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巴彥淖爾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現狀
(一)經濟總量有所增加,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截至201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605.1億元,同比增長14.3%。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74.4%,拉動全市GDP增長8.2個百分點。非公有制企業戶數4568戶,同比增長4.9%。經過連續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了突破性增長。
(二)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所占份額不斷增加,品牌化效益明顯
非公有制經濟涉足的領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商業、餐飲業、工業、建筑業迅速拓展到除少數壟斷行業之外的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并在一些行業中唱主角、挑大梁,重點集中在農業、林業、采礦業、建筑建材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行業。非公有制經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實現量的發展的同時,更注重質的提升,品牌化效益日益明顯。截至2012年底,河套酒業、金川啤酒等4個品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巴美肉羊等3個農畜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先后培育和引進了河套酒業、中糧、魯花、小肥羊、圣牧高科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
(三)提供就業崗位增多,促進居民增收效果明顯
非公有制經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不僅吸收了新增社會就業人員,也吸納了從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分流出來的再就業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對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穩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包括單位從業人員、個體私營從業人員和自營勞動者)達到30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76.7%。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由2011年的1524元增加到1802元,同比增長18.2%,占全年人均總收入的比重由16%上升到16.8%。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大部分依靠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就業取得。
(四)創造了大量稅收,對財政收入貢獻加大
近幾年,國有和集體企業繳納稅收比重逐步下降,而非公有制經濟在自身蓬勃發展的同時,為財政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稅收。截至2012年底,非公有制企業共繳納稅收83.04億元,占全部稅收的比重達到87%。從發展趨勢看,在以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非公有制經濟將是財政收入越來越重要的稅源。
(五)投資大幅增長,發展后勁增強
近幾年,隨著我市投資環境的改善,非公有制企業投資日趨活躍,成為社會投資的重要來源,也是支撐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201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非公有制企業投資額達到426.96億元,比上年增長7.4%,總量占到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60.9%,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社會資金,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優化了投資結構,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
二、巴彥淖爾市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成本壓力過大,企業的利潤空間縮小
由于國內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度上升,人民幣升值、勞動用工成本增加、企業融資成本提高等多種因素疊加,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使競爭力較弱的非公有制企業難以承受,部分企業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經營難以為繼。
(二)資金緊缺,融資難仍然是最大難題
一是大部分非公有制工業企業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的,企業內部管理不是很規范,企業的信譽度差,可供抵(質)押的資產很少,缺乏進行融資的基本條件,金融企業為了優化資金投向,保證資金回籠,對非公有制企業縮減信貸規模,進一步加劇了融資的難度;二是銀行貸款手續繁雜、貸款抵押和擔保條件苛刻以及貸款成本太高,使非公有制企業融資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民間貸款的高風險又讓企業望而卻步,非公有制企業在資金的有效運作上受到極大的限制,沒有足夠的資金就好象“無米之炊”,制約其發展壯大。部分企業資金鏈條面臨斷裂,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三是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力度不大。盡管金融業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法規和政策,但銀行認為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狀況復雜,信貸風險過大,直接獲利較小,普遍存在對非公有制企業惜貸現象。
(三)產品科技含量低,競爭能力弱
我市多數非公有制企業生產設備和技術陳舊,產品以粗加工為主,創新能力比較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和技術,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一些企業資源浪費比較嚴重,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安全生產和衛生條件還有待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相關企業的影響比較大,發展的空間也相對有限。
(四)非公有制經濟質量效益不高、發展不協調
目前,我市的民營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的設備、工藝落后,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企業效益不穩定。從行業分布上看,大多數分布在餐飲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參與農業產業化、旅游產業化、小城鎮建設和經營性公益事業建設的民營經濟很少,且發展滯后,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發展方面更是相對不足。
(五)非公有制企業的自身素質普遍較差
大部分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科學的決策,僅靠企業經理個人的思路決策,生產經營中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下崗職工,缺乏高素質的科技型、經營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為主,簡單粗放,在產品研發、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缺乏嚴格的規章制度,企業的內部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三、巴彥淖爾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擁有較強的科研技術力量和自主知識產權是企業占領市場、增強競爭力的制勝法寶。我市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在這方面還比較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應加強科技投入,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機制。一是要依托資源優勢,創新管理模式,強化企業管理,真正把特色產業及品牌做大、做優、做強;二是要創新機制,堅持產權制度創新,完善法人結構。要引導家族式企業健康發展,鼓勵其實行產權結構改造,引導其建立有效吸納社會資本參與企業發展體制機制的創新。
(二)拓寬融資渠道,千方百計突破企業融資難的瓶頸
一是要在加強和改善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金融服務上尋求突破。有關職能部門要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持,為企業融資搞好指導服務。工商聯、金融辦以及非公有制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要通過定期不定期組織召開銀企項目對接會、座談會等形式,為銀行和企業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牽線搭橋。二是要在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上尋求突破。大膽探索民間資本創辦商業性的非公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擔保、互助擔保、商業擔保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切實解決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三是要在強化企業誠信建設上尋求突破。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完善統計、財務指標體系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企業誠信檔案,樹立起民營企業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良好形象。四是應賦予銀行向非公有制企業貸款利率確定方面的自主權,增強其向非公有制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拓展銀行在貸款安全性與收益性之間的選擇余地。五是成立地方中小銀行,既降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也便于監督貸款的使用情況,更好地為非公有制經濟服務。
(三)營造寬松環境,為非公有制企業搭建發展平臺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狠抓政策落實,堅持依法行政,營造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濃厚輿論環境、寬松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二是要采取民辦官助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商會、企業協會等機構積極開展面向非公有制企業的創業輔導、企業診斷、信息咨詢、投資融資、產權交易、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和法律咨詢等服務。三是有關部門應真正從完善服務體系、優化服務環境、落實稅收優惠、財政和金融支持上破解難題。四是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完善社會保障。五是要重視非公企業中的黨、團、工會組織建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四)加強政策落實,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一是要從戰略高度認識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轉型、促進增長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導民間資本從虛擬經濟轉向實體經濟。二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間投資發展的投資審批事項和管理法規,營造公平的政策環境、健全完善法制和市場環境。三是要加大對高、新、優等非公有制企業的政策、資金、技術、人才扶持力度,支持有能力的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優勢擴張和資產重組,形成一批有實力、有效益、有市場的大企業。
(五)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要加大技改力度,推進現有產業和產品升級換代,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增加對技術研發的經費投入,幫助企業主動申報立項創新項目和科技項目,爭取上級配套經費的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爭創馳名、著名商標。二是要鼓勵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的發展。鼓勵其投資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新型材料、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等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廣、綜合效益好、發展后勁足的新興產業,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者單位:巴彥淖爾市發改委綜合科)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