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墨藝術與平面設計都講究空間構成,平面設計講究點線面的空間構成,而水墨藝術是指水墨形式語言體現出的的空間組合構成。水墨構成緣自于它獨特的筆線痕跡,以及水與墨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有別于其它畫種的特殊視覺效果,并在動態組合中顯現其空間構成關系。它強調水墨空間構成的宏觀把握,不計較一筆一墨的得失,在流動中求變化和統一,可以實現對人格力量的落實,體現創作者的素養和能力。平面設計的空間與水墨畫的空間一樣,都是由長與寬兩種單元因素構成的二次元空間。平面設計中的空間形式,主要是針對平面中的形給人視覺上的各種感覺而言,這種感覺的空間形態與水墨藝術的空間形態更加具有幻覺性。以墨代色的水墨構成同紙形成了對立的關系,黑白構成的形象意義表達了自然客體中種種存在于虛無的關系。
關鍵字:水墨藝術;意境 ;平面設計
中國水墨藝術是我們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樣式。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是可以從中國水墨畫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和借鑒,并使平面設計既具有強烈的現代性,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何設計出具有傳統藝術的審美樣式、獨特的審美魅力,又深受人們喜歡且具有應用價值的現代平面作品來,是設計師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中國水墨藝術獨有的視覺感受
中國水墨藝術到現在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從唐朝開始,以山水畫起家。經兩宋的發展,水墨山水畫在元朝達到高峰期,明清時代又發展出寫意花鳥畫。進入新中國以后,水墨畫壇出現了以徐悲鴻為代表的西學派以及以齊白石等人為代表的傳統派,表現手法越來越多樣。從精神上來說,中國水墨藝術受我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很大。水墨畫的整體講究意境,而這種意境往往又跟作者的哲學境界相呼應。儒家學派的“禮、義、仁”、道家學派的“天人合一”、佛家思想的“禪”,都深c5DTRHw4xqCLcHFJ0ZV6BQ==深地融在水墨藝術的每一個方面。水墨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首先體現在水墨藝術中特有的簡潔的形式語言,即“計白當黑”的樸素形象。水墨藝術簡約的畫面不等于簡單,而是形象簡捷,寓意豐富,妙在以極少的要素表達最多的信息。“以少勝多”、“以一當十”、“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是中國繪畫文化對簡約美感的總結。以素為絢的水墨看似無色,實為自然,通過晦冥時色的墨與冰啟時色的白之間的色調變化,輔之水的渲染和調和,闡述了物象的虛實和氣韻,賦予物以生命和精神,最終得到對事物和宇宙的本質認識。
二、中國水墨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意境運用
水墨意象主要是以靈活性、人格化的線為造型,筆法的抑揚頓挫,表現出水墨的意態情趣。行筆滯慢者則有苦澀之感,行筆流暢者則有輕趣之感。創作者的思想、審美好惡等內蘊性的修養都是通過線得以體現和表達的,線已經成為創作者主觀情感與創造的外化形式。水墨的扼要,水墨的璇旎,水墨的嚴謹,水墨的雄奇與恣肆,都不事小巧地營造出一種交泰的意象,構成一個凝聚的圖示。平面設計通過與傳統水墨藝術元素相結合,能夠形成簡約之美、空間之美、意境之美等審美特征。目前“形似”和“神似”理念在平面創作中的應用是最廣泛的。除此之外,一個重要需要使用的理念就是“意境”。在平面設計中多用象征和比喻,少用直接具體的描繪,創造出時間和空間的立體感,虛實結合,相生相繼,相輔相成,才算是體會到了水墨藝術的精華。
在平面設計中要良好地體現水墨藝術,第一是要讓畫面保持簡潔,不需要繁瑣修飾,只需控制畫面的平衡即可。第二就是要合理留白,留白不僅能顯得畫面簡單明快,合理地留白能使畫面更加的空靈,更加富有生命力以及寬曠的意境。留白不是空白,不是虛無,而是將實、將“黑”進一步地延伸,畫面上所描述的并不僅是一個物,而是那個物所在的空間。這一點在現代的很多平面設計中都得到了比較好的運用。
三、結語
面對文化全球化的趨勢,設計界反應不一。一種傾向是以犧牲本土文化特征來順應文化全球化潮流,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本土文化的喪失。設計是為人的設計。人首先是個人、地域、民族的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國際化、全球化并不意味著要取消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點。中國的現代平面設計必須要有自己的民族特點,要有中國氣派,這樣才能真正在世界設計界中獨樹一幟。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水墨情結,以及對水墨畫的獨特語言和審美智慧的借鑒所產生的成功范例,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總之,無論是對傳統的繼承還是對外國文化的借鑒,都要重視做好創造性轉換工作,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傳統,不是食古不化;講設計的民族特色、中國氣派,決不是要將中國符號生搬硬套到現代設計作品中。正如靳埭強先生所說:“中國設計師偏好用中國的形式符號,這本身沒有問題,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希望這不應是一種表面上的搬用與模仿,而是要有真正的思考。這些元素應該在你的思考之下有所變化,變成你自己的語言。”只有當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不滿足于照搬符號,以及形式上的簡單摹仿,而是著力于對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心理的把握,站在時代的高度進行綜合創造,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才能自然而不做作的流露出東方文化氣韻,從而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