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發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文化在社會上的發展也呈現出了一種新的局面。那就是現在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不斷涌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越來越占據著一定的地位與作用。
關鍵詞:政府作用;社會化運作;文化事業;社會參與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不斷滿足的同時對各樣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斷的加強著,尤其是現如今的公共、公益性文化需求。這么多年來,我國在支持和發展文化產業時候也對相關文化事業的發展投入了一定的力度,更多的是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支持與幫助;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因此,我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落后性,阻礙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問題沒有從源頭上得到有效的解決。
一、政府改進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管理
現如今的社會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我國政府的支持與幫助。因此,我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需要政府的領導,政府要重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公益性、基本性以及便利性的相關要求給予一定的重視。根據文化事業發展的不同性質給予一定的支持,經營性文化事業在產業在市場的發展中要以市場為主導,不斷滿足人們對文化多樣性以及多元化文化的需要。通過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管理體制、政策法規體系和融資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努力為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氛圍的環境。對于建立一個比較群眾性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應努力加大對社會上的那些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的重視與支持,在資金與人力方面給予一定的投入度。政府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對相關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視臺以及相關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一定的投入。第二,重點建設一批公共文化的重點項目與工程。第三,相關人員應該努力對基層的文化建設;第四,努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建立社會參與機制
社會上的事物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社會群體的幫助與支持。因此,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也不能僅僅是依靠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同時更加需要社會大眾的共同參與完成。在對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建設過程中,社會上要不斷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如開辦私立圖書館、博物館等,政府要加強監管。一些公益性文化產品可以向社會公開招標采購。一些劇院等國有文化設施,也可以探索國有民營的新路子,委托專業公司或民營企業管理。同時也要對現代的先進媒體、旅游業等相關行業建立一個比較長久的有效合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斷宣傳與傳播群眾性文化的積極作用。這是現代群眾文化事業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有著一定的意義。如現如今社會上經常會出現的文化全國演出活動;文化下鄉演出活動;許多的明星文化事業演出成就的頒獎晚會等。這些建設性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眾的文化層次不斷被提高。
三、政府建立的公益性文化
現如今政府建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在社會上主要有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這些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的建設是人們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們基本的文化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中國政府總理在在相關年度報告總結中曾經說過,不斷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對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在一定層面上將會使得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與豐富。更有政府等相關人員對這些有了一定的說明,那就是積極做好這些免費性的公共文化事業的建設工作。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與在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么多年來,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力度在不斷加大,并呈現出各部門多領域全方位推進的良好態勢。尤其是在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程度下,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公共圖書館等相關公共設施在不斷的被加強著。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文化水平,豐富了人們的內心精神世界。
四、建立科學的市場運作機制
根據相關可行性說法認為,市場運行機制是指根據市場規律的因素和作用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運行模式。一個比較科學的市場機制的建立有利于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與運行。同時建立多元社會投資機制,大量吸收社會資本,激發社會群眾的投資積極性,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會文化需求不斷被滿足。
在對社會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的進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它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通過對市場資源的充分利用;對公共文化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斷實現了文化行政的宏觀管理,進而有效的促進了公共文化協調、全面可持續的發展,進而在另一個層次上滿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
五、總結
綜上所述,現如今的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建立與發展在一定方面可以說是社會人民的普遍需要。它們不僅有國家相關政策的保障而且也需要社會大眾的共同支持與努力。在今后的發展進程中將會不斷豐富人們的文化、精神需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一定的文化凝聚力。更加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譙進華.文化關鍵詞城市·市民·文化——深圳社會文化論文集[M].商務印書館,2005.
[2]羅爭玉.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M],人民出版社,2007.
[3]李景源,陳 威.文化藍皮書: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2007)(含盤)[R],2007.
(作者單位:遼寧省營口市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