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在于構建一種泛在知識環境,而所謂的知識社區就是處于知識環境下創造、保存與利用知識的新環境。兩者之間存在互為包容的密切關系。文章主要圍繞知識社區與數字圖書館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在此基礎上,立足于5S理論,提出相應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社區構建對策。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知識社區;對策
一、數字圖書館與知識社區的關系
一般來說,數字圖書館與知識社區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數字圖書館更加關注信息資源,在實踐操作中,強調為用戶服務的設計理念,以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儲存為目的。而知識社區將重心放在對信息空間的建設方面,通過依照用戶興趣構建社區空間,這種空間沒有固定的限制,能夠在網絡基礎設施上隨時轉移,從而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知識服務。而從互補層面來看,兩者之間沒有嚴格界限。數字圖書館所包含的知識管理系統、信息分享工具、合作工具、開放式的交流環境、研究項目以及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遠程教育等等都將是知識社區服務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知識社區是數字圖書館后續構建的重要部分。
二、構建數字圖書館知識社區的對策
本文主要基于5S理論對數字圖書館知識社區進行構建。所謂5S就是將數字圖書館知識社區進行有效解析,劃分為五大要素:數據流、空間、腳本、結構與社會,其中建立社會是構建知識社區的最終目標。
(一)推動規范化建設
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閱讀格式的規范化。當前,為了減少閱讀格式非標準帶來的麻煩,我國已經公布了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格式采取PDF格式,因此,應積極推動閱讀格式標準的統一。(2)瀏覽器的規范化。通常,數字圖書館所依賴的瀏覽器存在很多插件或者其他動態鏈接,這就有可能給自身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因此,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系統的危險,應盡量減少cookies的使用,注重選擇那些擁有過濾性的瀏覽器。(3)語言的規范化。(4)調度系統的規范化。調度系統是數字圖書館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還沒有國際承認的調度系統。近幾年出現一種開放鏈接協議,被許多機構采用。因此,筆者建議數字圖書館系統也能采取開放鏈接協議,實現檢索與資源連接的規范化,確保不同的數字圖書館在協議的約束下,實現資源的互聯。
(二)提供多樣化服務
當前數字圖書館普遍存在服務方面的問題,使得資源揭示的廣度與深度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取不同的資源組合方式,使用多樣化的服務入口以及相應的資源獲取途徑。(1)入口的多樣化。當前這種方法總共有四種:全文檢索入口、專業檢索入口、分類入口以及聚類入口。如果數字圖書館能夠考慮到五類以上的用戶要求,并且設計出資源使用方式,那么必將大大提升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2)資源連接的多樣化。在構建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時候,應將內部資源與服務緊密鏈接,同時把相關網站、資源供應商以及其他的資源和服務相鏈接,這樣能夠方便用戶在不同的資源供應商間做多樣選擇,從而有效實現資源與服務獲取多樣化的目的。(3)資源組織的多樣化。主要表現在資源的內部組織以及外部合作方面,通常,80%的資源服務需要通過內部資源的有效組織來實現,剩下的借助與外部資源的充分合作。
(三)引入代理技術
作為網絡中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知識社區是有效挖掘隱性知識的重要工具。當前不同的門戶網站都將知識社區視為項目規劃中的重要模塊,并且隨之挑選技術支持。其中Agent即代理技術,是最具特色的技術支持,能夠在任意地點以及時間提供那些與最新知識相關聯的通知與信息。(1)將代理機制引入知識社區的構建中。當前,在建設知識社區的過程中,資源的獲取與多樣化是關鍵部分。但是大部分的數字資源是通過不定期增加的方式進入數字圖書館系統的發布系統的,而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如何使得用戶關注增量資源,方便用戶直接閱讀新資源。(2)構建基于代理機制的知識社區服務。這種服務的用戶主要有兩種:一般成員與社區管理者。對于前者來說,當他們向社區知識庫保存知識,數字圖書館系統將會借助電子郵件將知識傳遞給相應的成員,這種通知往往與系統早期記錄密切相關,以有效確保通知給感興趣的成員,幫助其實現利用新知識的目的。對于社區管理員來說,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審查系統中的資源。出于監管社區中知識利用以及傳播質量的目的,他們能夠隨時進入系統。這些人既可以由專人代理,也可以由相應的社區成員代理。
三、小結
在泛在知識環境中,數字圖書館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將是知識社區。通過將人、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的有機結合,知識社區能夠滿足人的需求與各種興趣,實現信息的公益性與服務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劉高勇,曹國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角色定位[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04).
[2]徐速.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以及服務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學報),2007(11).
[3]王惠玲.Agent技術對知識社區的支持及其實現[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6(09).
(作者單位: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