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和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先后在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調研時強調指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理念,用心走基礎,用情寫群眾?!睂Τ霭鎭碚f,同樣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理念,到群眾中去,以群眾為友,向群眾學習。
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中就鮮明地提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以及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等重要思想。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笨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彼蟆懊恳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以人民為中心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人民是根本,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固有思想。中國最早的詩歌《尚書》中的《五子歌》首句就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可親近而不可輕視,民是國家的根本,本固國家才安寧。孟子曾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人民看得比國家和君主更貴重。儒家講忠君,也講愛民,上報社稷,下安黎民,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主流理念?!懊癃q水也,能載舟亦能覆舟”,更深刻地反映了對人民強大力量的認識。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理念,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地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檢驗出版工作。出版工作堅持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為什么人和走什么路的關系。這兩者是辯證的統一,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看作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才能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路。只有抓住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一根本問題,才能更加堅定理想和信念,更加自覺承擔出版應擔負的歷史使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理念,同時要把是否滿足最廣大人民的真實需要作為衡量出版工作成效的標準。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針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眼往下看,腳往下走,努力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需要,包括長期需要和短期需要,工作、生產需要和學習需要,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等等,并通過不同傳播形態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要把高質量的精神產品奉獻給人民,而不能以低劣產品欺騙人民,更不能以精神垃圾毒害人民。要調整出版物結構,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要。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閱讀行為出現了新變化,傳播形態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出版要適應這種新變化和新趨勢,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求。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理念,還要把最廣大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改進出版工作的推動力。出版工作做得如何,是進展很大還是進展很小,是服務很好還是服務很差,不是靠出版人自己說了算,而要從人民群眾中找答案。人民滿意是評價出版工作的客觀標準。要讓人民滿意,就要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心誠意地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滿腔熱情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并依據人民群眾的意見改進出版工作的種種不足和弊端。忽視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要,漠視人民群眾的意見,是脫離人民群眾的表現。中央八項規定的實質是緊緊依靠和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出版改進作風要從這里開始,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不脫離人民群眾,讓人民放心,讓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