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3年,人類的一項偉大發明——攝影術已經誕生174年了。
攝影術的一個顯著特征,猶如繪畫藝術一樣,是一種直觀的供人欣賞的視覺藝術,但它又有別于繪畫藝術。攝影藝術的表現力在某方面能夠激勵甚至震撼人的心靈,它所描述的事件,仿佛能夠讓人身臨其境,于觀賞中有一種親身切膚感。同時,攝影藝術又能在畫面中留有一部分思維空間,使欣賞者在欣賞時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感受去進行自由的聯想,以心靈深處去感悟其中更深層的內涵,從而使攝影者與觀賞者之間架起一座交流思想感情的橋梁。
所謂攝影藝術,就是通過影像來反映生活,以準確鮮明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求得生動,深刻的思想表現,以及獲取鮮明畫面結構形式,從而使表現的對象達到升華、得到提煉。攝影藝術就像人類的第三只眼睛,它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光影效果,開拓了能夠展示人類理想世界的廣闊領域,以其直接目睹真實再現的逼真形象,分毫不差的展示其“百聞不如一見”的現場感和巧奪天工的藝術再現,凝固了無數珍貴的瞬間,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
說到攝影,應該適當了解它的發展。攝影最早從針孔成像的“暗箱”,到今天具有眼控對焦功能的高度自動化照相機,從當年尼埃普斯曝光8小時的瀝青銅板,到今天按下快門片刻后便可得到照片的“寶麗來”;從經典的銀鹽膠片和相紙形成的傳統的影像生成工藝,(picture形式)到全新概念的數碼攝影和電腦圖像處理系統(images形式),攝影器材和工藝在發展上經歷了難以盡數的變革,包含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
攝影藝術的特點是真實、快捷、大眾化與可復制性,由此,它迅速征服了世界。著名學者與攝影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有一段論述:“在交給我們一種新的視覺規則的過程中,攝影改變并擴展了我們對于什么東西值得以及我們有權注意什么的觀念。它們是一種基本原理,尤為重要的是,它們是一種觀看的標準。最后,攝影業最為輝煌的成果便是賦予我們一種感覺,使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把世界萬物盡收胸臆——猶如物象的匯編。”
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是攝影創作者最終目的和愿望,它不僅具有形象的典型性,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更要有明顯的個人創作特點和藝術風格。同時,在畫面的構圖形式上還要符合人類對畫面的審美要求和對于自然美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在觀賞攝影作品之時,自覺自愿的體會并接受畫面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情操的陶冶,并由此使觀賞者的審美觀得到培養。對于攝影,可根據拍攝對象和創作方法的不同分為人像攝影、風光攝影、靜物攝影、創意攝影等。
一、人像攝影
自1839年攝影術誕生以來,人像攝影就一直占據著攝影門類的主導地位,也是人們接觸最為廣泛的攝影題材。在大多數商業攝影和普通人的思維中,怎樣把人物拍的漂亮,拍的賞心悅目,是衡量人像攝影成功與否的標準。但是,僅僅以此為標準來理解和評判人像攝影,還遠遠沒有理解人像攝影的真諦。可以說,拍攝人像是件既易又難的事情,說它易,是因為幾乎所有攝影者都或多或少地拍攝過人像,如拿起照相機就可以拍攝身邊的親朋好友;說它難,是由于眾多拍攝人像的攝影者,其真正成功的作品并不多。可見這是一個容易走進去而不易走出來的領域。人像所涉及的方面非常豐富,需要考慮的因素枝蔓交錯,但有一些要點需要提及,這些要點也是多數人在人像攝影中常會出現的和需要思考的。
1.構思
在進行正式的攝影工作之前,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要考慮好拍攝拍的主題和拍攝方法。比如在影棚拍攝還是室外拍攝?模特類型,化妝造型的傾向性,使用的器材膠片種類等,都是需要有事先的考慮。構思是拍攝前期的最高要求,構思好的一幅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攝影者的主觀思想和客觀景物相融合的一種藝術境界,具有意境的人像攝影作品是攝影者通過觀察與思考而創作出來的觸景生情、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畫面。它離不開物對心的刺激和心對物的感應。只有將感情移入作品之中,才能使作品感染觀賞者,達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藝術效果。
2.溝通
攝影工作有別與其他門類的工作,它在正式拍攝工作前必須同化妝造型人員及模特細致探討,以清晰拍攝意圖。拍攝者應該像個導演一樣去掌控拍攝的全過程,要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其現場的即興發揮,令化妝師及模特有最佳表現。把人物通過相機記錄在感光片上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達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卻很難。它不是單純的春花秋月、閑情逸趣,而是飽含著攝影者對人像的思想情感;它不是純客觀的自然現象的記錄和再現,而是攝影者在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提煉的結晶。
3.構圖
要學好人像攝影,首先要從構圖方面來快速入門,構圖相對于其他攝影技法來說,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人像構圖主要取決于兩方面:一是被攝主體自身的表現力;二是需要攝影者有一定的創意和想法,并能夠通過手中的相機,把被攝主體完美地表現出來。在進行人像構圖時,攝影者需要考慮,采用何種畫幅形式來框取被攝體。如果僅僅考慮使畫面適合被攝體的需要,則可以按被攝體的具體形態來確定畫幅形式。比如,采用橫畫幅拍攝躺著、坐著的人物;采用豎畫幅拍攝站立著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畫面更有創意,則可根據表現意圖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畫幅。拍攝時,可以想象在視野之內總有一個能夠任意縮放的線框,它對于被觀察的對象而言,是能夠拉近推遠,可橫可豎,可大可小,任意傾斜的。構圖發展到今天,除了經典的傾斜、切分、移動、構成等方法,更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以求達到更新的發展。
4.背景的運用
由于人是生活在具體的時空之中,對此,背景的安排也是其要點之一,它可以使主題更突出,使時代感更鮮明。人像攝影畫面中的主體實像部分,即攝影者想要表現的人物主體。但背景的運用也尤為重要,即通過人物和背景的完美搭配來進一步美化和表現主體。不論是采用哪種方式,都需要在構圖中確定主體實像的興趣中心。畫面主體的興趣中心,是指畫面主體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據很大的面積。比如,在人像特寫畫面中,眼睛往往就是興趣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臉部就成了興趣中心。一幅畫面一般只有一個興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個主要的興趣中心。否則,就有可能破壞畫面的完整性,造成構圖上的無序和混亂。
二、風光攝影
風光攝影是一門藝術,藝術是有規則的,而規則是可以打破的。但規則首先應該是遵循和掌握,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變革,才可能有所創新和突破。
風光攝影作為藝術攝影中的一個重要的創作領域它記錄和體現著大自然絢麗多彩的景色,為攝影創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其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讓很多創作者們流連難忘。可以說:美貌絕倫的大自然美讓攝影家們在追求藝術美的道路上,進行著不斷地探索和不斷地發現。而大自然作為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空間,是人類發現美、表現美的永恒題材。因此,學好技術、掌握技能是創新和突破的前提,而創新和突破則是技術過硬、技藝精湛的良好結果。
三、靜物攝影
顧名思義,靜物攝影就是攝影者可以通過一些無生命的物體有機地安排和組合在一起,在靜態中加入個人意圖和技法來表達一定的含義,賦予一定的形式感和藝術氣息的攝影。質感的表現是靜物攝影的主要方面,要將其表現出來,除借助于某些道具外,關鍵在于用光。對于表面比較粗糙的木和石,拍攝時用光角度宜低,多采用側逆光;而瓷器宜以正側光為主,柔光和折射光同時應用,在瓶口轉角處保留高光,在有花紋的地方應盡量降低反光;對于皮革制品通常用逆光、柔光,通過皮革本身的反光體現質感。
四、創意攝影
創意攝影,即為在表現形式、表現技法上具有創造性探索的攝影方式。創意性的東西必須抓住的四個特點:新奇、驚人、震撼、實效。用獨特、另類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充分運用攝影器材的功能與技巧。
總之,攝影就是感觸生活的一個觸手,它像作家的筆一樣,記錄并表達著生活。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可以達到對攝影技術越來越純屬的運用,并且可以更加了解到它的廣闊與深刻。作為一門視覺藝術,攝影藝術在畫面中聚集著大量的信息,只有通過人們的欣賞,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讓所有攝影藝術家、攝影愛好者,以最真誠的的心態一起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
(作者單位:臨夏州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