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要優化課堂結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適當降低學習難度,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英語教學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興趣培養過程,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而一味的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會忽視并扼殺了學生的興趣和激情,致使大部分學生一提到英語就厭煩、頭痛。實踐證明,學生厭學就會棄學,只有樂學才會好學、學好。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究和主動學習。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怎樣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始終充滿好奇心,讓教與學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筆者就自己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總結歸納如下:
一、尊重和關愛每一位學生,形成融洽師生關系
實踐證明,愛其師必將愛其所授之課。師生關系融洽和親密,則有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反之,彼此隔閡甚至對抗,學生則厭學、學不進,何談學習興趣。針對英語教學的特點,特別需要學生的參與和積極主動配合。所以,教師應樹立起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讓學生從教師的耐心服務中、從教師的關心與尊重中,體會到溫暖與期望。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的、表現不好或其他可能被忽視的學生,教師要格外關愛和注視他們,多接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重視,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親近我們,課堂上自然就會樂于開口,也不怕出錯,英語學習就顯的輕松愉快,從而激發他們學英語的濃厚興趣。
二、靈活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為了不斷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施教,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便是一個好方法,經常使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此,教師就得付出艱辛勞動,要在博覽群書中更新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更新知識,還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創設有新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這樣就要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筆者總結歸納如下幾種常見方法:
1.演示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總是通過感官獲取各種信息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存在的。為此,視覺在學習和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人的認識總是經過從簡入深、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初中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往往要憑借具體事物或者表象進行思維,而直觀教學正是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實際,能為他們的思維提供形象的直觀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需要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活潑的實物、掛圖、投影儀錄音、或錄像以及電腦輔助教學等視聽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在圖文并茂的情景中學習,既加深認識又激發其學習興趣,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設疑法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產生興趣的起點。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善于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應當指出的是,設疑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提問。不是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設法造成思維上的懸念,使學生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進而激發解疑的動因和興趣。
3.競賽法
根據初中生“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適當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競爭比賽,例如回答問題,猜單詞,造句子,朗讀課文,編、讀繞口令等。競爭好勝心理驅使學生樂于參與比賽活動,這又是進行某項或幾項知識與技能綜合訓練的手段,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緊張、熱烈的競爭氣氛中,無論是參賽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個個都十分投入。學生在緊張歡樂的氣氛中既獲得知識又不易產生心里疲憊,有效地避免學生課堂上“走神”。
三、因生而異,適當降低學習難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之樂
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一個學中錯,錯中學,邊錯邊學,逐漸減少錯誤、避免錯誤的過程。學生總是期待成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嘗到每一份成功地喜悅。這樣能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特別對于差生來說,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和耐心,因勢利導,不論在課堂提問,還是在單元測試中,多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只要他們在學習中取得一點成績,都要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比如:讓基礎差的學生優先回答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樹立他們的信心。實踐證明,學生成功的機會越多,興趣就越濃,動力就越大,成績就越好。因此多為學生創設成功地機會,讓學生不斷地體驗成功地喜悅。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各有千秋,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教師要以自己的教學熱情、創新精神和細致的準備來想方設法調動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英語課變成最有趣、最活潑、最受學生們喜愛的課程,讓學生做學生的主人,在學中樂、樂中學。
參考文獻:
[1]韓永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航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劉亦農,張怌湘,李尊賢.編普通教育學[M].陜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