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技術能力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實現人文化的教學。另外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構建的教學環境,能夠強化課堂氛圍,增強師生感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
關鍵詞:教育技術能力;多媒體技術;高中語文;效果
一、教育技術能力在高中課堂中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指多媒體技術,主要研究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信息的多種表現手法,多媒體技術是通過計算機作為媒介實現課程教學的輔助教育,包括聲音、圖片和影像等。這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能夠強化教學效果,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幫助高中語文教師完成高效系統的語文教學。高中語文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采取一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教育技術能力的應用,為教學效果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
二、教育技術能力的應用宗旨
教育技術能力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處于輔助地位。高中語文教學要明確教學過程中教育技術能力的地位,不要完全將其取代文字藝術。
三、教育技術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最優秀的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實現教育技術的工具性作用。語文教學需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主要講語言文字,語言是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感情是最能體現人內心活動的一種人文性表現。想要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實現教育技術能力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展現,就需要借助其基本的輔助教學的作用得以實現。教師在進行某一篇文章的教學之前,要認真查找資料,準備多媒體課件,提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另外教師要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所提供的資料確定目錄,按照小組分工確定任務,通過網絡或者書籍查找相對應的內容;教師要通過課前演講、黑板報宣傳等方式強化學習氣氛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內容相呼應。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適當運用教育技術能力中的多媒體技術,教師籌備的資料可以通過下載完成,不要把過多的時間運用到課件制作上,最重要的還是要重視對文章內容的解讀和理解。在查找資料的時候,也要重視文字資料多于圖片資料。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小組要展示自己搜集的內容,這些都要通過多媒體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解讀作者的相關文章,然后布置,而后作業,通過教學內容展開細致分析。教師可以在校園網絡平臺上進行作業講評,可以由學生的自評、互評開始,教師進行深入指導,從根本上體現高中語文教學中教育技術能力的工具性、人文性和長期性的應用。
四、教育技術能力的運用原則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技術能力的應用要在保持充分的前提下,適可而止,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最主要的輔助手段,但并不是教學的全部重點。比如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介紹作者和作品的關系;然后向學生播放電視劇片段中“林黛玉進賈府”的內容;之后讓學生閱讀課文,教師針對文章內容展開提問,并且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完成這些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文章所表達的思想。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強化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但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應用了多媒體工具,就會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受到了多媒體工具的限制,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就不夠深刻。
那么,我們可以將閱讀文章的內容放在視頻觀看之前,學生先看視頻必然會影響其對文章的理解。教師要將視頻播放放在課文閱讀之后,這樣先入為主的心理滲透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認識,在接觸文字之后接觸視頻,就會讓學生形成不同的記憶效果。所以,這種先閱讀后觀看的方法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還避免了多媒體技術的過度使用。
五、教育技術能力運用的反思
在教育技術能力運用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遭遇一些多媒體教學的尷尬,這種情況應該強化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盡量避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教師要明確認識到電腦知識信息存儲工具,要重視對信息的整合和優化,教師要能夠正確適當地使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多媒體課件的華而不實、豐富繁亂,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要避免課件成為教學內容的存儲工具,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要避免師生和教育技術的交流大于彼此之間的交流,影響感情溝通;要避免課件演示替代實踐演練,制約學生的個人能力的提升;要避免課件演示替代自主想象,影響學生的抽象思維的形成;要避免課件內容取代傳統板書,影響學生思維的構建和深化;要避免課件替代全部媒體,制約不同媒體的作用實施;要避免課件的過分使用,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教師要確定自身的角色位置,強化自身思想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和引導作用,通過自身的思想引導和行為指引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展開有效的指導;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學習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實現其學習主角角色的轉化,保證其能夠合理應用教育技術能力。通過有效的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展現人性的合作和交流;教育技術能力多媒體課件本身沒有足夠的主動性,其應用特點主要依靠人們的界定和應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除了要面向課堂,還要面向教師和學生,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新型教育結構的塑造。
六、結語
所有的教學方法和工具都有一定的環境對應,所以,要在掌控語文教學大發展方向的同時,結合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能力實現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及時接收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桂珍.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2]衛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古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