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國內電影產量達700多部,電影銀幕數超過1.3萬塊,電影票房突破160億元……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其中各環節的推動作用密不可分。2012年12月11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高新技術委員會和《綜藝報》社等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電影發展論壇暨2012·電影推動力表彰活動”在京啟動,對推動電影發展的幕后貢獻者予以表彰。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康健民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在前兩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為期一個月的第三屆中國電影發展論壇將針對2012年的電影投資、制片、技術、創意、營銷和觀眾以及電影公益等環節,做一次集體梳理與思考。 “中國電影要真正崛起,不能只靠市場數據,而應致力于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和中華文化。”本次論壇共有七個系列活動組成,其中包括“電影科技與中國電影發展研討會”、“電影觀眾與中國電影發展互動研討會”、“資本推動力與中國并展論壇”和“電影創意營銷研討會”等系列專題研討活動。
本屆活動增設媒體觀察團推選環節,以媒體視角,推選對2012年電影業發展做出推動貢獻的機構、影片和人物,推選委員會再結合觀眾反饋和專家評審確定最終的表彰對象。期間,媒體觀察員和多名初評審專家共同推選出2012年度中國電影發展的“資本推動力”“營銷推動力”“創意推動力”“科技推動力”“票房推動力”“公益推動力”和“推動力人物”等,并在2013年1月7日在京舉辦的表彰大典上予以表彰。
技術論壇:3D成焦點
首場活動,“電影科技與中國電影發展研討會”于11月底在上海先期舉行。研討會上,康健民表示:“在國內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的態勢下,數字3D、數字巨幕等高新技術給中國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帶來的深刻變化有目共睹。”目前,國內已有8000多個影廳支持3D影片放映,IMAX、中國巨幕等數字巨幕增速迅猛。在與好萊塢電影同場競爭中,中國電影人須認清在高新技術領域的不足,正視中國電影制片業在這方面的短板,認真思考“如何用高新技術繁榮和發展中國電影”這一嚴峻而又迫切的問題。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楊步亭指出,眼下數字化技術手段在電影中的應用中越來越普遍,數字傳輸、放映已經逐步取代傳統的膠片發行、放映,數字銀幕、3D銀幕以及數字巨幕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數字技術對我國電影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開始顯現,并且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觀眾論壇: 觀眾成主角
作為電影產業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電影觀眾對產業的推動作用日趨明顯。2012年12月17日, “電影觀眾與中國電影發展互動研討會”在北京傳奇時代影城舉辦,這是國內首次針對電影觀眾發起的論壇活動。《電影觀眾學》的作者、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趙衛防、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中國電影博物館副館長邢建毅和傳奇時代影城總經理溫誠作為發言嘉賓出席,數十名觀眾和相關媒體參與了本次活動。
研討會現場,觀眾代表與影院、媒體和專家等進行熱烈討論和互動。互動話題涉及“電影觀眾在電影產業環節中的地位與作用”“觀眾如何參與到電影業的各重要環節中”“影院與觀眾的關系及如何提升觀影服務”“觀眾觀影文明”等電影產業發展和觀影文明的方方面面。主辦方同時還啟動了“電影觀眾思考月”,組委會將在參與活動的電影觀眾和網友中評選出“十佳觀眾”.他們將在2013年1月7日同其他多項榮獲“電影推動力”表彰的獲得者一起參加表彰大典,接受表彰。
資本論壇:合理融資,規避風險
電影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引發各種資本的不斷注入,進而成為推動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動力。2012年12月24日, “資本推動力與中國電影發展論壇”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麒麟影業CEO龐洪、樂視影業總裁張昭、大盛國際總裁安曉芬、中信建投副總裁董軍峰等圍繞“資本助力電影的重要性”“文化企業的上市與投融資”“電影投資的風險控制”“合拍片的投資模式與途徑”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中信建投董事總經理、智美控股集團董事徐炯煒等來自投資界和金融界的嘉賓。
2012年,國內共拍攝完成故事影片700多部,但近70%的影片難以實現盈利,電影投資風險可見一斑。如何理性研判市場和項目,控制投資規模,規避投資風險成為本次論壇討論的焦點。其中,張昭以《敢死隊II》和《消失的子彈》為例,與大家分享了當前合理的電影融資模式;龐洪則以《畫皮》和《畫皮II》為例,指出“制片人中心制”在規避投資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安曉芬則以《葉問》和《葉問II》為例,與各位嘉賓分享了香港與內地合拍的經驗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