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發現窗外正下著淅淅瀝瀝的春雨。放眼望去,遠處朦朦朧朧,頗有一番江南煙雨圖的味道。春雨,潤物細無聲;春雨,當春乃發生。
2013年一季度,雖幾經調整,債市最終走出的是一道華麗的軌跡,相信這令不少機構都感到欣慰。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從年初到3月25日,始終是在3.57%-3.61%的范圍微幅震蕩。但自銀監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即:圈內反響強烈的8號文)一出,市場立即有了明顯的變化,10年期國債瞬間從3.58%的位置上演高難度的高臺跳水動作,一路下行,在4月3日清明小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已經降到了3.5%的年內最低點。與此同時,信用債也是一片熱火朝天,以5年期、AAA級的中票為例,2月25日以來一直逐漸上行的收益率曲線在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調整之后,在3月26日重新進入下行通道,并再次刷新年內最低位。
對于銀監會8號文,市場中諸多機構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比如對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影響,對利率債、中票和城投債的分析也都很透徹。但不管如何去理解,僅有市場才是最有發言權的。
不過,如果我們現在回頭重新去思考今年一季度利率債一級市場,不難發現,當時看似極低的投標結果,或許還真是有先見之明。只不過,一開始只是一級市場的投資戶在玩兒,因此對于二級市場影響甚微,多數機構的交易員都作壁上觀。而3月25日以后,交易戶終于按捺不住,也沖了進來,造成了收益率曲線的大幅下行。
若向后看,又會如何?自從央行暫停逆回購以來,貨幣政策的風向已經悄然轉變。有數據統計,啟動正回購以來央行已經凈回籠資金10980億元。但持續的貨幣回籠,并沒有造成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大幅緊張。除了月末、季末的關鍵時點,貨幣市場回購利率一直維持在比較合理的水平。雖然2月份CPI同比增長3.2%,創下10個月以來的新高,但考慮到去年的基數,預計今年此后的通脹壓力不大。但需要關注是經濟復蘇的信號,不論是PMI還是進出口數據,都進一步證實了經濟正在復蘇的事實,哪怕這只是“弱復蘇”。
天空逐漸變得亮起來,街道上也逐漸熱鬧起來。只不過,這細膩婉約的春雨,依舊柔和地灑落。
作者單位:杭州銀行
責任編輯: 印穎 夏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