為中心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做到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理。
不管是企業、政府、媒體還是消費者,涉及食品安全方方面面的都是人的因素,人的道德水平下降、誠信缺失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根本原因,其實也是發生其他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人與人之間的誠信,保持信仰、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提升道德水平,實現國家富強。
三、 建立我區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和輸出的綠色標準
(一)加大對綠色農畜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整治
一是要加強產地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食品產地環境監測和污染源監測,開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加強綠色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標準和參照國際農產品標準及技術要求,制定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等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和技術措施。還要嚴格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按照國家及有關部門公布的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特別是嚴把肥料、農藥、飼料、添加劑等使用關,在生產過程中,全面推行生產記錄檔案化管理,并嚴格監管措施,從而使農業生產者從傳統的無約束、隨機生產轉向標準化操作、規范化生產,以保證生產中全程質量控制。
三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以蔬菜和乳肉等農產品為重點,探索“IC卡管理”、“聯戶聯保”等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辦法。
(二)加大對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整治
一是突出抓好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整治。嚴厲查處糧、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綠色農畜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違法行為;認真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運用政府監管、市場引導、企業自律三管齊下的辦法,遏制無證生產行為;取締無證生產的小作坊,對有制假劣跡和質量不穩定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和整治,從嚴審查企業生產條件,督促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
二是完善規章制度,強化日常監管。全面開展綠色農畜品生產企業建檔工作,逐一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檔案,完善工作制度和運行規則,對農畜產品生產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高危、中危、低風險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分別實行a、b、c分類分級監管。落實產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實施定責、定人、定區域、定企業的監管模式,對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實行巡查、回訪、年審、定期檢驗、監督抽查、強制檢驗等措施,確保對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日常監管到位;進一步完善預警制度、快速反應機制、獎勵舉報制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制、制假“黑名單”等五項執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綠色農畜產品召回制度;建立綠色農畜產品檢驗、檢測機構和人員資質審核、注冊管理制度。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