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彬哥的第一印象是個默默無聞的老頭兒,兩年前的影片創作會跟著導演走進來的一個老頭兒,他一個人在客廳里對著個上網本,我沒認出來。后來才知道,他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武術指導——七小福之一,洪金寶和成龍的師兄弟。
第二印象就是個發神經的老頭兒了。演員要集中做體能基礎訓練兩周,花絮師興沖沖扛了機器去拍演員訓練,演員們不介意一身臭汗滿臉抽筋被拍下來,他卻板著臉說:“叫你老板來和我講。”然后就和香港監制講粵語電話,聽了幾句,大意是:做什么都要有規矩,怎么沒給我請安就來拍。監制半個小時后打來電話,說搞定了。自言罵了彬哥,說明天一定要拍,“我都聽不懂他在講什么,不知道發什么神經。”而我從此學會事事請安就能保平安。
基礎訓練時,彬哥吩咐下去,一百次身體撞墻,一百回地毯功,然后就讓武行和演員們自生自滅。他帶著老花鏡捧著iPad玩“憤怒的小鳥”。這一套看上去純屬整人的訓練方法,彬哥自有他的理論.講起1983年時,他去泰國花1000美金看黑拳(他覺得很貴),觀眾都像野獸,臺上的兩名拳手如同死神,裁判形同虛設。沒有任何規則,于是他看到一個人的眼睛被打爆、順著臉頰流下來;一個人的牙齒嵌在另一個人的腦門上。裁判在這時依然沒有喊停。現在黑拳仍然有,但是文明了些。借由七小福的聲望,他還看到泰國十二三歲小孩子練功:先是練習用沙袋、然后用木樁、最后排隊把石梁踢斷。他又看到泰國拳手練挨打,肋下完全暴露,被陪練的人排隊踢。他看了一會兒才明白,不是排隊的人在練腿,而是不動的那個人在練挨打。
大家聽完面面相覷,沒有人敢偷懶。一個瘦削的臺灣演員,被整到4天瘦了8斤,走路像螃蟹爬,對著鏡子扮慘時突然驚呼一聲:原來細條條的四肢,驕傲長出了肌肉。他捏捏臺灣演員單薄的肌肉,又開始講故事,就從他初出茅廬時搭配的巨星李小龍講起。彬哥口中的李小龍是個多動癥+武癡。多動癥的表現就是沒事兒的時候也要打,“一下車,一邊嘴里和每個人打招呼,一邊走路,一邊打拳,旁邊布好的燈光,他一概不顧,打得魔術腿(架遮光板的一種器械)直搖。于是他的片子,片場就綁滿了沙袋,就是讓他用來磨拳頭、磨腿的。他只要看到桌子腿、椅子腿就要踢。看到墻的時候,整個身體就往上面猛撞,把肺里的氣撞出來,練肺活量。
武癡呢?就是李小龍練功方法的“變態”。他躺在浴缸里,水混了酒精,用250V的電壓,雙手纏了電線,隔一會兒就讓電流0.1秒通過身體,肌肉緊縮,腹部周圍的水激蕩成一片。
而李小龍電影,擺好姿勢口呼“阿——達——”則是后期配音,因為通常和他對打的就是初出茅廬的七小福,他口里是在叫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就位:“元華、元彬、小毛——”他武打時常常在講粗口,那個聞名世界的“阿——達——”就是為了掩飾粗口和人名的后期配音了。
所有人凝神斂氣地聽。“李小龍是有一套,可是李小龍做不到的動作,我們七小福的師兄弟能做到。”等了這么久,彬哥終于說起七小福,“就一張桌子,上面可以三個人同時翻跟頭。這樣的身手再也不會有了。沒有人這么練了。”然后,彬哥放下jPad摘了老花鏡站起來:“我今年60歲了,你看——”他做了一個側手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