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典舞神韻是借鑒吸收戲曲的基礎上發展的。中國古典舞神韻的主體是本國民族,同時還吸收了戲曲、武術、芭蕾等藝術的有用成分,使其發展成為具有民族性、獨立性的舞蹈種類。中國古典舞身韻對戲曲的借鑒吸收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古典舞的教程中占有重要部分。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戲曲;借鑒吸收
中國古典舞是古代舞蹈的復蘇,同時也是戲曲舞蹈的復蘇、中國傳統舞蹈的復興。身韻將古典舞和戲曲的精華融為一體。
一、身韻和戲曲的聯系
中國古典舞始創于五十年代,曾被人們稱為戲曲舞蹈。它介于戲曲和舞蹈之間,若簡單的稱其為戲曲,可它已經去除了戲曲的唱、念;若稱為舞蹈,它又保留了戲曲的原態。中國古典舞仍處于成長發育的狀態,但是由于它自身的身韻發展,使其審美趨于穩定、理論基礎更加扎實,脫離了戲曲的原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種類,它是專業舞者為了尋找中華民族舞蹈的靈魂而創立的中國自己的舞蹈體系。身韻的創立深受戲曲藝術的影響,從審美和歷史文化上出發,身韻借鑒吸收了并發展了戲曲藝術的精華。身韻和戲曲存在共同的肢體文化元素,因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古典舞是戲曲的新表演形。身韻既是在戲曲的基礎上發展的又不僅僅受限于戲曲,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為中國古典舞的長遠發展打好了基礎。
二、身韻對戲曲的借鑒吸收
(一)身韻之“形”對戲曲的借鑒吸收
身韻“形”的訓練以體態優美為重點,以傳統的典型動作為依據,以“圓”的運動路線為主線,以腰部的動律為基本,以逐漸深層的鍛煉方法培養中國古典舞舞者。而上述特點也恰好符合戲曲的審美方式。
中國戲曲舞蹈和武術中的典型動作,比如“五花、云手、大刀花”等,身法性都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這些元素也會出現在身韻課的教學中,但它不僅僅是一成不變的動作,利用提煉、強化和發展的方法創新了這門課,形成了“揚神、變形”的特點,進而展現出了新的生命力。
(二)身韻之“神”對戲曲的借鑒吸收
從審美出發,總是將神放在前于形的第一位,以神領形,以形傳神,這些情感都造就了身韻的韻味。眼神的動作不僅僅是指眼球的運動,它可以表達內心的情感,是一個傳神工具。中國古典舞中的神韻是可以感知到的,只有把握了“神”和“形”才有了生命力。
戲曲中的“亮相”是動作結束之前的節奏處理,是主角上場時、下場前的表演動作,可以突出表現了人物角色的精神狀態。在身韻課堂上與“亮相”組合的訓練叫做舞姿訓練。舞姿需和造型節奏緊密結合,學生才可以在“神”上得到訓練。比如八拍的訓練,前七拍都是連貫的動作,最后一拍停住動作,這就借鑒了戲曲中“神”元素。
(三)身韻之“勁”對戲曲的借鑒吸收
“勁”指的是在有層次、對比的節奏上,外部動作力度的處理。中國古典舞的節奏往往具有規律性,但多數情況都是在舒、緩、動、靜的自由又規律的節奏中進行。身韻需要舞者的動作力度應是有對比、區別的,而不是平均的。”勁”貫穿在整個動作當中,而且在動作結束時也非常重要。比如戲曲中的典型的“亮相”勁頭,“寸勁”、“反襯勁”、“神勁”等可以烘托強化最后的造型。
(四)身韻之“律”對戲曲的借鑒吸收
“律” 不僅包括動作本身的律動性還包括依據規律的含義。一般動作與動作間都是“正律”,即動作通順、一氣呵成。而中國古典舞又非常重視“反律”,呈現出難以想象的效果,產生人體動作千變萬化的動感。不論是一氣呵成的“正律”還是相反相成的“反律”,這些特殊的運動規律產生了中國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效果,這也正是我國“舞律”的奧秘所在。
三、身韻對中國古典舞的重要性
身韻單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身法和韻律的簡稱。身法是外部技巧,韻律是藝術的內涵,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并滲透,才可體現出中國古典舞的精髓和審美。身韻在中國古典舞中有著非凡的意義,通過身韻訓練可達到“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目的。
身韻的訓練脫離了簡單的肌肉訓練,通過動、氣、律等多元化的元素,使學生的肢體語言更加靈活、豐富。表演時,通過這些多元化元素將身體、心理都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加自然的表露出來對作品的理解。身韻是中國古典舞中的重要教學成果,使得中國古典舞的訓練更加規范化和舞種化,它是將創作、訓練、表演相互統一的舞蹈體系。
中國古典舞的身韻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需從來源于生活的戲曲舞蹈中找出一般規律并和舞蹈的特殊規律相對比。需從戲曲舞動的形式化中解脫,創立新生代的民族古典舞。我們要采取螺旋曲線的發展,即先是繼承然后否定的發展過程,但是這種發展方式是有風險的,有可能被傳統框架所束縛,而不能發展。因而,我們應該認識傳統、深入研究傳統,從而繼承和發展傳統。
總之,戲曲具有很大的藝術魅力,以上的分析僅僅是淺談它的舞蹈層面的體態特征,而正是不同層面的特征,才形成了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隨著時代的變化,對舞蹈藝術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需要創造出一種具有較強藝術力的中國古典舞體系。新時代的舞者應該有強有力的舞蹈手段表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應該有能力代表自己的國家將中國古典舞引入世界舞壇。
參考文獻:
[1]高 偉,雷 娟.淺談中國古典舞身韻課中“元素”教學的積極作用[J].安徽文學,2008(05).
[2]安 娜,許保紅.試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特征與訓練[J].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11(02).
[3]王 帝.淺談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訓練價值[J].華章,2009(10).
(作者簡介:周 威(1979-),男,漢 ,湖北鄂州人,學士,武昌理工學院音樂與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