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不斷有人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我也在思考:在當今時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讀罷茅正東老師《心平氣和當老師》一書,我找到了答案。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其實,我真不愿意教育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我愿意和他們交流,但不是教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直默默地充當學生生命成長的陪伴者。
茅老師上課很有趣。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把社會現實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他挑起一場又一場“爭論”,鼓勵學生們發出自己的聲音,自己去探究;他和學生一起做游戲,經常讓學生看視頻,給他們講故事,激發他們對人生的思考;他充分利用補課的時間,給學生講時政專題,講自己讀書時的經歷,點評大師的演講,介紹一些名著,努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只要有可能,他就讓學生站上前來展示,自己甘愿退到一邊。但如果學生需要,他又會及時陪伴在學生身邊。
茅老師與眾不同的教育風格給學生留下了青春中最美好的記憶。一位畢業生回憶自己的高中生活時說,因為學習上的不如意以及內向的性格,她“在那幾年變得卑微和陰郁”。高三時,她成為茅衛東的學生,她用“像陽光一樣溫暖”評價茅老師。一次晚自習的談話、一封書信,讓“我發現了一個如此明亮的自己,我開始有勇氣向朋友敞開心扉”。
茅老師是一位貼心的班主任,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他與學生平等對話,一起探討愛情、責任等話題。學生們畢業了,茅衛東依然用書信和他們交流,繼續關注學生們的發展。這是一位用全身心在“做教育”的好老師,因為有他的陪伴,學生們在人生路上有了鮮活的成長。
茅衛東彌足珍貴的經歷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關注學生,才能給他們真正需要的。
“在我看來,學生最需要做的,不是喜歡自己的老師,不是報答自己的父母,而是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行動力、對他人和社會心存善意的人。”茅老師的話猶在耳邊,我提醒自己明確肩負的責任,要做學生生命成長的陪伴者,讓學生成長為“真正的人”。
茅老師說:“我不知道自己能夠走多遠,走著吧,只要我還能選擇,就這樣走下去。”
在重點中學,他讓政治課擺脫了說教的套路,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現實價值。在職業學校,他立足所教科目,重新建設“自己的”課程體系——“我在肆意批評教育的同時,也努力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著一個人的課改”。在充滿激情的教師生涯中,他在用創造性的教學踐行自己的教育理想。茅老師用20年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提煉而成的《心平氣和當老師》一書,或許也能引領更多的教師樹立和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茅衛東老師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因為深深地愛著學生,所以他心甘情愿地陪伴著他們成長;因為堅守心中的教育理想,所以他努力做解決實際問題的踐行者。他“抬頭走路……溫和而堅定地恪守職業道德”,用一種正面的形象發出這樣的聲音:“做真正的教師!”
《心平氣和當老師》是茅衛東老師用20年的堅守與踐行“做”出來的,它久久地激蕩著人心。我們可以看到,像茅衛東一樣做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做教育理想的踐行者,我們的教育生命也一定會變得更加飽滿。《心平氣和當老師》無疑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它告訴我們,不管處在怎樣的教育環境中,都要“心平氣和面對學生,在呼喚理想教育的同時,腳踏實地經營好自己的課堂”。
謝謝茅衛東老師!我也會繼續做一名“陪伴者”“踐行者”,期待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