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學性,那么科學性來自哪里?我想,它應該是來自于對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基本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那么又怎樣達到或者實現這種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呢?開展德育研究特別是專題研究是重要手段。
從近年來首都中小學德育的發展來看,我們是重視德育研究的,不管是在市級層面,還是在區縣層面,每年都提出了一批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有價值的課題作為決策咨詢研究項目,這些項目成果在2004年、2007年、2012年的全市德育工作會議上都有集中展示和體現,更是融入首都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又深感我們對德育的研究深度是不夠的,特別是相對于教學研究,還不夠細致、不夠深入、不夠精準。對于我們的工作,總結、回顧和梳理都是必要的,從中提煉鮮活的經驗、典型的案例、存在的問題,但是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就絕不能僅僅止于經驗梳理和總結,就要開展德育研究,真正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把握規律、了解需求、找出瓶頸,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
做研究和做行政不一樣,要講究科研的方法和手段,追求規律的認識和發現。德育研究和教育領域的其他研究又不太一樣,因為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而且道德的發展不同于知識的學習,自有其特殊規律,受各種隱性因素的影響。因此,抓好德育,重視德育研究,必須要把握好三點:
第一,必須深入到區縣和學校、家庭,深入到學生、教師、家長中間,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德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的研究需要特別重視調研,充分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務實、創新的研究作風,深入到實際中去。比如,我記得社會大課堂啟動前,曾經對學生“德育實踐活動與環境調查”做了專項調查,項目組訪談學生1231人,家長1185人,教師1190人,校長313人,并征詢北京市58所德育信息基地校意見,獲取了非常真實有效的信息和數據。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調查,才使研究人員掌握了大量的、真實的第一手材料,通過對數據和實例的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工作建議和教育策略。
第二,必須從人的需求和特點出發,從工作需要和發展出發,確定德育研究的選題和關注點,開展實事求是、客觀理智的分析研究。開展德育研究,必須以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目標,以加強、改進、創新德育工作為研究內容。既可以是德育的前瞻問題研究,也可以是德育的薄弱問題研究;既可以是學校德育管理機制建設的研究,也可以是學校德育途徑方法的研究;既要有對學生德育需求的層次性研究,也要有對教師家長需求的指導性研究。研究項目的確定必須是在調查研究、歸結提煉實踐經驗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對當前北京市德育工作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前瞻性思考、實踐性探索、策略性研究。這樣的研究,才會直接帶動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德育的更多關注和思考,也將帶動區縣和學校德育質量的改善和提高。
第三,必須堅持以“為德育決策服務,為德育實踐服務”為科研宗旨,把德育實踐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結合起來,以德育研究推動德育決策和工作部署的科學化。科研是實現首都中小學德育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必須要加強理論研究導向和實踐成果提煉。切實發揮德育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作用,加大對德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力度,加強德育基礎性調研。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進,學術交流與經驗傳播同行。逐步實現由行政工作管理與思想引領的結合,使德育更加貼近學校和學生實際,達到德育工作科學化、系統化、管理規范化,從而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門科學、一門專業、一項特殊的重要工作,需要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不斷地深入研究,才會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才能為學校德育的科學發展引領方向、奠定基礎。
□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