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英國在出版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高度重視法律制度建設,構建了相對完備的數字出版法律體系。其中,在數字出版行業準入、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數字出版內容管理以及數字版權保護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點,并呈現出逐漸強化對版權人權利保護的同時強調其版權保護責任,更加明確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強化技術保護措施,合理兼顧公眾利益,注重公眾權利保護等發展趨勢。
[關鍵詞] 英國出版業 數字出版 法律制度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13) 01-0081-05
盡管近年來英國的經濟發展陷入衰退,傳統出版市場出現萎縮,但數字出版領域的增長態勢頗為強勁。據英國出版商協會發布的數據年報,2010年英國出版市場規模為31億英鎊,其中數字出版占6%,年銷售額1.8億英鎊,同比增長38%。2011年,英國消費類電子書銷售額增加了366%,數字出版總體銷售額增加了54%[1]。英國數字出版產業之所以能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得益于成功的數字化轉型以及轉型過程中的數字出版法律制度建設,相對完善的數字出版法律體系為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 有關數字出版行業準入的法律規定
在英國,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并不對立,而是統一的。數字出版行業巨頭大都由傳統出版企業經數字化轉型發展而來,它們同時開展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業務。如全球最大的出版企業之一培生集團高度重視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過去5年對數字化內容采集的長期投資高達40億英鎊[2]。因此,要考察英國數字出版業的行業準入,首先要了解出版業準入機制。英國對出版業實行注冊登記制,個人、團體或機構都可以申請創辦出版企業,開展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業務。英國政府在倫敦設有出版登記所(Companies House),隸屬于財政部,負責全國出版公司的登記工作。在英國,創辦一家出版企業無須通過政府審批或許可,但是需要到出版登記所登記注冊,注冊時必須提供相應的出版計劃、出版規模、經營方式、注冊資金等信息,而且所有出版企業都必須定期如實向該所上報經營情況和出版情況,否則將被重罰[3]。政府不直接干預出版活動,出版活動完全是商業行為。出版企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由開展出版經營活動。英國實行資本開放政策,各種資本都可以投資出版業。
2 有關數字出版的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
英國沒有專門的數字出版管理機構,其職能由一些政府部門共同承擔。如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可以對英國出版業(包含數字出版業務)進行指導,負責制定相關政策、印發宣傳品和資助英國出版物出口。英國貿易與產業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DTI)曾指出,對在線出版的兒童色情等非法網絡內容可以依據刑法進行規范。
2003年7月17日,英國議會通過新的《通信法》(Communications Act),將原有的五家電信和廣播電視管制機構——電信辦公室(Office of Telecommunications,OFTEL)、獨立電視委員會(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ICT)、廣播標準委員會(The Broadcasting Standard Commission,BSC)、廣播局(The Radio Authority,RA)和無線電通信局(The Radio Communication Authority,RCA)合并為統一的通信辦公室(Office of Communications,OFCOM)。OFCOM是英國的通信管制機構,負責全面監管電信、廣播電視和無線電行業,也包括媒體內容等[4]。它直接對議會專門委員會負責,并不是英國政府的組成部門,也不是民間組織,英國政府無權干涉OFCOM的監管工作。
英國對數字出版業的監管更多地借助行業自律實現。主要的行業協會有出版商協會(Publishers Association,PA)和在線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Online Publishers,AOP)。其中,PA是代表英國圖書、雜志和電子出版商利益的民間組織。使命是保證出版業在英國、歐洲以及國際領域的利益,鞏固英國出版商的貿易環境;為出版商提供信息交流平臺;通過技術和其他變革為行業提供支持和指導等[5]。AOP是代表英國數字出版公司的行業協會組織。其核心工作是進行數字出版業的行業調研并出版相關讀物;舉辦論壇、研討會、評獎等活動,加強會員之間的聯系和信息共享;促進和保護英國數字出版商的利益等。協會目前擁有約160家出版公司會員,包括報社、雜志出版商、電視和廣播公司以及純在線媒體[6]。另外,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監督數字內容,在政府的鼓勵下,1996年英國網絡服務商自發成立了互聯網監督基金會(Internet Watch Foundation,IWF,前身為安全網絡基金會)。這是一個半官方性質的行業自律組織,主要負責搜尋非法網絡信息內容,并將發布這些信息的網站通報給網絡服務商以便其采取措施阻止網民訪問。該組織在打擊網絡色情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7]。
3 有關數字出版內容的法律規定
3.1 相關法律規定
英國沒有統一的《出版法》,也沒有專門針對數字出版內容的立法,對數字出版內容的管理一直秉持“監督而非監控”的理念。2000年12月,英國政府發布的《通信白皮書》(Communications White Paper)指出:通過向網絡用戶提供過濾和分級軟件工具,由用戶自己控制他們及子女在網上瀏覽的內容,這種處理用戶和網絡之間關系的方式勝于任何第三方的管轄。英國政府將網絡媒體視為出版物的一種,通過沿用已有的相關法律規定來對數字出版內容進行規范。這些法律有《刑法》《誹謗法》《青少年保護法》《公共秩序法》《淫穢出版物法》《防止濫用電腦法》《數據保護法》《隱私和電子通信條例》《通信法》等[8](如表1)。
3.2 行業規范
除了通過制定相關法律來對數字出版內容進行監管外,英國政府更多地依靠一些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規范來控制網上的有害信息。1996年9月, DTI組織國內主要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城市警察署(Metropolitan Police)、內政部(Home Office)和安全網絡基金會(Safety-net Foundation)四方面的代表討論管理網絡內容的有效措施。同月,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協會(The 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s’Association,簡稱ISPA)、倫敦網絡協會(London Internet Exchange,簡稱LINX)和安全網絡基金會三家民間組織在討論基礎上制定并公布了英國第一個網絡內容監管方面的行業性規范《R3安全網絡:分級·檢舉·責任》[9]。“R3”分別代表分級(Rating)、檢舉(Report)和責任(Responsibility),它很好地概括了控制網上不良信息的三種基本方法:首先,各個數字內容提供者有責任對自己提供的信息進行審查,并根據相應的法規對那些不適合青少年的色情內容等進行分級標注;隨后,網絡用戶如果發現不良內容可以向IWF網站進行舉報和投訴;最后,基金會會對舉報內容進行調查和評估,如果認定是非法內容,會通知相應的數字內容提供者將內容從服務器上刪除,如果不予合作就將詳情移交國家刑事情報局,不良信息提供者將會依法承擔責任。
后來, IWF又以《R3安全網絡:分級·檢舉·責任》為基礎,擬定了《從業人員行為守則》(Code of Practice),在鼓勵使用新技術的同時要求網絡提供者承擔起確保內容合法的責任。基金會確立了兩個基本的管理指導思想:一是對其他媒介適用的法律,對互聯網同樣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兒童色情、在英國國內違法的內容和煽動種族仇恨的內容都是互聯網上的非法內容。二是對不違法但可能引起用戶反感的內容進行分級和標注,由用戶自愿選擇接受還是拒絕[10]。
4 有關數字版權的法律規定
英國出版業之所以能成為全球翹楚,與其擁有完善的版權保護法律體系密切相關。然而英國數字出版業也深受非法下載之苦。英國出版商協會數據顯示,有700多萬英國人非法下載,這使得數字出版物的銷售額損失三分之一。數字出版物的版權構成極為復雜,一份數字出版物可能涉及多個版權所有者:擁有文字版權的作者、擁有排版版權的出版商、擁有軟件版權的電腦企業、擁有視頻及音頻版權的其他各方等。數字出版物的版權保護涉及多方利益博弈[11]。目前,英國版權法沿用的是《1988年版權、設計和專利法》(Copyright,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相關版權法還有如1997年出臺的《數據庫版權與權利條例》(Copyright and Rights in Database Regulations 1997 )、2003年出臺的《版權與相關權條例》(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Regulations 2003)等。2010年4月英國國會通過了《數字經濟法》(the Digital Economy Act 2010),以此來應對網上非法文件分享的急劇增加。
4.1 《1988年版權、設計和專利法》(以下稱“英國版權法”)
英國版權法保護 “具有原創性的文學、戲劇、音樂或藝術作品”,“錄音、影片、廣播或有線節目”,還有“版本之版面安排”。其中,將計算機軟件視為“文字作品”而給予版權保護,并擴大出租權的范圍,以防止軟件租賃業對軟件生產者造成利益損害。“有線節目服務”是指為公眾接收之目的、全部或主要地通過電信系統而非無線電系統傳輸客觀影像、聲音或其他信息的服務。相較之前的版權法,現行版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擴大了。
英國版權法第16—21條對禁止的各種行為做了明確規定。關于網絡侵權,英國版權法第24條(2)規定:“未經版權所有人許可,明知或有理由相信侵權復制品將會在聯合王國或其他地方通過接收傳播而被制作,依然通過電信系統(而不是通過向公眾)傳播作品,構成對版權之侵犯。”
盡管1988年的英國版權法有很強的預見性,至今仍是裁定網絡版權侵權行為的法律依據,但是“網絡空間不僅改變了復制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它還改變了法律對非法復制的遏制效果。這兩種改變是同時發生的,也是迅速發生的。網絡不僅實現了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就能對數字化作品進行高質量的復制,而且使法律的實施成為了一項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對版權人來說,網絡空間是兩種特征的最差組合:復制的能力好得不能再好了,法律的保護弱得不能再弱了。”[12]因此,很有必要對版權法進行順應技術條件發展的修訂、完善,或者出臺新的網絡版權法,而2010年英國頒行的《數字經濟法》就是順應這一發展趨勢而醞釀的新法。
4.2 《數字經濟法》
2009年6月,英國文化傳媒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s)和商務創新技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聯合發布關于數字和通信行業的白皮書《數字英國報告》(Digital Britain Report)。這份報告就數字版權提出如下建議:改變有關著作權許可的法律以使消費者能夠廉價地獲得更多數字內容;無法查明著作權人的作品的許可問題;如何減少網絡版權侵權;非傳統格式書籍的公眾借閱著作權許可費問題;不斷提高公眾上網的帶寬、網速等。
《數字英國報告》包含的一些項目的實施需要通過立法支持。2009年11月,英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數字經濟法草案》。次年4月,《數字經濟法》正式發布實施。該法正文48條,另有兩個附件,共涵蓋11個主題。其中部分條款在發布后開始實施,部分條款在發布后兩個月開始生效,另外一些條款需要OFCOM等立法中涉及的機構另行制定實施細則后實施。關于在線版權侵權的規定是第3—18條,規定了音樂、媒體、游戲等網絡內容的版權保護。《數字經濟法》對網絡內容的版權保護程序也進行了規定(如表2)。
圍繞這部法律還有很多爭議。支持者認為:《數字經濟法》中的措施可以減少網上版權侵權的發生,預計可以給相關產業帶來每年兩億英鎊的收益;該法針對網上版權侵權的措施相對公平,不但可以保障版權相關產業的發展空間,也可以保障網上合法內容的豐富和發展,使消費者受益;該法鼓勵創新,保障創新產業的工作和事業,從而促進經濟發展;該法的實施使法院只需處理重復侵權或者持續侵權案件,減少當事人的訟累和公共資源的耗費,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福利的增加。而反對者認為:技術上雖然能夠識別發生侵權行為的IP地址,但是不能排除侵權行為也可能是孩子、客人或黑客所為;對侵權人的識別既不滿足刑事訴訟上的“排除合理懷疑”證明標準,當擁有IP地址的網絡用戶不是侵權人時,認定他們對侵權行為承擔替代責任也有失公平;該法對網上侵權行為的處理可能會侵犯用戶隱私,等等[14]。目前《數字經濟法》尚未完全實施,2011年有互聯網提供商以該法不合理為由提出要對其進行司法審查,因此該法有關限制侵權網站的條款被迫終止執行[15]。
5 英國數字版權法律保護的趨勢
英國政府將“數字英國”作為未來的發展目標,因此在數字版權方面的保護力度和保護范圍將逐漸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逐漸強化對版權人的權利保護,同時也強調其版權保護的責任。從《數字經濟法》可以看出,英國在逐漸強化對版權所有人的權利保護,以立法的形式將懲罰之手延伸至網絡用戶,以便有效地保護版權所有人的利益。從之前主要打擊商業侵權活動延伸到打擊每一個重復下載、非法共享的網絡用戶——公眾,繞開了傳統版權監管體制下繁冗的行政、司法程序。而實際上在網絡環境下合理使用的范圍非常有限,這樣使得版權保護的天平偏向了版權所有人。另外,英國在加大保護力度的同時要求版權人為打擊侵權盜版付出成本,強調其在維權過程中承擔一定責任,這樣避免網絡服務提供商承擔過重的責任,也是一種加強版權保護的手段。
更加明確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強化技術保護措施。目前,類似“三振出局”的法律逐漸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成為現實,除了英國以外,美國、法國、德國、韓國等國家都有“三振出局”條款,其中以法國最為激進。所謂“三振出局”主要是指版權管制機構與網絡服務提供商合作,對非法重復下載的用戶發出通知、警告,若繼續侵權,則斷開用戶網絡服務。但這一技術限制保護模式,對無辜用戶的隱私權和言論自由、通信自由的侵害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民眾的反抗呼聲也越來越激烈。同時,網絡服務提供者可能會由于分擔過多成本而消極合作。在此消彼長的博弈中,對“三振出局”可能會進行緩和性調整,但是依賴技術保護措施打擊在線侵權的趨勢應該不會發生變化。
合理兼顧公眾利益,注重公眾權利保護。在全球范圍內,發達國家的版權法無一例外地傾向于過度保護版權所有人的利益,但利益保護不能凌駕于人權之上。在崇尚人權保護的英國,《數字經濟法》之所以部分內容要推遲至2014年才實施,主要是因為其保護條款已經傷害到網絡用戶的權利和自由。可以預見,今后圍繞網絡環境下新的權利利益平衡機制的建立必將發生更為激烈的爭斗,因此英國的數字版權保護也可能會合理兼顧公眾利益,注重公眾權利的保護。
注 釋
[1]Consumer eBooks sales increased by 366% in 2011[EB/OL].[2012-06-10]. http://www.publishers.org.u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24&Itemid=1618
[2]培生集團數字化轉型秘訣[EB/OL].[2012-06-10]. http://www.dajianet.com/digital/2012/0217/181137.shtm
[3]余敏.國外出版業宏觀管理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69-70
[4]What is Ofcom? [EB/OL].[2012-06-10]. http://www.ofcom.org.uk/about/what-is-ofcom
[5] About the PA[EB/OL].[2012-06-10]. http://www.publishers.org.u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2&Itemid=1343
[6] About the Association of Online Publishers(AOP)[EB/OL].[2012-06-10]. http://www.ukaop.org.uk/aboutus.html
[7] About Us[EB/OL].[2012-06-10]. http://www.iwf.org.uk/about-iwf
[8] Search All Legislation[EB/OL].[2012-06-10].http://www.legislation.gov.uk
[9]郝振省.互聯網及手機出版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45-46
[10] Code of Practice[EB/OL].[2012-06-10]. http://www.iwf.org.uk/members/funding-council/code-of-practice
[11]王濤.英國數字出版 版權保護為根本[N].經濟日報,2011-11-12
[12][美]勞倫斯·萊斯格.代碼[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3
[13]康彥榮.英國《數字經濟法》引領互聯網立法潮流[EB/OL].[2012-06-10].http://www.catr.cn/tegd/flfg/201101/t20110107_637109.htm
[14]姚洪軍.英國數字經濟法治理網上著作權侵權的嘗試[J].知識產權,2011(9):90-96
[15][美]理查德·莫勒.2012年數字化向傳統出版滲透將有增無減[N].中國圖書商報,2012-01-03
(收稿日期: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