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鐵路局作協辦文學培訓班,通過朋友要我去給他們講有關報告文學方面的東西,由于時間倉促,事先沒有做過多的溝通,我不知道該給他們講些什么,于是只好選擇對報告文學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的回顧,假以具體的寫作特點來給他們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為什么報告文學曾經一度輝煌?為什么報告文學曾經那樣地受到讀者的歡迎,甚至一篇報告文學被全國成千上萬的讀者爭相傳閱,讓讀者徹夜難眠,而使刊發作品的報刊一時洛陽紙貴?那是因為報告文學作品傳遞了一種時代精神,而這種時代精神正是那個時代所需要、那個時代的人所需要的。因此,我對參加培訓的學員說,一個好的作品,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要使作品適應時代的需要,那就必須讓作品張揚出時代精神。
我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我們前一段做了幾組報道,而這幾組報道引起了編輯部同仁的爭論,為此,我撰文《你可知道,你為什么不能淚流滿面?》回答了他們的一些困惑。而他們嘴上對我的觀點表示贊同,甚至大加譽詞,但我知道,他們內心并沒有完全趨同,甚至還有很多糾結或者困惑,而他們要解除內心的困惑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部好的作品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時代才能誕生,一個典型則要產生于一個偉大的時代。因為,只有典型身上輝映出的精神吻合了時代精神,這個典型才具有價值,才具有生命力。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二十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三十多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十萬畝禾苗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的最低水平。”《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開篇即這樣寫道。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當時現實的真實寫照,話雖不錯,但并沒有道出精髓。在我看來,這短短的白描,卻給出了焦裕祿為什么能夠成為影響幾代人典型的背景。
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時刻,我們的社會95ef9ab65f7902836b4e9c5b4ea778ef8c3740c14da36d5e89eb1a2c904a5a33,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需要一種精神,需要一批人能夠站出來帶領百姓戰勝饑荒、戰勝自然災害,使他們過上好日子。
“就是在這樣的關口,黨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而焦裕祿正是順應了時代的需求,用他身上那種“一心只為了人民”的精神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個標桿。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林縣(現為林州市),全縣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使過去的林縣人民世代掙扎在饑寒交迫之中。可以想象,當年的林縣人民對于水的渴望。
正是這樣的渴望,促使當年的林縣領頭人下決心要引漳河水擺脫林縣缺水的困境。
于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精神便成了我們如今常常提及的“紅旗渠精神”,它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忍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于是,紅旗渠,不單是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
透過這些可以看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時代典型,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出的無不都是“一心為民”的光芒,不管條件如何艱苦,不管形勢如何變換……而堅韌不拔、負重前行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正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嗎?
只有順應了時代的需求,人活著才有價值,才能大有作為。而“有夢想,能堅持,自信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夠真正引領這個時代。”一位編輯同仁這樣感嘆!而我則要給這位編輯同仁的感嘆做一點點的改動,那就是“有夢想,能堅持,自信可以改變世界的媒體,才能夠真正引領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