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服務于大眾讀者的公共圖書館,是求知者的夢想殿堂,也是完成知識構建、實現個人品質跨越的服務機構。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具有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而信息社會也對公共圖書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結合新時期圖書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人員在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出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思考和積極的對策。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閱讀者;人文精神;個性化服務
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朝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特點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面臨的來自社會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何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條件下將“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是圖書館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因此,新時期圖書館必須做好讀者的服務工作,完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系統。
一、目前公共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落后
由于工作人員思想的觀念落后,所以工作人員對讀者提供的服務水平也較差。很多公共圖書館把館舍當成藏書樓,只重視文獻的收藏而不重視文獻的使用,不能對讀者提供完善的服務。他們多數保有“開好門”、“管好書”的落后思想,服務質量、態度都不過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服務的奉獻精神,不能很好的提供服務,滿足讀者需求,使得一些圖書館的讀者大量流失。
(二)文獻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文獻資源不集中,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公共圖書館的藏書種類少,文獻較分散;第二,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資源分布不合理,給讀者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第三,公共圖書館的知識過于陳舊,內容過時,工作人員在采購圖書的時候又沒有很好的選擇;第四,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跟不上,讀者不能很好的使用信息檢索系統;第五、公共圖書館的宣傳力度不夠,使得讀者無法了解圖書館的館藏價值,很多資源被閑置、浪費。
(三)個性化服務不到位
由于讀者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信息化,而網絡的飛速發展又滿足了讀者的需求,使得圖書館的中介作用不明顯,讀者對圖書館的傳遞工作也逐漸不滿意。因此,圖書館必須在這樣的條件和環境下提供綜合性、專業性的檢索,不斷的挖掘、整理出專業信息,針對讀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四)讀者和工作人員缺乏有效的溝通
讀者和工作人員之間缺乏應有的溝通,造成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讀者和工作人員缺乏溝通,使得工作人員和讀者的沖突不斷;第二,公共圖書館在建設的過程中沒有與讀者進行溝通,讀者的需求不能及時的傳達給圖書館,使得圖書館的資源不合理,資源也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二、改進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讀者的教育和閱讀指導工作
讀者的教育和閱讀指導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過程,這樣可以提高文獻的使用率,圖書館可以采取以下幾點:一,做好宣傳工作,增強讀者對圖書館的認識和了解。完善信息檢索技術和圖書館的規章制度,讓讀者更好地利用和使用圖書館。二,在讀者群體之間開設文獻檢索課,并在讀者之間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講座,讓讀者學會信息檢索技術,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想要的資源,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三,強化對讀者的閱讀指導,豐富閱讀的內容和形式。要想圖書館工作的順利展開,就要豐富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讀者如果僅從課堂上獲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充分的利用圖書館,在課余時間從圖書館獲取大量的、有效的知識。為此,圖書館要有效的利用自身優勢,有組織、有計劃的展開閱讀指導,提高讀者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培養讀者的閱讀興趣,再根據讀者的閱讀差異和閱讀傾向加以指導,幫助讀者迅速的找到閱讀目標,及時的縮短文獻和讀者需求的差距,滿足讀者要求。
(二)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
阮岡納贊曾指出, “無論圖書館在什么地方,開館時間和設備如何,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因素就在于圖書館工作者的好壞”。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質量和水平。工作人員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服務水平,才能更好的為讀者服務。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有高度的使命感、責任心和事業心,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素養,更好的為讀者提供服務。
(三)創建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增強個性化服務的水平
專業化是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一個專業化的圖書館可以滿足讀者需求,為讀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從圖書館的發展來看,學科館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新寵。在具體的實踐中,圖書館和某個特定的專業建立了對口聯系,為學科之間起了橋梁作用,兩者互相溝通,使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更具有針對性,起著組織信息、傳遞導航的作用。由于讀者的知識結構、層次水平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提供完備的服務,能夠讓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想要的文獻資源,保證圖書館能提供一對一的服務,真正實現圖書館的“主動服務”。面對網絡日益發展的社會,公共圖書館可以采用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有效手段來建設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在搜索引擎缺失的情況下,讀者在獲取知識的時候經常浪費了很多時間和人力,公共圖書館制定的個性化服務既滿足了讀者的需求,也節約了讀者尋找資料的時間,提高了讀者對知識的深入了解和創建。
(四)發揮博客功效,增強讀者互動
圖書館建設博客這一平臺,使得圖書館的學術活動等都有了比以往新聞媒體更真實、更好的傳達方式。圖書館和讀者能獲得親身體驗、親身觀察的第一手資料,各種信息有效的傳遞、交流。一方面,圖書館通過博客這一平臺使讀者對圖書館工作有了更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圖書館和讀者的了解、交流和互動。
(五)完善管理制度,創造人性化環境
規章制度的建設在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是很重要的環節。只有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才能使圖書館的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在日常的工作中,完善的規章制度能使各項工作都有序的進行,可以給讀者提供方便,提高圖書館文獻的利用率。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公共圖書館可以按照規定不外借新期刊,在執行規定的操作過程中,既要講原則,也要有靈活性。建立了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圖書館才能改善閱讀環境,增強讀者的求知欲和文獻的使用率。營造良好的圖書館環境,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包括對內部布局、家居擺設、家居標識等方面的不同美感。目前很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都要應用現代化的觀念,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比如,擴大空間、采光效果等,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態度熱情,服務周到,言談情切,使閱讀者在閱讀是時候輕松、愉快,在無形中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服務水平。
(六)構建人文精神的服務理念
人文精神指的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尊重人、愛護人的基礎上還注重依靠人、滿足人、發展人。圖書館的宗旨必須“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圖書館要以自身和諧化、服務人性化為人文精神的核心,確立理想的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公共圖書館工作者而言,人文主義的發揚和實際是相當重要的,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關聯,因此,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堅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并在服務中不斷創新。另外,公共圖書館的工作者還要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僅是傳承文明、美化心靈,更重要的還在于親身地為社會提供了服務,自己參與了社會的建設。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要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培養敬業精神,做好各類信息資源的建設和服務工作,發揚圖書館的人文主義精神。如果圖書館一味的重視信息技術而 忽略人文關懷,則很難讓讀者滿意,無法真正實現現代教育理念。
(七)科學地完善文獻結構比例,實現資源共享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文獻資源的合理和好壞直接影響了讀者的閱讀水平和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圖書館要在有限的人力、經費等情況下,采集齊全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傳遞。建設合理、完善的各類藏書的比例,全面地提供各類文獻,構建合理、完善的文獻信息體系。圖書館要設立一個相對科學而完善的計劃,為構建合理的文獻信息資源做基礎,也為讀者提供全面、平衡的文獻信息服務做貢獻。另外,公共圖書館還應該聯合采購,建立采購機制,避免資源重復,從而有效的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黃茜.公共圖書館導讀工作的新思維[J].圖書與情報,2002(3).
[2]馬戰勝.對公共圖書館導讀工作的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03(2).
[3]王萍.為休閑圖書讀者導讀的五點技巧[J].江蘇圖書館學報,200(24).
(作者單位:廣西區圖書館借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