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意義上的機會主義,指的是罔顧原則,缺乏立場,一切言行均以投機得利為唯一訴求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邏輯。在個人利益與重大原則的博弈考量中,機會主義者往往短線思維,趨利避害,更多考慮上級領導的注意力和個人得失,缺少政治家的長遠眼光和黨員干部應有的人民情懷。這種思想觀念和處世方式在國家社會快速發展、深刻轉型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不僅在官僚體系內部蔚然成風,而且蔓延擴散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成為部分官員明哲保身、引以為榮的官場生存“成功學”。
我們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有機會主義傾向的官員,為實現個人升遷目的,往往會放棄長遠規劃、民眾需求等原則性事物,而這樣的行為方式又是社會公眾最為反感和抵觸的。機會主義傾向,是政治秩序規范、政治運行機制和政治生態文化的天敵,與追求實現公共利益、創造公平正義生存氛圍的現代政治理念背道而馳,也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增加政府治理成本,消解權力合力,甚至動搖和侵蝕了黨執政的民意基礎。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習近平總書記也就加強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設、提高中央政治局工作水平深刻提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有天下為公的寬闊胸襟,摒棄任何私心雜念,把為全中國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唯一的追求,為黨的事業和和人民利益鞠躬盡瘁。
從源頭上杜絕機會主義觀念行為,必然要從觀念引導教育、制度安排設計、干部任用導向和嚴明政治紀律入手。這需要用公共利益和操守道德之光燭照其自私陰暗角落,需要一整套科學完善的權力制衡與約束體系來規范權力運行,需要民主法制、公開透明的議事和決策環境,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秉承為政為民宗旨,時時“三省吾身”,帶頭踐行優良政治品德。
努力營造清純健康的官場生態,袪除通行已久的各類潛規則,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更加透明,遏止機會主義在政權體系內的流行與感染,這是提高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政府效能建設,完善政府治理機制的重要內容。本期 “機會主義的天然危害”專題策劃,我們匯集相關專家對此問題的研究成果,希望使讀者在感性印象的基礎上能更加理性深刻地洞察機會主義的天然危害,也以此為契機,使政府、學界和社會多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清除機會主義的根本之策。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