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投資的關鍵詞是“余值”。余值無所不在,但常被忽視。一座影城投資完成,進入運營,理所當然要發揮價值實現價值。
在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化二十年后的今天,就一座影城來說,只要完善管理,找到盡心盡責又有本領的經理,剩下的只是回收時間問題。但現在普遍的盲區在于,老板們以為自己的投資在影城固有盈利模式展開之后,沒有其他余值。院線的經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太局限于固有的商業運營模式,除了每天的排片和數據統計,以及配合片商做做簡單的宣傳促銷外,只希望人員再少一些,成本再低一些。此外,再找不到院線要做的事了。這就是對院線投資余值的認識不夠。
其實,中國電影產業的整個市場前景剛剛展開:一是市場的放大在繼續;其二是資本市場持續升溫;其三,電影的新商業模式剛剛出現,其潛力足以創造一個嶄新的電影時代。在這樣的前景面前,傳統的經營方式已不夠用,而很多投資余值的作用將凸顯出來。這是一個創業投資余值開始放大的時代。以電影院為例,影院每一平方空間、每一張座椅、每一張電影票的余值都在逐日增加,比如廣告價值、整合營銷價值等源于客流量的余值??吹接嘀?,找到余值的盈利模式,正是今天電影產業深度開掘的盈利之道。
余值效用的管理和運用除了發現之外,重要的在于管理創新和組織創新。在日本,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賓館前臺登記入住的地方,客人的腳邊總有一個小小的木制平臺,剛好放得下客人的行李。這一塊小木制平臺,不到一尺見方,但它讓辦理入住手續的客人感到既自然又舒服。與其他一些忽視這個小木臺帶給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相比,這就是賓館服務的余值。余值無所不在。一個細心的經營管理團隊總能找到余值所在。如果我們沒有余值的理念,在電影資產迅猛增長的時代,浪費掉的投資余值會很驚人。
目前,國內的電影院線公司已有49個,城市影院近4000座,而且每天還在增加。這些渠道和終端產生的巨大余值就是規模效應。電影市場上的每一次觀影高峰,影片好當推首功,但也不能否認院線和影院在其中的積極作用。單體影院、單個院線公司的價值很容易探底,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影院和越來越大的院線的出現,其規模效應所產生的能量將異常驚人。
余值=剩余資源+潛在資源,讓買家看到可以放大其價值的資源,是影院和院線投資的余值所在。不去挖掘這樣的投資余值,或許會感受到損失。但若能用心發掘利用這一部分余值,其作用將被無限放大,并有機會顛覆傳統盈利模式,甚至有望改變行業既有格局。
整合營銷學告訴我們,賣產品是營銷,賣資源才是做生意。作為生意,賣那些不可替代的既有資源,而且是有限的既有資源,只是做生意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發掘整合創新所產生的潛在資源,發掘余值的藍海,才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中國的近50個院線公司和近4000座影院,一旦做全局性的資源整合,產生的余值將不可限量?,F在,到了認真對待電影產業余值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