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攝影構圖中,對比是主要的造型手法之一,其對突出主題,增強藝術感染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掌握對比手法,文章粗淺分析了對比造型的特點和優勢,并介紹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對比造型的表現方法。
關鍵詞:攝影構圖;對比;造型;突出主體
所謂攝影構圖,就是把要表現的客觀對象運用攝影造型手段,在畫面中進行結構和布局,把各種形象元素精心構思、有效地組織成一個整體,以最佳的藝術形式表現主題思想和審美情感。研究攝影構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照片的主題內容,使作品更具有藝術感染力,更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照片的視覺效果。
對比造型是攝影構圖主要手法。對比是構成立體畫面的基本因素,又是突出物象性質、結構的基本手段,也是攝影構圖的基本原理。在攝影構圖中,對比手法的使用對提升主題內含、突顯主體形象和表達作者的構思,都有積極的功效。
一、攝影對比造型的特點及優勢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對象間各種形式元素間不同的質和量進行的對比,能使其各自的特征更加鮮明。攝影的對比造型是指構思和組合畫面時,把兩種不同的形象相互對照比較,目的是為了畫面更好地表達主題,借以表達內容的本質或特征。
1.攝影對比法的特點。對比造型是攝影表現技巧中的一種主要手法,不弄清楚攝影對比的特征,就很難掌握這種形象化的造型技巧。攝影對比構圖成功的優秀作品,在畫面的形象組合中,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絕不是兩個因素),否則就變成了為對比而對比,失去了對比的真正意義。第一個因素是對比對象,第二個因素是被對比的對象,第三個是通過對比能產生出來的各種積極因素—揭示事物內在本質或意義或給人某種啟示、醒悟等等。
2.攝影對比法的優勢。對比是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們在觀察和判斷事物過程中,常把兩個對象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對比,對比的對象和次數越多,認識也就越透徹。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就是表明對比、比較在認識事物中的作用。對比是藝術創作最普遍、最常見的表現手法,攝影構圖運用對比造型手法,原本是借助于對立物的比較,強調事物的形象差異,給欣賞著提供直觀感受和聯想根據的。但對比的同時,往往派生出夸張的視覺效果和感染力。
二、攝影對比構圖方法
攝影構圖對比造型幾種代表性的表現形式:
1. 形態對比。所謂形態,是指對象的形態和體積。利用對象的外觀形態特點進行造型對比,以達到表現畫面內容的目的,形態對比手法有:大小對比,利用形體大小面積的差異進行對比,對確定畫面的空間感、距離感有很大幫助,能使畫面產生一種張力。高與矮的對比,物體的高低沒有比較也難以顯示出來;圓與方的對比,這是指通過形狀變化來取得對比效果的一種表現方法。
2. 影調對比:影調是照片的基調。影調對比是攝影藝術中常用的一種對比造型手段,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整體效果,陰影使畫面沉穩均衡、高光增強被攝體的立體感、影子表現質感、明暗相間具有空間感、粗曠影調增強畫面的力量感、光突顯明暗對比、逆光使圖像明暗層次更加豐富、細膩影調豐富畫面的層次。
3.虛實對比:是畫面上虛的部分和實的部分的清晰與模糊的關系,以虛托實是攝影構圖中常用的表現手段,可通過鏡頭的不同焦距、大小光圈的運用控制景深效果,利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所得的虛實對比來表現動與靜的關系,以及靈活運用瞬息萬變的光影效果來塑造各類不同環境下的虛實效果。
4.色彩對比:色彩本身就富有表現力,利用色彩對比能夠產生強烈的色反差,形成直觀、鮮明的視覺沖擊效果,是一種簡潔、有效的表現手法。根據色彩的屬性和特性,色彩的對比可以是色相、明度、飽和度的對比和不同色彩面積的對比。
5.線條對比:線條,是指被攝體的輪廓線條特征,是畫面構成的基本元素之一。線條類型可分為兩大系列,直線和曲線,并有橫豎、曲直、粗細、長短等等可以構成不同的視覺形象,產生不同情感反應, 豎線:給人有力、堅實、莊嚴、高聳的感覺;橫線條構圖其畫面視野開闊,場面壯觀,宜表現寬廣深遠的場景;斜線:有變化的坡形線條,它具有運動的趨勢,適于表現運動的物體;曲線是富有自然美的、情感濃郁的、造型能力強的線條。攝影者應善于運用各種線條的變化進行對比,從而表達出自己的創作構思。
6.質感對比:攝影畫面表現的主體都是由物質組成,所謂質感,既是指被攝體的外表結構,又是指被攝體的材料質地。不同的物體質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我們應注重質感的對比,抓住物體各自的質地特點,把握其最鮮明、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特征,通過對比手法運用光線的刻畫來最充分表現物體表面的質地特征,突出那些有助于產生強烈視覺效果的因素,增強照片的表現效果。
對比是攝影造型的表現手段,不是目的。使用對比手法表現內容,必須從要表現的內容實際需要出發,如果脫離了內容追求對比的構圖形式,為對比而對比,就像沒有靈魂的外殼,不但對內容無益,還會起破壞作用。應結合內容的對比,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形象對比,才能使內容表現得更加鮮明、生動并富于視覺沖擊力。
參考文獻:
[1]馬棣麟.攝影藝術構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姚家飛(1961.7-),男, 群文館員,浙江省慶元縣文化館,研究方向:攝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