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圖書館采編流程中各環節相互分離,同源信息交叉重復現象嚴重,經費利用率低,讀者全面獲取知識信息難度大。文章立足于傳統采編模式的缺點,利用經濟學投入產出分析和管理學BPR理論重建現代化的采編流程,并適當運用采編業務外包和聯機編目的方式進行流程優化,并提出相應的保障性措施。
關鍵詞:圖書館;采編;流程;優化;模式;措施
一、前言
圖書館傳統采編模式同源信息交叉、重復現象嚴重,投入經費的使用價值低,讀者全面獲取同一知識信息源的難度大,館員缺乏合作和創新精神。面對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的圖書館發展方向,過去的傳統采編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科學技術時代的發展,對圖書采編流程的優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立足于圖書館采編工作現狀,進行切實可行的采編模式優化。
二、圖書館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時代的特點對圖書館從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換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獻信息量劇增與經費短缺的矛盾愈來愈大;文獻載體發展為視聽型、機讀型、光盤型、網絡型及多媒體出版物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局面;發行方式多元化;讀者的需求因學科之間的交叉和多種邊緣學科的涌現而不斷提高。圖書館采編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向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方向發展,提高書目數據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實現圖書采編的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
三、圖書館采編流程優化的模式研究
文章接下來從宏觀角度、微觀層面綜合應用多種實踐方式,促進采編流程的優化。
1.宏觀上充分考慮運作效益,采用優化策略重組采編流程
運用經濟學投入產出分析,合理分配文獻管理費、人力費、設備費等,分析采編流程產生的讀者滿意度,設計讀者調查問卷,利用BBS論壇、微博等形式時刻關注讀者對信息產品的需求變化,并合理預測讀者未來的信息需求;同時,利用管理學BPR理論優化采編內部流程,通過分析業務流程活動現狀,避免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動出現。
2.微觀上綜合應用多種實踐方式,促進采編流程的優化
可以采取采編業務部分外包和聯機編目的形式優化采編流程。
(1)采編業務外包實踐。圖書館業務外包,即圖書館的部分業務以合約方式委托中盤商提供服務。對于圖書館的采編流程來說,編目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高,將此運用到采編事務性工作和編目工作上較為可行,能夠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流程,并且能夠降低運作成本。
(2)聯機編目。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對圖書館進行聯機實時編目,同時對檢索界面和面目界面進行改進,使客戶功能更加完善,編目人員操作更加簡便,為文獻資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礎,形成聯機采編模式。
四、圖書館采編流程優化模式的保證措施探討
一是采取激勵措施,提高讀者推薦書籍積極性。首先應加強“訪”環節上的工作,大力收集讀者的需求信息,深入了解他們對各專業知識的發展動態,建立多種讀者推薦書的渠道,按照比例評選優秀圖書采訪資料員,并頒發獎狀并發給一定的獎品。
二是選擇合適的分編模式,采編部門工作分為采訪、驗收、編目、典藏4個模塊,采訪和驗收能夠獨立分割完成。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工作流程,把流水作業和個體作業結合起來交叉靈活運用。
三是要完善合理的業務外包。文獻工作應該由圖書館采購人員完成,因為他們熟悉讀者的具體需求,編目工作進行部分外包,在協議編目外包之初,要提出規范的工作要求,約定差錯率及責任方式,并且在整個過程中派專人跟蹤管理,及時溝通解決出現的問題。
四是要控制采編工作質量,首先要遵循公平性原則建立一個合理的工作量額度,其次是要加強質量控制,依據圖書館的館藏圖書特色以及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特點,制定符合本館實際、符合本館讀者檢索習慣的采訪工作規則,如建立《采編室崗位職責》、《圖書采購工作細則》、《圖書分編工作細則》等,建立一個較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
五是運用工序量考評法建立一個科學的采編獎懲制度。該方法以計件工資制度為依據,適用于采編這種實踐操作性強、績效便于用量的形式來表現的崗位,有利于崗位分工和合理配置崗位人數,平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團隊協作功能,進而實現激勵作用,確保獎懲的公平、公正。
五、小結
結合以上的分析,傳統圖書館的采編運作模式、微觀細節方面均存在時代的局限,編目作業方式單一,數據編制欠規范。宏觀上利用經濟學投入產出分析和管理學BPR理論改進新的采編流程切實可行,微觀上實行采編業務外包實踐和聯機編目也為積極的實踐方式。為了確保采編流程模式得到真正的優化,必須要從讀者角度、圖書館員角度、采編業務過程三個角度構建采編流程模式的優化防護網,進而實現采編流程向科學性、技術性、實踐性過渡。
參考文獻:
[1]張文惠.圖書館采編流程優化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08(8).
[2]黃波,李鐵鋼,何萍.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重心轉移與加工業務外包[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1).
(作者簡介:梁曉晨(1977.5-),男,漢,沈陽人,本科,館員,沈陽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