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試通過對現代民間繪畫屬性的探討,來解決現代民間繪畫藝術風格創新的問題,即現代民間繪畫并非法律意義上的民間繪畫,它的作者也不局限于農民,應該允許有多方面的嘗試和創新。
關鍵詞:現代民間繪畫; 屬性; 藝術風格 ;創新
一直以來,不管是在官方還是民間,現代民間繪畫在大多時候被稱為“農民畫”,因著這個約定俗成的稱謂,人們普遍認為那些不是農民身份的人去畫“農民畫”,或者這幅畫看上去有了“專業”的味道就是背離了“農民畫”。對此,筆者以為,在研究探討現代民間繪畫藝術風格創新之前,必須認清它的藝術屬性。
一、現代民間繪畫是否屬于民間繪畫
現代民間繪畫是在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并非單一的傳承,而是有機地吸收融合了母體的精華,它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征,是一個具有蓬勃藝術生命力的完整個體。這一點似乎沒有人持異議。但是,有一種現象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有許多人在持有這一觀點的同時,又在字面或口頭上用“民間繪畫”去表述現代民間繪畫。或許,如有些觀點所認為的,這只是從與“專業”相對的角度出發所說的“民間”,而非真正的民間繪畫。表面上看,這么解釋不無道理,但深究之下,卻會發現本領域內表述的含糊不清將可能帶來其它領域的混亂。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表現在法律保護方面。法律上對于何為民間繪畫作品,有著非常明確的界定,它具有集體性、區域性、延續性的特點,一般而言很難明確最初的創作者,而在特定的區域由創作成員世代相傳、共同使用。故而在著作權保護上有四大難點,即受保護范圍、權利主體、內容及受保護程序、行使規則。顯然,現代民間繪畫不屬于以上范疇,作者的著作權更容易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畫鄉工作者在這一問題上繼續含糊其詞,將會給法律保護的實施帶來障礙,一旦發生了權利的侵害,將會導致法律適用的混亂,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現代民間繪畫作者的組成
現代民間繪畫作者必須是農民或者強調他的農民出身,這種觀點的得出,從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農民畫”這一字面概念的影響。誠然,現代民間繪畫的產生,確實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農村,繪畫的作者也的確是真真正正的農民,但“農民畫”這種稱謂無疑是不科學的。“農民畫”這種概念的形成有它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它是符合那個年代的。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差別的日益縮小,農民這一概念已經不再那么涇渭分明,他們已經不再是單一地耕田農作,而是扮演著多重的社會角色;同時,一些有繪畫愛好的城鎮居民也加入到創作中來,他們中有美術教師、國家公務員、退休職工、私營業主等等;此外,有一些地區主要是漁民、牧民在從事現代民間繪畫的創作,比如浙江舟山地區、青海湟中等,作者隊伍呈現多樣化。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農民畫”被文化部重新命名為 “現代民間繪畫”,這一轉變是完全合理的,我們不能再以作者成分來區分這一畫種。再者,對于現代民間繪畫而言,只要它的作者是非學院派的,就不應只局限于農民,這樣也更有利于現代民間繪畫的發展。
三、現代民間繪畫藝術風格的創新
筆者試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創作題材
正如前文所言,既然“農民畫”的作者成分已經發生了事實上的轉變,“農民畫”就是“現代民間繪畫”,那么它的題材就不可能只局限于鄉村生活。一般而言,現代民間繪畫的創作題材多以各地和各民族的風土人情、生產生活為主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新的元素也加入進來。反映現代生活的作品越來越多。筆者竊以為,只要能畫出現代民間繪畫所特有的稚拙、天真和無拘無束,就值得肯定。
(二)構圖
在現代民間繪畫創作中,滿構圖比比皆是,甚至在某些地方上升為一種“定律”,仿佛必須把畫面“撐”滿才算一幅好作品。筆者認為,“滿”構圖之所以在創作中被廣泛應用,是和它的“補拙”功能密不可分的。我們知道,大部分現代民間繪畫作者在藝術修養、創作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輔導者要求他們把畫面畫滿,實在是用心良苦。一來畫面看上去豐富多彩有“看頭”,二來把場景畫全畫滿,也可以掩蓋作者“繪畫功力”的不足,同時,也以所謂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來打動觀者。筆者竊以為,現代民間繪畫是屬于群眾文化的范疇,如果一味以“專業”的眼光去要求他們,那現代民間繪畫的創作將沒有那種簡單的快樂存在。而況,在藝術創作中,難道只能做“加法”而不能做“減法”嗎?固然,這需要現代民間繪畫作者具備更高的創作技巧,但如果作者自己有心在藝術的領域中有所拓展,我們又何妨鼓勵之?
(三)色彩
人們總習慣用“色彩艷麗”、“設色飽滿”來形容現代民間繪畫,好像它本應該是這種色彩,并以此作為評價現代民間繪畫的標準之一。一旦畫面色調統一或呈現灰色調,就是“叛徒”,是向“專業”的投降。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大紅大綠固然可以堅持,有其他的嘗試也未嘗不可。不允許現代民間繪畫向專業學習,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像有些觀點所認為的,是為了保持它的藝術獨立性,殊不知,現代民間繪畫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離開過專業人員的輔導。現代民間繪畫不光是從它的母體——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還有向學院藝術的學習,通過輔導者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再轉變成為現代民間繪畫自己相對獨立的個性。因此,色彩的轉變并不是丟棄了本源,而是風格的拓展。
現代民間繪畫是一個年輕的藝術種類,筆者以為,我們不必給它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應該允許它有多方面的嘗試和拓展,即便是暫時的彎路,也總比滯步不前好。
參考文獻:
[1]吳漢東,劉劍文等著.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