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曉芬談起《小時代》,總是流露出一種資深電影人對新人的贊許。看完成片之后,她由衷地感嘆了一句:“年輕真好!”
從新畫面的財務總監,到如今的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一直保持著對工作的旺盛激情,喜歡嘗試新的領域,她認為這是雙子座的特性,“與性格有關,與年齡無關。”所以,當初她在看完走紅網絡的動畫片《李獻計歷險記》后便決定要投資拍攝真人版。而當她了解了《小時代》和郭敬明后,第一個提出讓郭敬明擔任《小時代》的導演。
《綜藝》:你怎樣定位《小時代》的受眾群體和風格?
安曉芬:電影《小時代》首先是為郭敬明的三千萬粉絲定制的。他的《小時代》系列小說銷量上千萬,這還沒算其他作品,其中大部分是90后的孩子們。
這部影片不好歸類,因為它有強烈的郭敬明風格,非常新鮮、特別,從畫面到音樂都非常有想法,很青春,很偶像,年輕人會發瘋般地喜歡它。
這部影片還有個特點,就是把上海拍得非常美麗。我對上海很熟悉,但看電影的時候,我很驚訝,因為很多漂亮的場景,我一直都沒發現。這部電影對上海的描繪甚至比城市宣傳片更漂亮。我覺得郭敬明對上海太了解、太熱愛了。
《綜藝》:你如何評價郭敬明的導演工作?
安曉芬:出乎意料!他雖然是新手,但一點也不怯場。記得第一天是拍楊冪的戲。我和柴智屏有點擔心,都去現場觀戰,看有什么需要我們幫忙的。沒想到,郭敬明有條不紊地處理場面調度,淡定地與工作人員溝通,和演員說戲,很清楚自己該做什么。楊冪的經紀人本來打算跟一天,結果只看了半天之后就走了,說“放心了”。他雖然是作家,但畫面感非常強,讓我們有意外的驚喜。
《綜藝》:合作下來,郭敬明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安曉芬:他非常聰明,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具有很強的商業頭腦,善于聽取意見,懂得合作與協商。他在29歲就當上一個公司的ICvitwS/zdg4A63eeWvAdw==董事長,旗下擁有多個團隊,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他寫了兩個電影劇本,做好當電影導演的所有準備工作,而且從劇本到導演到剪接,乃至最后宣傳營銷部分,他都親自參與。我問他怎么做到的?他說:“我做功課啦。”我說:“做功課也需要時間。”他說:“我都沒怎么睡覺啊。”他其實非常勤奮,我經常在深夜,甚至凌晨收到他的詢問意見微信,那時候他應該寫劇本寫得正高興。
而且,因為他自己有團隊,所以可以找到很多人,而且是了解他風格的人,協助他處理電影方面的問題。比如分鏡頭是他旗下的漫畫團隊畫的,海報宣傳照是他的設計團隊做的。
《綜藝》:你和柴智屏如何分工?
安曉芬:柴智屏是監制,主要在藝術上進行把關,因為她在制作偶像劇方面非常有經驗。郭敬明的粉絲是怎樣一群人,她不了解,所以她會給郭敬明更大的創作空間。而我主要是制作上各個環節的把控。最開始,有人還擔心柴智屏比較強勢,會不會溝通上有困難,其實合作下來,我發現她的包容度很大,做事也很專業。臺灣同胞比較講究禮儀,交流任何事都是用商量的口吻,我們合作得很愉快,
《綜藝》:導演是新人,拍攝成本是否容易失控?
安曉芬:我們超支了800萬元。兩部戲的預算4500萬元左右,但拍攝過程中,因為郭敬明很在意品質,他會提出一些要求。有些場景必須花很多錢。他說服了我們,我們就追加預算。其中有一場在中蘇友誼大廈拍的戲,每天的場租是50萬元,我們拍了好幾天的戲,最后通過協商,對方只收了一百多萬元,但仍然很昂貴。我們當時也心疼,但看到成片的時候,覺得一切都值得。
《綜藝》:拍這兩部電影最困難的事是什么?
安曉芬:我覺得是選演員。我們花了三個月時間選演員,非常糾結。這部電影不像其他作品,只要主角對了,其他角色可以湊合。這部電影有十幾個角色,只要某個角色不對,就會給電影減分。必須讓觀眾一看就覺得跟小說里面的角色很吻合,演員彼此之間還要有化學反應。小說的粉絲也會給我們很多意見,但他們主要從某一個點來考慮,我們必須從全局、從電影的角度。而且因為投資人比較多,大家的意見也需要協調。現在選出來的這一批演員,都費了不少周折,也都很合適。
《綜藝》:之后還會繼續拍《小時代》系列嗎?會和郭敬明合作,拍攝他的其他作品嗎?
安曉芬:會的。《小時代2.0》會在賀歲檔上映,接下來還有兩部,要拍到小說大結局,預計今年九、十月份啟動,還是原班人馬,只是后面會增加幾個人物。我們還會拍攝他的其他作品,但具體內容目前不方便透露。
《綜藝》:包括《小時代》在內,“新導演+大卡司+中等成本制作”的電影今年突然多了起來。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安曉芬:其實這個現象從前年底就開始醞釀,《失戀33天》是一個引子,去年底《人再囧途之泰囧》爆發,直到今年才成為一個新趨勢。國產片表現搶眼,好萊塢電影的表現反而都不如預期。
現在觀眾對大片也有審美疲勞,他們其實更愿意看到和自己生活比較接近、文化上能夠理解的電影,只是因為國產片一直達不到好的標準,所以大家才去看進口大片。現在電影人也發現拍大片沒那么好賺錢了,花大價錢拍大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不如做一個精致的中型制作。這種創作者和觀眾在觀念上的轉變,我認為是同時發生的。我們籌備《小時代》時,這個趨勢并不明顯,但看來許多電影人都和我們想的一樣。
很多國產片的問題是,制作水平跟不上觀眾的審美水平。近期這幾部票房成功的影片,導演有兩個特點:一是年輕、新銳;二是都有很扎實的功底,非常懂觀眾。徐崢和趙薇是演員,薛曉路是資深編劇,他們都很了解觀眾,以后這樣的影片會越來越多。電影類型一定是會越來越多元化。將來大盛國際的制作方向也會是“橄欖形”的,以中型制作為主,并且努力挖掘新導演。
未來兩年,我們會拍攝3到4部女性情感題材的影片,表現不同年齡段和背景的女性,關注大齡未婚女青年等社會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