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憲政制度的建立,離不開憲法文化的支撐。中國傳統文化缺失憲法文化,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實踐教育等路徑,在公民中進行憲法文化的啟蒙教育,從而奠定憲政轉型的文化基礎。
關鍵詞 :憲法文化 ;啟蒙;路徑
從清末修律開始,中國進行憲政建設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直到今天,憲政在中國還沒完全實現,這與憲法文化的缺失有直接關系。憲法文化是人們在法律實踐中形成的憲法意識,是對憲政的情感、評價和心態,它深藏于公民的意識之中,又反作用于憲政活動。沒有憲法文化的支持,憲政制度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憲法文化從本質上講,是特定國家和社會的歷史遺產,它根源于民族傳統和習慣。正如美國學者弗里德曼所言:“法律文化是與整個文化具有有機聯系的有血有肉的習慣,而不是某個社會可以選擇或購買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會遺傳標志的中性人造品。”①憲法與憲政對于中國來說是“舶來品”,中國傳統文化中缺失憲法文化,需要通過合適的路徑對公民進行憲法文化的啟蒙教育,從而建立起支撐憲政轉型的憲法文化,樹立公民心中的憲法信仰。我們應牢記伯爾曼的教導:“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信條,因此,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②
一、加強憲法文化的宣傳啟蒙教育
公民憲法文化的啟蒙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社會工程。就我國國情而言,宣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當前,我們需要在法治宣傳教育的內容上加以調整,重點加強憲法文化的宣傳教育。長期以來,在教育內容上,我們一味強調了馬克思關于法律的工具性思想,忽視了馬克思關于民主、平等、權利、自由以及限制公權、保障人權等憲政理念,今后應以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培養公民現代法律觀念特別是憲法意識和憲政觀念為目標,調整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現在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整個社會結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息息相關,具有開放性、快捷性、簡易性等特點,我們應該大力利用網絡平臺推動憲法文化的宣傳教育。在宣傳教育中,對于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層的憲政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是憲法和法律的執行者和具體操作者,應該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干部和群眾,在全社會形成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的良好風氣,為憲法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憲法文化的實踐啟蒙教育
憲法文化是憲政制度的社會心理基礎,但文化本身并不是單靠灌輸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制度的實踐中逐步產生并確立的。
第一,黨和政府應該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大力加強公民的政治參與度,更大程度地推進民主憲政進程。公民對憲法的信賴一方面著眼于憲法本身是否能夠反映、實現公民的權利要求,更重要的是著眼于政府遵守和執行憲法的情況。政府遵守和執行憲法的程度關系著憲法和法律至上理念的成敗。因為完全缺乏對憲法和法律的體驗,公民尚可以相信憲法和法律的價值及其作用,保留對憲法和法律的企盼,若是存在“政府不守法”的法律經驗,將會從根本上摧毀公民關于憲法和法律的信念,喪失對憲法和法律的信心。荀子曰:“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③由此可見,“君”(即領導者)的示范作用多么重要。當前,黨和政府應該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大力加強公民的政治參與度,更大程度地推進民主憲政進程。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的方式參加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它是政治權利得以實現的重要方式,政治參與反映著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選擇范圍,體現著政治關系的本質。公民只有在逐步民主、憲政的進程中親身去體驗,才能真正尊重憲法、崇尚憲法,在內心深處樹立憲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
第二,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完善市場經濟體制。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強同志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市場經濟本質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建立在自由獨立的商品交換基礎上,“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④,它要求市場主體地位平等,促使人們建立起普遍的、廣泛的、平等的社會聯系,從而創造和激發公民的主體意識,孕育自由、平等的契約精神,培養市場主體的法律人格,奠定憲法文化的物質基礎。當前,官商勾結、國企壟斷等現象比較嚴重,私企無法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國企競爭,造成市場經濟異化,必須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從而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自發產生和確立憲法文化。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公民的憲法文化是樹立憲法權威的內在支撐,真正的憲法權威只能來自于人們自覺自愿的認同和推崇。當公民將憲法規則化為一種內心的理念時,公民對憲法的認識就注入了理性的角色和力量,積極肯定憲法的意義,自覺認同和尊重憲法的權威。公眾具有良好的憲法權威理念就會孕育積極的憲法意識,促進公民自主意識的覺醒,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參與憲政建設,主動監督執法與司法行為,從而逐步實現中國的百年憲政夢想。
注釋:
①[美]勞倫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M].李瓊英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頁。
②[美]哈羅德.丁.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志平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年版,第28頁。
③轉引自黃釗.中國道德文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3頁。
(作者簡介:吳恒波(1971-),男,副教授,貴州師范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