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公共行政》是西方新公共行政學派的領軍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的一部代表作,它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高度關注公共利益價值取向的、充滿嶄新觀點的理論框架。新公共行政認為應當研究與動蕩不安時代,與公眾的日常生活和與公共行政管理者實踐相關的議題。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基本思想是要以社會公平作為核心的價值,建構一種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廣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學,其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就是公平,一種在本質上傾向于多數人的、數弱勢群體的社會公平。
關鍵詞:新公共行政;公平
一、《新公共行政》的意義
(一)新公共服務努力追求公平
《新公共行政》是西方新公共行政學派的領軍人物喬治·弗雷德里克森的一部代表著作,作者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會公平作為核心的價值,建構一種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廣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學,其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就是公平,一種在本質上傾向于多數人的、數弱勢群體的社會公平。
關于社會公平作為公共行政核心價值的意義,弗里德里克森曾做出高度概括:“社會公平是我們用一系列價值偏好,包括組織設計偏好和行為方式偏好的關鍵詞語。在任何社會中,人的天資都不可能得到平等的開發(fā)。公平的范圍是復雜多樣和不斷變化的。如果公共行政致力于實現社會的公平,那么至少必須對社會公平和人的平等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在公共行政中實施一種尊重人的公平能使規(guī)則變的更有人情味。
(二)公平的意義
社會公平強調政府提供服務的公平性;社會公平強調公共管理者在決策和組織推行過程中的責任與義務;社會公平強調公共行政管理的變革;社會公平強調對公眾要求做出積極的回應,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組織自身需要滿足為目的;社會公平還強調在公共行政的教學與研究中更注重與其它學科的交叉以實現對解決相關問題的期待。
新公共行政學也稱為新公共行政運動,是相對傳統公共行政學而言的,但是它也僅是在某些價值理念上與傳統公共行政學有所區(qū)別,并且也無法根本改變官僚制的管理體制。在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中明確指出,新公共行政所努力追求的就是“公平”。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它是由一個大型組織所構成,包含著太多公民的自尊和尊嚴,有太多的群體需要我們來關注和幫助,我們在享受社會的恩惠的同時,不能忘卻“平等”的意義。
二、案例分析
在認真拜讀完《新公共行政》這本書后,了解了真正的社會公平,讓我不得不把視線投放到最需要社會公平來關注和幫助的弱勢群體上面,他們就是農民工問題。
(一)農民工群體現狀
據統計局數據統計,我國從1982年的657萬上升到2010年的2.4億。有學者預測,未來30年,我國還將有3億左右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入城鎮(zhèn)。這將形成5億城鎮(zhèn)人口、5億流動遷移人口、5億農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
農民工在城鎮(zhèn)從事于最臟、最累、最差的采掘業(yè)、建筑業(yè)和低端的第三產業(yè),大多是城鎮(zhèn)居民不愿干的工作。他們從事的是高強度、高溫、高空、有毒、有害的工作,如礦山、煤炭、化工、建筑、環(huán)衛(wèi)、勤雜等行業(yè)。
(二)社會保障中的公平
1.農民工難以享受應有的待遇。
中國的城鎮(zhèn)居民享受養(yǎng)老、失業(yè)、工傷以及醫(y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以保證其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但是農民工,無法享受養(yǎng)老、失業(yè)、工傷以及醫(y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尤其是從事危險程度比較高的行業(yè)缺乏必要的勞動保護和工傷保險。現行的農民工制度是農村把青壯年勞力輸送到城市,而城市卻把勞動后傷殘病弱者退到農村,把撫育子女、贍養(yǎng)老人等社會負擔都拋給農村,這是一種城鄉(xiāng)不平等、不合理的交換形式,是極不公平的。
2.克扣和拖欠農名工報酬問題嚴重。
2006年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被克扣過報酬的農民工占被調查總數的兩成,其中經常被克扣的占被克扣過報酬的8.81%,偶爾被克扣的占81.19%。農名工被拖欠報酬時間最短一個月,最長達8個月,平均拖欠4個月。被拖欠過半年以下的農民工占被拖欠總人數的90.49%。
3.迫切需要構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是農民工向城鎮(zhèn)人轉變的難點所在,因此,社會保障是農民工向城鎮(zhèn)人轉變問題的核心。無論從醫(yī)療、子女教育、社會福利、養(yǎng)老保障保障機制都迫切需要構建。2005年,全國人大《農民工權益保護條例》草案,對農民的勞動權益保護的各個方面作了更詳實的規(guī)定。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還有《違反和解除勞動和解除經濟補償辦法》、《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工傷保險條例》等。
2008年1月1日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針對“同工不同酬”現象,新法規(guī)定工資透明化,用工單位要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連續(xù)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也就是說,在收入方面,農民工與城市正式員工的差異在與基本工資不同,加班費和績效獎金等待遇相同,此舉將有效縮小雙方的薪酬差異,從而逐步縮小了不公平待遇。
參考文獻:
[1]喬治·弗雷德里克森著,丁 煌、方 興譯.新公共行政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謝建設.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鎮(zhèn)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鮑 婧(1987-),女,湖北十堰人,2010級湖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公共管理專業(yè),現工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qū)外事僑務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