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會計核算中,除了提高控制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環節的成本之外,還要控制會計核算過程的成本和減少相關的工作量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因此成本會計的實際應用過程中要按照會計事物的重要性程度,對較為重要的會計事務進行詳細統計、分析和反映,對次要的會計事務適當的簡化與合并,減少會計核算的工作量,提高會計統計的效率,降低會計核算的經濟成本。本文主要分析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企業會計;成本會計;重要性原則;應用分析
重要性原則是指我國相關會計準則要求會計核算中按重要性程度區別會計事項和經濟業務,并對其采取相應的處理程序與方法。會計核算過程中造成較大影響的負債、資產和損益等因素的信息是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決策時的重要會計信息參考,因此必須進行科學合理會計處理,對這些重要因數進行準確全面的會計分析,來幫助財務報表的使用者進行決策。會計事務中次要的事務可以在不影響會計信息正確性的前提下,將相關的次要會計事務進行合并或簡化處理。
一、成本會計中重要性原則的重要性
企業運營的成本控制要求會計統計遵循重要性原則。會計審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企業運營成本的監督和控制,這也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審核過程中也必須遵循企業運程成本控制原則,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會計審核工作也必須根據會計事物的重要程度,有重點的處理相關的會計事物,這樣不僅有利于降低會計審核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凸顯會計核算的工作的重點,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發展。
重要性原則有利于凸顯重要的會計事務,從而提高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效率。高質量的會計報告不僅僅體現在會計信息的全面詳細,同時要求會計報告具有合理的結構,重點突出的反應一些影響企業發展決策的重要會計事務信息。遵循重要性原則的會計審核通過將次要會計事務合并和簡化,把重要會計事務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會計分析解讀,為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更為快速的把握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從而節約了判斷會計事務在企業發展中重要性的時間,提高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時間,有利于高效企業發展。
二、分析成本會計中重要性原則的應用
(一)賬戶的設置
按照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同環節的重要性,進行相應的會計賬戶設置。例如將輔助性生產部門的會計賬目因為重要性較低,可以把它合并在生產成本賬戶之中,而對于企業主要的生產部門則要設立專門的會計賬戶,并對其會計信息進行更為全面準確的統計和分析。一些對企業發展照成重大影響的會計事物,也要進行專門的會計賬戶設立,突顯其在企業活動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并對其會計事務進行更為全面深刻準確的會計分析,更為明確的顯現該會計事物的特點,幫助決策者進行更為有效的發展決策。
(二)分配輔助性生產成本
1.按計劃分配生產費用。這種生產成本的分配方式是根據車間要進行生產產品的數量和提高勞務的數量,和實現設計好的單位產品和勞務的成本,對各個車間分配相關費用額方法。輔助性生產成本的單位產品或服務實際使用成本和計劃成本有一定差異,不過這種差異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作用較小,因此可以根據成本會計原則中的重要性原則對輔助性生產成本進行簡化,在分配相關的生產成本時,可以不用嚴格按照收益比率分攤,在實際的會計統計中可以直接在管理費用賬戶中直接的沖減和增加。
2.直接分配生產成本。這種分配成本的方式是將相關的生產費用直接分配各輔助性生產的直接收益單位,而不再各個輔助性生產車間進行互相分配。這種分配方法忽視輔助性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總存在的較少彼此協作活動,在分配方式過于簡單,分配結果不準確。因為這種分配結果在輔助性生產車間造成的影響較小,并且可以簡化分配過程,符合成本會計中的重要性原則。
直接分配生產成本的輔助性生產成本分配方法適用對象是彼此間存在較少相互供給產品和勞務的輔助性生產車間。
3.按順序分配生產成本。這種分配方式強調先分配優先為收益少的車間,后分配給收益多的車間,符合成本會計中的重要性的原則。收益是生產車間為其他輔助性成產車間提供服務和產品的多少。收益少的車間占用的生產費用較高時,可以適當的縮減輔助性生產車間的生產成本。
(三)產品生產成本核算
1.不計入生產成本。這種成本會計核算方式是指企業月末較少數價值不高的產品成本對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影響不大時,可以忽略不計,而將整個月的企業產品成產成本分攤在之前已經成產出來的產品之上。
2.依據消耗資源價值計算生產成本。當企業在月末產生出較大的數量的產品時,并且生產中原料費用占據這些產品成本中的很大比重,加工費用不高,更具成本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可以把月末生產產品所用的原材料費用計做這些產品的成本,而這些產品的加工成本則讓已經完工產品承擔。
3.按固定成本計算生產成本。當企業在月末生產的產品數量和使用的相關費用和各月同期相似,可以在月末會計統計時按照各月同期產品費用平均值進行計算。這種會計統計方法,不僅簡化了會計分配過程,而且較為準確的分配了產品成本。
4.將生產成本等同完工產品成本。會計核算中可以將月末將近完工的產品視同完工,并分配產品成本。這種分配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會計分配效率,同時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應出產品成本。
5.按定額計算產品成本。會計核算在月末時將產品成本按照單位產品定額和產品數量來計算,也即是將月初產品的生產費用和本月加工費用相加之后扣除月末產品占用的定額成本就可以得出本月已經加工完畢產品所用的成本。這種會計計算方式,造成月實際生產費用和定額成本之間的脫離差異全部由完工后產品承擔成本。在產品數量和成產過程所用成本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忽略脫離差異額對產品成本的影響,簡化了成本核算過程,同時也較為準確的反應了產品成本,符合成本會計中的重要性原則
(四)副產品和主產品成本計算
副產品是企業中生產附帶產出的非主要產品,不具有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目的,價值性較低。主產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主要目的,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價值很大。按照成本會計中的重要性原則,將對企業經營活動影響較小的副產品按照既定標準進行產品成本統計。當主產品可以從聯合生產的成本中去除副產品成本后得到。這種計算方法,簡化了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過程,同時也更快的計算出主產品生產成本,并且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符合成本會計中的重要性原則。
(五)按計劃分配制造費用
這種計算制造費用的方法是按照年度制造費用配額進行分配,而不考慮實際各月產品制造的實際費用。實際產品制造費用和產品制造配額之間的差額,平時留在制造費用余額賬戶之中,到年末直接計入最后一個月的產品成本之中。因為這個差額較小,對產品成本的影響不大,因此按照成本會計重要性原則,可以利用這種記賬方式,節約每個月計算產品制造費用和配額之間的差額的時間和工作量。
(六)核算固定資產的后期支出
當國定資產升級改造費用不滿足資本化條件時,在會計核算中將各部門固定資產的后期支出直接并入企業管理費用之中,而不必細分成某個部門的固定資產的后期支出。這種會計核算方式符合成本會計的重要性原則。
三、結語
成本會計核算是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生產成本的監督和管理過程,合理調控企業生產成本,有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在成本會計過程中,企業產品成本的實際核算應該按照會計事物的重要性,在核算過程中給予突出或弱化,這樣不僅在核算過程中節省了相應的會計統工作量和會計成本,也提高了會計統計的效率,統計出來的會計賬目也更加的主次分明,從而使會計信息的實用性更強,有利于幫助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為快速的做出決策。
參考文獻:
[1]周昌水.淺論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工業審計與會計,2012(01).
[2]王 娟.論企業會計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1(29).
[3]張震秋.論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J].現代商貿供工業,2011(23).
(作者單位: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