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課例就是從常態課堂教學的真實問題出發,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教師專業同步發展為目標,利用同伴互助或專家指導,對現場常態課觀察及視頻錄像進行深度分析、討論、對比、反思、改進等,最后形成成果集。它能夠實現“教、學、研、思”一體化,具有研究性特點;實現“實踐、分析、轉化、示范”系統化,具有實效性特點;體現課例集成多元,呈現靈活、使用便利特點,具有高效性特點;具有體現視頻案例的情景真實性、要素完整性,內隱知識的外顯性、開放交流性、選取便利性的特點。
為此,我們以同伴互助下的校本教研為載體、以視頻課例的有效開發為突破口、以“診斷—反思—改進—實踐—再完善—再實踐—制作課例”為手段,以專家點撥引領為提升方式,形成了有效促進初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1.視頻課例的研究模式
普遍問題歸因突破模式——發現常規問題進行重新歸類,明確核心要素逐個研究。
典型問題同課異構模式——針對同一有價值的問題,根據英語教師的各自特點進行研究。
深層問題異科異構模式——各學科結合各自難點解剖式突破研究,形成各自經驗互相借鑒,最后總結提升形成規律。
專家指導鑒定式研究模式——聘請專家指導,挖掘具有教學風格與特色的課例研究。
研究反思策略模型——挖掘英語學科視頻課例的集成的要素與制作經驗,進行推廣、培訓教師。
2.視頻課例開發使用的原則
階段性原則。根據不同問題、不同階段,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基于常態課堂教學進行“課例”研究。
過程性原則。針對常態課進行課堂觀察、視頻觀察分析、數據記載分析和互動的研究,形成視頻課例集。
實效性原則。解決教師的真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精細化成長。
集成性原則。利用網絡平臺模板,進行視頻綜合課例制作。
3.形成專業發展的推進策略
以英語組校本教研活動為基礎,側重階段,逐步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經驗。
以不同學科和主題介入研究活動為提升點,驗證完善成果,形成促進專業發展的經驗:參與課堂觀課、評課,探討、驗證有效課堂教學要素;觀看實驗教師的視頻課例,規范學科達標課和優秀課的標準;觀看其他文科的視頻課例,借鑒經驗,促進實驗教師經驗完善;組織青年教師觀看視頻課例,創設校本研究氛圍,輻射研究成果;完善適合英語學科的視頻課例平臺,同時推廣到其他文科。
以專家名師的課堂實踐為引領、開發視頻課例,檢驗評價課例成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課例集成的模板
模板一:教學設計對比+課堂教學描述+教學反思+教學理論
模板二:教學設計總體思路+教學情境細致描述+專題教學反思+論文
模板三:教學設計說明+提煉后的教學場景+總體教學反思+課例研究報告
模板四:教學設計對比+教學片斷對比+教學反思+教育敘事
模板五:名師或獲獎的同一課例+實驗教師課例+反思分析+改進思路
5.課堂實施順口溜
研究資源須先行、反復設計合學情;目標達成能檢測、學案導學形式活。導入激思增興趣、學法感悟明真諦;資源系統任務導、互動交流整合巧。重點難點精板書、媒體效益更顯露;合作探究學法練、策略遷移又拓展;激勵評價多元化、成功驅動作用大。分層測試效率高、師生互動氛圍好;同伴互助反復研,方方面面都要全;階段推進勿急躁,反思總結很重要。技能提高理論學,視頻課例很特別;全體進步共提高、教學效益分外驕。
課例的制作激發了教師教學研究熱情、同化和順應了科研方法,使教師感受到了質量提升中專業發展的喜悅,有效促進農村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