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坐落于風景如畫的玉淵潭公園東南方向,始建于1956年。學校有四個校區,學生3800多人,班級100個。學校擁有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60多位。學校以創建受社會廣泛認可的“翠·微教育”品牌學校作為辦學目標,以培養“明德篤行,自覺自為”的陽光少年為培養目標,以“明德至翠,篤行于微”的文化建設、綠色課堂構建、藝術教育為三大辦學特色。“綠的生態、玉的品質、微的細膩、潤的內涵”將成為新時期“翠·微教育”高品質的追求。
文化立校的根本是什么?是學生的培養方向。我們期望通過六年的教育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對于任何一位有著高度教育自覺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這都是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可以說,對教育目的的思考與踐行是一所學校立校的核心與宗旨。翠微小學辦學已半個多世紀,在歷經規模化、規范化、制度化辦學歷程后,學校進入了“人本”“精細”的高品位發展時期,文化立校成為歷史的必然。
在理論層面構建和解讀“翠·微教育”
1.“翠·微教育”體現社會對教育的現實要求
學校于2010年初確立了“明德至翠,篤行于微”的核心價值理念,將“培養明德篤行的陽光少年”作為育人目標,將建立受社會廣泛認可的“翠·微教育”品牌學校作為辦學目標。
“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意是說,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翠”追求的是高遠的教育理想,清澈的教育境界。因為“翠”有翡翠之意,是“美玉”之極品,“明德至翠”要求師生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努力進行人格提升,使之達到完美的境界。對教育者而言,就是通過踐行高尚的教育德行,實現各育的均衡、和諧、適度,貫徹綠色教育精神。對學生來說,就是要追求真知,有旺盛的求知欲,有敢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就是要富有理想,放眼長遠,在未來能創造獨特價值,服務文明社會。“明德至翠”代表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德和理想境界。
“篤行”源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及“學以致用”“積少成多”和“防微杜漸”的中國哲學思想,反映了注重實踐和體驗、倡導創新的精神。
“微”追求的是細致的教育風格。“篤行于微”關注基礎和細節,踐行所學,勇于實踐和探究,注重體驗,勤于動手,長于創造,知行合一。對教育者而言,就是要從細微處入手,從習慣入手,從基礎抓起,導之以行。對學生而言,就是切實履行,專心實行,力行其事。“篤行于微”是“翠·微教育”實踐的動態價值追求。
“明德篤行”將高遠清澈的教育理想與境界和細致精進的教育風格及現實改進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貫通于知行的、通透的文化內涵。它經過各個方面的調研,有具體內容的解讀和關系的厘清,如干部之德“人本、責任、精細”;教師之德“博愛、責任、精進、公平”;學生之德“愛心、責任、尊重、誠信、勇敢、勤奮”。每一個“德”都有科學定義,其下的6個主要行為標志既邏輯嚴密,又可操作執行。將德的要求與具體行為聯系起來,不再是空洞的理念,能夠貼近我們的行為,達到內外兼修、德行一致。
2.“翠·微教育”關照師生的內在需求
“明德至翠,篤行于微”怎樣在師生的內心世界生根開花?我們需要站在人的內心世界去思考文化核心理念的合理性,需要關照師生的價值世界、自我世界。
于是,我們在強調學校文化建設的社會性要求的同時,增加了其“健康自我”的內涵。“明德篤行”只有成為自我的需要,并成為自我的自然天成的方式,才算是走進了人的內心世界,才是真實、真誠、有意義的。因此,我們強調“明德與自覺”“篤行與自為”。有發自內心的強烈愿望,才能成為自我的自覺的需要,才會有不辭辛勞、不怕挫折的自為的行為,才會有真正的篤行。
內在的需求及外化與外在的要求及內化有機統一,才能使人內心安寧、愉悅,和諧自處與和諧他處,這是做人之本。對于“翠·微教育”,我們又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我們強調“翠”彰顯的是綠的生態、玉的品質,綠色生態之中每一位師生員工、每一個團隊都能夠彰顯自己的價值,都能夠自由交往、自由呼吸;每一個生態元素(人、物、環境)都自由、奔放,并與其他元素自然融合,圓潤通透,充滿生機和活力,達到質量、境界和品位上的“玉的品質”。我們強調“微”彰顯的是微的細膩、潤的內涵,細微中蘊藏一種關愛,溫和中蘊藏一種力量,點滴之中透露著深刻與周到,溫潤中透露著生長和希望,是一種“微風潛入夜”的無聲潤化。
“翠·微教育”就是社會要求的科學的“理”與自我價值實現的真摯的“情”融合,以實現人本、精細的高位發展。從以上兩個角度解讀“翠·微教育”,翠微小學才能在歷史的坐標中展現它未來發展的脈絡,展現它文化立校的根本訴求,逐步成為追求本質和品質的教育。
在實踐層面踐行“翠·微教育”
1.文化建設側重整體設計和細節揣摩
我們側重于學校整體性文化建設的設計,旨在形成全體師生的共識,弘揚學校“明德至翠,篤行于微”的核心價值理念。首先在環境建設上,我們進行了整體設計,每棟樓、每一層樓道、每一個角落都注重人本和精細,強調發現和創造。環境文化的整體設計和細節揣摩力爭做到文化理念與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力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外在要求與自我發現相融,充分發揮其潛移默化、無聲影響的作用。如用通俗、經典的名言闡釋學生六德的要求,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讓學生明白什么叫勇氣,怎樣做一個有勇氣的人;還穿插富有兒童情趣的圖片,友善提醒學生“發現別人有麻煩,你會熱心相助嗎”等,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還有張貼學生的篤行卡,學生將自我發現和表揚或寫或畫在自己設計的“篤行卡”上,展示在自己班級的墻壁欄目中,這是對美德和行為的自我固化。
2.科學的機制激發教師的內驅力
我們每年要舉辦明德篤行《身邊的故事》的征文活動,這些真實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情義就像水一樣,溫潤而細膩地激蕩著我們的情懷。它讓老師們覺得,教師之德“博愛、責任、公平、精進”就存在于我們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年評選的“翠微十大杰出教師”,展示的是不同層面、不同特點教師的突出貢獻,頒獎詞、短片播放、人物自述等,經典地闡釋了什么叫“明德至翠,篤行于微”;每學期舉辦兩次請各行各業“大家”走進翠微會客廳,和學生零距離互動溝通,他們的人生經歷、體驗感悟催生著學生內心深處的美德,而對學生問題的現場回答給予學生新的自我發展的要求;每年評選學生“翠微之星”,自然融入學生之德“愛心、責任、尊重、誠信、勇敢、勤奮”,自我申報、自我宣講,師生投票,其過程就是“明德篤行、自覺自為”的體驗。
3. “公轉”與“自傳”促使領導者工作創新
制度管不到的地方,用文化去影響。翠微小學的管理,既有硬性的制度,更有軟性的影響。我們都知道,萬事萬物,都有著自身的運行規律,太陽系看似龐大復雜,也都是遵循著最基本的自然規律,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本身也在自轉。翠微小學發展同樣如此,一校四址,七個中心,也是由公轉和自轉構成,它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規則性,如同太陽系運行的基本構架,勾畫出了宏觀與微觀、全局與局部、整體與個體的發展關系,明確了學校發展的路徑和方向,也提供了全新的管理視角和管理方式。在行政管理上,我們創新性地提出“公轉、自轉”的要求,強調在學校整體工作目標下,各部門、各校區、各年級、各班級在具體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精要簡明,有自己的想法,講效果,有創新,有展示,充分體現管理者的“人本、責任、精細”,將學校發展與教師個人發展有機結合,促進所有人主動、愉快的發展,強調讓每個人感受到高度責任心帶來的高品質工作的價值感。
4.科學、系統、高效的德育活動點亮學生人生
我們架構了德育活動的載體實施體系,從學生之德出發,有每天的日常行為規范自省、每周一次的國旗下講話、每兩周一次的系列班隊會、每月一次的分年段主題活動,每學期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一次的入學和畢業典禮。這些活動以“自我健康成長”為核心,學生自主設計方案,教師給予指導。從活動目標的細化到活動內容的篩選,從活動形式的推敲到活動效果的評估等,將它當作課題精細研究,當作課程細致實施,強調內容上的價值和新穎,形式上的獨特和創新,群體中的個性和展示,互動中的分享和深化,使德育活動變得更科學、更系統、更高效。“花開在我心的種植”“走進社會實踐”“‘大家’走進翠微會客廳”“在悅讀中發現”等翠微經典、持續的“明德篤行”特色活動,點亮了學生自我成長的道路。
5.課堂教學與課程建設體現“明德和篤行”
我們從學校核心理念的視角,結合課堂教學的特征,確定了課堂教學的觀察評價表,觀察表中橫向包含明德和篤行兩個板塊,每一個板塊縱向又包含六個要素:氛圍適度、目標適度、內容適度、活動適度、練習適度、評價適度,每一個“適度”下有3個操作細則。教師的“博愛、責任、精進、公平”的行為體現得一覽無余。在課程開發中,學校以“構建藝術課程,完美學生人格”為培養目標,秉承“個性與適度融合,情趣與價值共生”的校本課程開發原則,“整體推進、點上深入”的思路,探索出具有翠微特色、充滿活力的課程教材體系和課程管理、實施與評價模式,以達成學校的培養目標。
上面不同路徑的實踐探索使文化立校有了推進實施的載體,有了載體中的細節落實,這樣,“明德至翠,篤行于微”的核心價值理念根、干、枝、葉才豐茂起來,這就是“追求教育理想,緊貼地面而行”,這就是追求教育品質和本質的“翠·微教育”。
□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