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通過此文把筆法、墨法、章法總結為書法中的“三法”。這“三法” 不管是書法大家還是書法初學者,無論是在書法創作還是在書法練習中都離不開它。文章通過對“三法”的概念分別進行解釋,并結合優秀書法作品或名家的書寫經驗、理論,來探討在書法練習中是如何運用“三法”的。
關鍵詞:書法練習;筆法;墨法;章法
一、“三法”的概念
什么是書法中的“三法”?在這里所謂的“三法”是指—筆法、墨法和章法,既是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與實用為主的寫字根本之區別,也是書法練習的基礎功課。既是評價書法質量的主要標準,又是書法家一生追求的、顯示書法家功力學識、藝術個性、生命的關鍵所在。文章試圖以初學層面,對這“三法”做以討論,希望對習書者有所幫助。
⒈筆法
筆法,從字面和狹義上理解為用筆的方法,或者說是運筆的方法,是書寫筆畫的技巧和法則。除了運筆時人的姿勢合理的運用外,還表現在毛筆的起止、順逆、行駐、轉折等運用方式上,同時又包含著中鋒、側鋒、藏鋒、露鋒等基本的用筆方法。從書法技巧層面上看是人駕馭筆的能力。但從書法作品表現的效果上講,多指的是書法作品中線條的質量。如正楷的運筆點畫規矩,就是一個完整的筆法運用過程。
⒉墨法
墨法。這是個純粹書法討論的話題。初學書法關系也不大,但墨的靈活使用關系到筆法的表現效果及整個書法作品的質量。首先,墨的濃淡要適宜,過濃則澀滯,過淡則無神;二是濃淡在書法作品上要變化,特別是在行字書以及較大篇幅的作品,濃淡的變化,會豐富書法作品的層次;三是行筆的快慢(即行筆的節奏),使宣紙上出現滲放、干澀、飛白等虛實效果;四是焦墨、宿墨、干墨破在不同書法作品大小字,不同書體、不通紙張的運用??傊?,墨是書法表現的唯一顏色或痕跡,靈活豐富多變的運用好墨,方法是很多的,這一點,書法應多向中國畫學習借鑒。
⒊章法
章法。狹義上可以叫字的結體,但放大范圍上講,是一幅作品的布局。我們在這里先從講每個字的結體講起。從廣義上是一幅書法作品的布局。書法作品是以藝術欣賞為對象的,它是一個綜合的表現形式。
二、“三法”在書法練習中的運用
首先,用筆的方法在正確執筆的基礎上如何把中國的漢字寫好、從何下手?我認為從靜態的方面講解筆法,可以通過“隸字八法”從字的結構來入手。字是由點畫構成的,八法就是八種筆畫的寫法。前人認為中國漢字主要由點(、)、橫(ー)、豎(〡)、勾(レ)、挑(√)、撇(ノ)、啄(′)、捺(ヘ)八種筆畫組成,恰巧“永”字基本具備。
為了便于概括和記憶學習,實際字的筆畫,實在不止這八種,只是簡要概括而言。沈尹默曾引用《翰林禁經》對隸字八法做以說明:點位側,側不得平其筆,當側筆就右為之;橫為勒,勒不得臥其筆;中高下兩頭,以筆心壓之;豎為努,努不宜直其筆,直則無力,立筆左偃而下,最要有力;挑為趯,趯須蹲鋒沒勢而出,出則暗收;左上為策,策須斫筆背發而仰收,則背斫仰策也,兩頭高,中以筆心舉之;左下為掠,掠所拂掠須迅,其鋒左出而欲利;右上為啄,啄者,如禽之啄物也,其筆不罨,以疾為勝;右下為磔,磔者,不徐不疾、戰行顧卷、復馭而去之。
第二,從駕馭筆的能力上,主要是熟能生巧。蘇軾曾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我認為是真經要旨,同仁應認真體會和理解。執筆的高低世人曾說:真一(寸)、行二(寸)、草三(寸)(低實高靈動),此話亦有理。因習慣而定,不過于拘泥。
第三,筆法是反復練習、體會而逐漸提高的。趙孟頫曾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練字亦須用工,蓋練字固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蔽艺J為,初學者執筆,中期在結構,發展到后期能否體現書法品位,還是在筆畫的質量上。
再次,我們講到章法,章法是在筆法練習有一定熟練基礎之上,進行篇幅性練習或書法創作時,需要掌握整篇紙面布白或者說布局的方法與規則。首先,中國漢字是長方形,每個字是獨立的;第二,中國的漢字大多是橫多豎少,筆鋒差異較大;第三,中國字結構復雜,形狀各異,中國書法的正、草、隸、篆四體,顏、柳、歐、趙、褚、蘇、黃、米、蔡名家各種字體給我們樹立太多的楷模,但真正在初學時把每個字安排的符合大多數人的基本審美要求,布局的美觀、漂亮呢?我認為基本把握有三條:一是符合審美的基本標準:如重心、對稱和筆畫均勻;二是固字劃直:筆劃多的字稍大一些,筆劃簡單的字型稍小一點;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互相穿插和揖讓,如東字長寫長一點,“南”字寫方正一些,“西”字型安排偏低一些,“北”字筆劃少寫得少小一點等等;三是每個字筆劃分別用主、輔、長短、粗細構成,每個字筆劃有主有次,有長有短,有收有放,給其注入活力,使每個字特點明顯、個性鮮活,通篇看來自然就漂亮了。
章法的構思和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講,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根據書法作品內容,文字的篇幅作品的用途而定,比如牌匾、書刊的題詞以文字的辨識和裝飾為主。書法的創新和個性為輔;書展和書法交流則是以突出個性和創新為主;二是根據書法作品的書體和形式而定??㈦`、篆多劃規整,而行草是以狂放自由為主。豎式和橫式不同,扇面和斗方不同,大字與小字不同(大字密不透風,小字疏而跑馬);三是謀篇布局要整體把握,富于變化和創新,行與行、字與字、筆劃之間的大小、仰俯、提按、收放,墨的潤枯濃淡既有變化,又能統一在一個大的格調中,既胸有成竹、意在筆先,又不能墨守成規。章法是有法而無定法,書法的靈魂就體現在其中了。
三、小結
書法練習中,筆法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組成書法作品基本要素,再就是章法,它就像人的骨骼、建筑上的梁、柱一樣,起到支撐和控制大局的作用。而墨法則是起到使整體與局部相互和諧,確立這篇書法作品的整體風格和特點的銜接作用。如果硬要把這“三法”分開來說的話,那就是筆法是看書者的基本功,章法是看一個人的書學深度和熟練度,而墨法用的好壞就是在前兩者相加的基礎上,可以看出書者的審美層次和功力修養程度。
這三者總的來說,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面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發揮,甚至是書法創作的效果。所以,在書法創作時先要把握好整體的布局(章法),注意不一定每個字都很有特點,再在筆法、墨法上有張有弛、連續貫通。
參考文獻:
[1]王鏞.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鐘明善,吳天明.寫字與書法[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4.
[3]中國書法協會.中國書法[G]2008年,總187期第11期.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2008.
(作者簡介:馬雪飛 ,女,漢,陜西安康人,助教,碩士,安康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