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光伏業最大懸案——無錫尚德的歸屬迷局,終于塵埃落定。
2013年11月3日,港股順風光電發布公告稱,成功競購無錫尚德全部權益,總代價30億元人民幣。尚德這個倒下的巨人,正在被一匹半路殺出的黑馬吞噬。
實際上,近一年多時間內,英利集團、保利協鑫和天合光能等光伏大佬,都曾對尚德虎視眈眈。但在這場群雄逐鹿的競購戰中,最終勝出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順風光電。在業界的驚嘆與疑惑中,順風光電的實際控制人——隱秘的資本大鱷鄭建明,漸漸浮出了水面……
炒房高手
在競購尚德之前,鄭建明三個字在中國商界默默無聞。正因如此,人們不禁畫下一連串的問號:鄭建明究竟什么來路?他憑什么能買下尚德?他買下尚德的目的又是什么?
要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就必須回到鄭建明的發跡史上。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海南地產熱潮涌現。時任國務院發展中心副研究員、《海南特區時報》副社長的鄭建明辭職下海,投身于地產開發的浪潮中。但好景不長,1993年海南地產泡沫破裂,萬通六君子轉戰北京,而鄭建明則進軍當時還不溫不火的上海房地產市場,開發了上海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公寓——位于浦東新區的“自由西村”和“澳門公寓”等項目。
以地產起家的鄭建明,后來在長三角一帶擁有了明申實業和錢江實業等多家公司。其中明申實業主要經營高檔樓宇、住宅、高級酒店及高檔旅游休閑項目,現已開發上海、海南、江蘇、浙江和貴州的五星級酒店、住宅等高檔物業。其一大手筆是,2006年投資30億元在三亞開發了“新佳鹿回頭”旅游地產項目。而錢江實業則主要從事實業和投資,領域遍及停車服務、金屬材料、建筑材料和汽摩配件等。
時至1998年,香港遭遇金融風暴沖擊,樓市價格迅速腰斬,鄭建明隨即果斷抄底香港樓市。與多數炒家選擇住宅不同,鄭建明在香港專注炒賣寫字樓。他曾在2003年買入香港中環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34樓全層,后來凈賺數億港元,一時成為名動香港的炒樓高手。
自2000年起,鄭建明在上海的投資也進入了快速擴張期,其下屬的明申實業和錢江實業,相繼開發了“明申中心大廈”和“錢江商務廣場”等數個住宅及商業地產項目。而在海南整頓爛尾樓之際,鄭建明又見機重返海南樓市,在收購爛尾樓的同時,還在海南三亞拿地3000余畝。其后,鄭建明又不斷拓展二三線城市地產市場,在杭州和貴州等地開始儲備項目。
雖然在房地產行業做得風生水起,但鄭建明的志趣顯然不止于此。2010年,國美電器上演“陳黃之爭”。就在雙方上演股權爭奪大戰時,鄭建明悄然大肆購入國美股票。
當時,鄭建明持有約3.6億股國美股票,市值高達8.5億港元,超過當時國美總股本的2%,甚至高于陳曉1.25%的私人持股。因此,鄭建明自然成為陳黃雙方游說的對象。當時外界有傳言說他屬于黃光裕派,但鄭建明強調,黃光裕和陳曉他都不認識,并非關聯人士。
國美電器控制權之爭,于2010年9月28日進入高潮。那天的股東特別大會,將會決定大股東黃光裕能否逼令現任主席陳曉下臺。決戰前夕,鄭建明不肯就投票意向表態,但他表示黃光裕是國美大股東,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事。隨后,他又對外透露,不論結果如何,他也不會沽賣國美的股份。
最終,“陳黃之爭”以“陳曉離開國美回到上海,黃家重掌國美控制權”的結局告終。鄭建明的那一票究竟投給了誰,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美內憂外患,發展受阻之時還能臨危不退,反而增持股份,其投資眼光之獨到,絕非常人能夠企及。
寒冬里的拐點
鄭建明行事風格極為低調。比如在收藏界,他其實是與“法人股大王”劉益謙同樣級別的頂級藏家,但在各大拍賣會上頻頻露面的,卻是他的代理人——原上海天衡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郁。這種稱得上隱秘的低調,讓外界很難捕捉到他“抄底”的邏輯。
直到2012年11月,這層厚厚的面紗才被逐漸揭開。鄭建明斥資1.99億港元收購順風光電4.63億股,持股比例達29.65%,從而取代董事長湯國強成為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了這家光伏企業。這筆規模并不算大的投資,之所以引起了業界的注意,是因為它就像寒冬里的一把火。
2011年~2012年可謂光伏行業哀鴻遍野的寒冬。歐美國家的“雙反”調查,使得出口比例超過80%的國內光伏業,遭遇“出口受阻,產能過?!钡闹貏摗鴥裙夥p雄尚德與賽維的市值,甚至一度比2008年高位時縮水90%多。然而,就在各路資本紛紛逃離光伏行業時,鄭建明卻突然出手,引來一片詫異:習慣于“抄底”的資本大鱷,又嗅到什么了嗎?
事實上,如果穿過寒冬的迷霧,確實可以發現行業轉暖的預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歐美國家針對中國光伏行業的“雙反”調查,其實是歐美資本企圖把中國光伏行業打壓下去,然后對優質資產進行廉價收購,繼而重新啟動歐美市場。與之相應的是,在國家政策的主導下,內需市場被漸漸打開,企業對于出口市場的依賴開始緩解。
2011年8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這項政策從整體上理順了太陽能發展的價格體系,同時促使各省推出進一步的補貼措施。更重要的是,截至2012年,國內累計光伏裝機容量為8.3吉瓦(1吉瓦=1000兆瓦),而根據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光伏裝機容量將達35吉瓦,內需市場潛力巨大。
2012年正好成了行業拐點。這一年國內新增裝機量接近3吉瓦,比2011年增長了近300%。鄭建明的逆市出手,可謂精準地抄到了最底部。一個光伏企業的老板事后評價說:“他當時介入的時機,基本上是最低點,成本也最低。這時行業外的資金都被嚇住了,不敢進來,而行業內沒資金、缺資金?!?/p>
不僅如此,其抄底目標順風光電,也絕對是優質資產。這家位于江蘇的光伏企業,主營光伏電池產品,年產能雖然僅有100兆瓦,但其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位居于業內前茅。該公司曾連續兩年登上福布斯的“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榜單,2011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機會永遠屬于那些眼光獨到并敢于出手的人。截至2013年11月19日,順風光電股價已經突破6港元,比起一年前的收購價0.3港元,飆升了整整20倍,鄭建明的收益高達30多億港元。
門口的野蠻人已經闖進了門。然而,這還只是鄭建明抄底光伏業的第一槍。他的第二個目標是,虎落平陽的“光伏雙雄”之一賽維LDK。
2013年初的賽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盡管新余市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一度施以援手,中國節能集團和中國建材集團等國資巨頭也來洽談過股權重組,但卻不是收效甚微,就是無果而終。
就在賽維危在旦夕之時,鄭建明旗下的錢江實業,向賽維旗下的安徽賽維發起全盤收購,報價2500萬元。然而,這次收購卻以失手而終。2013年4月,合肥市政府下屬的合肥高新產業社會發展服務公司,以1.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安徽賽維的全部股權。
但是,鄭建明并未就此罷休。在錢江實業收購受阻的同時,他通過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投資公司——福來投資(Fulai Investments Ltd.),分別在1月21日、3月26日和4月25日,連續三次購進賽維的增發股份,投入資金總計7222萬美元,一舉成為賽維第一大機構股東。
一場閃電收購戰,打得業界震驚不已。
半路殺出的黑馬
短短半年時間,五度出手光伏行業,闖進門來的野蠻人究竟意欲何為?從鄭建明投資手法的變化上,答案似乎有跡可循。
與此前的財務投資者角色不同,鄭建明這次出手光伏業,屬于戰略投資,并介入了公司治理層面。比如他按照持股比例,委派了兩位董事,進駐賽維董事會;又比如,他在多方博弈中,悄然推動了賽維創始人彭小峰回歸董事長之位。一位業內人士稱,從輸送巨額現金到維穩公司結構,處處幫在賽維最需要的地方,不得不讓人覺得鄭建明與彭曉峰極為默契。
然而,這個門外漢的真正計劃,仍然讓業界難以捉摸。2013年8月,在一片猜測中,鄭建明再度震撼業界——順風光電開始介入無錫尚德的競購大戰。
此時,作為尚德電力的重要資產,無錫尚德已經在破產重組的道路上,茍延殘喘了近10個月。在此期間,一共有8家企業先后卷入這場競購戰,其中不乏英利集團、保利協鑫和天合光能等光伏大佬的身影。就在各路資本糾纏不清之際,鄭建明的順風光電半路殺出。
從接下來的運作手段來看,鄭建明顯然是有備而來,且后發制人。他先拜訪了無錫尚德的托管方——無錫市政府下屬的無錫國聯,并表明態度:“愿意拿出足夠的真金白銀,參與無錫尚德的重組。”而后他又逐一拜訪了包括英利集團和天合光能在內的競購對手,并向其承諾:如果幫助順風光電順利接盤,可以轉讓部分出口歐洲的配額。
正是在這一輪走訪中,鄭建明不但贏得了無錫國聯的信任,還成功說服了競爭對手退出。
事實上,順風光電并未像其他企業一樣,參與此前無錫市政府的一系列要約和盡職調查。鄭建明直接找到無錫市政府談判。后來,原定于2013年9月20日舉行的投標,被臨時推遲,其原因正是由于順風光電的加入。一位知情人士稱:“原本已經快截止了,但有高層打招呼又放寬了兩個禮拜,就是為了等順風光電?!?/p>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鄭建明到無錫之時甚至受到無錫市委書記和市長的接見,這樣的待遇是比較少見的。更重要的是,鄭建明盡管是后來者,但卻對無錫市重組無錫尚德的交易條件研究得非常透徹,以至于他提出的收購方案,較之其他幾家投標方,更能讓無錫方面滿意。
對于無錫政府而言,重組無錫尚德的目標,就是“第一保留尚德品牌、第二保證稅收留在當地、第三保證社會穩定?!比绻麩o錫尚德被業內其他龍頭企業接盤,很可能會使得無錫喪失尚德的品牌和稅收。
順風光電董秘謝文杰表示,在收購過程中,順風光電的優勢在于,會保留無錫尚德的品牌。而這對于無錫政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順風光電還向政府保證,在接盤無錫尚德后,不僅會保留品牌,還將保留中層及以下所有員工。順風將來還可以在電站業務上與尚德電力繼續合作,并且會幫助后者維持品牌聲譽。
一位參與談判的內部人士透露:“無錫市政府要求接盤無錫尚德的價格不能低于25億元。但此前向無錫政府提交收購意向的企業,出價均沒有達到這一要求。但順風光電第一次出價就達到25億元,這使得競購格局瞬間扭轉。”
2013年10月9日,無錫市政府發布公告:重組管理人組織評議小組,對各個競購方案進行了評分,順風光電暫定為戰略投資候選人。后來,由于一些收購內容的改變,交易價格增加到了31億元,并于11月4日公諸于眾,一舉打破了無錫尚德的收購懸念。
一些業內人士評價說:是憑借不為人知的“高層關系”也好,還是其精心布局,步步為營也罷,鄭建明的收購計劃,無疑戳中了各方的利益要害,最終一舉拿下無錫尚德。
全產業鏈構想
控制順風,介入賽維,競購尚德,在一年時間內,鄭建明從無到有,一支龐大的光伏“航母戰斗群”已經隱然成軍。而他的真正計劃也隨之浮出水面。
2013年7月,順風光電敲定了與海潤光伏總計499兆瓦、投資額達47億元的6個光伏電站的合作項目。海潤光伏作為這些項目的總承包商,負責設計、采購和施工。鄭建明的思路是:拿到這些電站項目,并讓海潤光伏墊款承包建設。待到光伏項目發電成功后,再彼此分賬。這樣一來,自己既擴大了光伏電站業務,而且資金壓力也不大。
這一思路的高明在于,畢竟光伏電站在明確的政策形勢下,算是一個基本無風險的投資,雖然投資成本回收期稍長,但通過資本證券化,卻巧妙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海潤光伏總裁楊懷進坦言:“這些項目基本都轉讓給順風光電了,現在我們拿到了履約保證金和定金,總額為3億元?!?/p>
由此,鄭建明打通了整個光伏行業的產業鏈:賽維涉足上游多晶硅和硅片生產,尚德則擁有組件生產基地,順風光電主營電池片,而與海潤光伏合作則跨入下游的光伏電站。這條自成體系的全產業鏈,一旦真正運轉,爆發出來的能量,將不可估量。
比如,既然無錫尚德未來都將在自己的運營體系之內,無論是內部管理,還是賬款結算,都可以由鄭建明和順風光電說了算。無錫尚德現在雖然擁有很強的組件生產能力,但知名度和品牌已經大大削弱。鄭建明或許可以通過少量的經營性資金,先把無錫尚德的組件項目運營起來,并用在自己的光伏電站上。但在付款上,他可能會靈活處置,甚至可以欠款無錫尚德。
無錫尚德花落順風光電已無懸念。然而,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無錫尚德上百億元的債務,順風光電如何消化?
實際上,為了解決無錫尚德的債務問題,鄭建明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其中既包括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同時也涵蓋了引入合資等方式。還有一種可能,則是啟動“債轉股”。即在征得債權人同意的前提下,將所欠債務折算成股權,債權人可以通過股東身份參與無錫尚德未來的運營。而除了順風光電,鄭建明旗下還有福來投資、錢江實業和明申實業這些實體,通過資金的周轉騰挪,應該能夠運作足夠的現金流來注入無錫尚德。
一位鄭建明有過合作的企業家透露,他的融資能力非常強,特別是在銀行方面。“他有著深厚的資源和背景?!北热缭螄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的朱厚澤老先生,曾視鄭建明為“青年好友”,兩人非常熟絡。由此可見,鄭建明與高層的關系非同一般。
一份最新的行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將新增光伏裝機8.5吉瓦左右,增幅將接近70%。浮出水面的資本大鱷,正一步步地接近他的夢想——全球最大光伏電站運營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