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憑借網絡媒介而走紅的網絡紅人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現象之一,那些長相平凡,但是卻紅遍大江南北的網絡紅人究竟有何能耐?文章主要探討了網絡紅人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營銷方式,并且所有營銷方式的采用都是為了迎合大眾的社會心理。
關鍵詞:新媒體;營銷;社會心理
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以其獨有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網絡,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批特殊的人群——網絡紅人應運而生。
他們大都不是我們眼中的帥哥靚女,也不是什么驚世奇才,只是長相平凡的草根一族,但是卻能紅遍大江南北,知名度、受關注度絲毫不亞于大牌明星,這不僅要歸功于新媒體這個大環境,還要歸功于網絡紅人獨特的營銷手段。本文就主要探討網絡紅人是怎樣利用新媒體來營銷的。
一、網絡紅人
網絡紅人,也被稱為“網絡明星”,指的是利用互聯網這一新型傳播媒介的優勢,在互聯網中成功吸引了廣大網民的眼球,受到網民的關注,從而被廣大網民所熟知的,在網民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的普通人。
二、網絡紅人的營銷手段
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紅人的營銷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這里主要從主動營銷和被動營銷這兩大類來進行分析。
(一)主動營銷
主動營銷就是指網絡紅人自己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在網絡上傳播自己的信息,吸引網民的眼球,被網民們所知曉。歸納起來,網絡紅人吸引網民注意力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美女效應
要想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受人矚目的名人,相貌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女就是一批具有這些先決條件的人群,愛美之心人兼有之,漂亮的事物總會讓人不禁想多看一眼,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面容嬌好的網絡紅人往往可以迅速走紅,這就是美女效應。從最早的網絡小說作家安妮寶貝到網絡歌手香香的出現,她們大多被冠以“美女作家”“美女歌手”的稱號,她們的照片也被廣泛地傳播被網民關注。
不論社會怎么變,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不會變,美好的事物不能說所有人都喜歡,但是總會比一般事情更有些興趣,美女效應是網絡紅人屢試不爽的營銷方式之一。
2.炫丑
如果既沒有美麗的相貌,也不愿意脫,那么該如何出名呢?芙蓉姐姐將告訴你答案。芙蓉姐姐以游學清華、北大的邊緣人身份在北大未名論壇、水木清華BBS、MOP網站上發表了大量自己的“玉照”,同時以超人的勇氣配上“自傳”文字,其文字更是驚為天人,向網友們宣布自己就是造物主的奇跡。網友看猴戲一樣的瘋狂等待著芙蓉姐姐的動態,“癡迷”地欣賞著她那些形態各異、造型夸張的“玉照”,反復回味著那些讓人大跌眼鏡的文字,相互傳閱,一起調侃。
在美女如云的網絡世界中,芙蓉姐姐通過展現自己豐富多彩的“丑陋的美”與眾多美女構成鮮明的對立,來了一個“紅花襯綠葉”的反向定位,讓對手無法與之構成直接沖突,從而緊緊抓住目標受眾的獵奇心理,最終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可見芙蓉姐姐將炫丑這一營銷方式發揮到極致。
3.惡搞模仿
說不清惡搞現象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但真正讓大眾對惡搞有了一個廣泛認識的,或許就是胡戈惡搞改編著名導演陳凱歌電影《無極》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這個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流傳,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之后更是引發了一大批的網絡惡搞現象。
惡搞現象在網絡上瘋傳,儼然已經從小部分網友背地里偷著樂變成了大眾集體娛樂的行為,網絡惡搞登堂入室,成為當下網絡文化的一大特色。但是網絡惡搞也引起了爭議,因為有些人認為有些惡搞是有侵犯他人隱私和信譽的嫌疑的,是違法的。所以惡搞要有一個限度,不能突破社會道德底線,越界了便是違法的了。
(二)被動營銷
被動營銷并不是完全與主動營銷相對應的被動式,而意在強調來自除網絡紅人自身之外的力量,他們或是遵從了網絡紅人的意志促進其傳播,或是遵從了某種利益將不知情的人推上網絡的舞臺。這種被動營銷的方式主要是網絡推手的積極參與。
網絡推手儼然成為一個“傲人”的職業,推手團隊可以“光明正大”的進行自己的工作,并一副要把工作做大的姿態。尤其是許多“網絡紅人”背后的“網絡推手”們,借助網絡媒介進行策劃、實施并推動特定對象,使之產生影響力和知名度,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商業利益。“知情人士透露,如今很多知名企業都成為網絡推手的客戶,并為此每年投入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費用。一個網絡推手團隊如果操作得當,每年可獲利數百萬元。”
以上就是現今網絡紅人主要的營銷方式,不論是有意志的主動營銷,還是無意志的被動營銷,網絡紅人現象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網絡紅人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被大眾所熟知。
網絡紅人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滿足著人們的心理需求。這樣的異于常規、惡搞、揭露私密、制造網絡事件,使得窺私、戲謔、看熱鬧、起哄等心理成為網民變相滿足的方式。對于網民想找一個可以承載他們心理的對象的社會期待,網絡紅人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因此,網絡紅人所有的營銷手段都是緊緊抓住現實社會中人們的這種心理,從而抓住人們的眼球,得到人們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楊海禮,于柳倩,董慶超.透過芙蓉、鳳姐現象,探尋創新型營銷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0(12).
[2]楊紅兵.網絡炒作為何這么能奏效[J].聲屏世界,2010(5).
(作者簡介:劉維佳(1990-),女,山東郯城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