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是個移民社會,從當前史料看,從秦漢開始,大陸民眾大規模的進入海南,移居海南的人主要體現在官吏落籍入瓊、戍守軍人落籍入瓊、商賈遷瓊、苗族遷瓊、疍民大量遷瓊和流民入瓊等方面。
關鍵詞:明代;海南;移民
海南是個移民社會,從當前史料看,海南島的黎族也是從其他地方移居而來,從秦漢開始,大陸民眾大規模的進入海南,五代以后,中原戰亂頻繁,大批中原人紛紛南下,其中有不少遷到了海南島。到了明代,大陸移民進人海南島的人數達到了高潮。據統計,明代是海南人數驟增的時代,據明嘉靖《廣東通志》載,明代海南的大陸移民增至33萬多。現從史料梳理明代海南的移民狀況,不當之處,敬請專家是正。
第一,官吏落籍入瓊。明代是大陸官員在瓊任職最多的朝代,萬歷《瓊州府志》載有明代在海南的官員多達300余人。這些官員任職期滿后,因久于官,樂其風土,遂居于瓊。據統計海南109個姓氏的170多位遷瓊先祖中,就有123位是官員出身,占72%。以福建莆田人為例,如。楊乃文,洪武二年(1369)到海南任職,后落戶會同縣。伍宗德,景泰年間到海南任瓊州府學教授,任職滿后落居在瓊山縣府城甘蔗園村。蔣廷芳,任澄邁縣教諭,其子蔣鼎賢,官至儋州知州,任滿后,父子落籍瓊山風華都。
第二,戍守軍人落籍入瓊。明代海南建立衛所、實行屯田制。自從海南改隸廣東省、成立海南衛后,于洪武七年,陸續增兵,添加前、中、后三所。此后,又陸續在澹、萬、崖各州和清瀾、昌化、南山設立了6個守御千戶所作為外圍。到正德年間,海南衛內外各11千戶。這些軍人主要是“南、恩、藤、梧、高、化之征夫”,與民雜居,且耕且守,其中有不少人服役期滿后,留了下來,成為當地的居民。史載:明初而吾邊郡衛所之設,周繁尚如此,則規模之度越前代。當時軍士已萬數千人,繼又遷配,數目倍增。至正統間,軍尚以千計,巡捕也三百人,武并肯輸勞者,凡膺勾當俱足任使。如,錢春,河南汝陽人,明初從軍入瓊任千戶,后來定居瓊山前所徐家屯、沙港村。汪宣,四川人,洪武二十四年(1394),來海南任清瀾守御所千戶,后來落籍文昌縣霞洞村。
第三,商賈遷瓊。海南島地產富饒,有.翎毛、生漆、翠毛、沉香、檳榔、竹木、魚膠、大腹子、柴榆木、花梨木等一大批土特產,因而常年吸引一批商賈前來經商貿易。同時,海南島地處南海交通要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凡番貢多經瓊州”,因此,許多商人在此興販。于是就有些商人“南至瓊州載白藤、檳榔等貨,東至潮州載鹽,皆得十倍之利”。這些商人主要定居在海口,當然也沿著海港定居的。如,左興義,廣東順德人,到海南做生意,后來定居在文成北門,成為海南左姓的先祖。羅健,福建莆田人,因經商由廣東到海南,后來定居瓊山石九村。黃旺佑和黃添佑,福建人,來海南經商,落戶萬寧市。
第四,苗族遷瓊。出于加強島上軍務防備之需要,明政府于萬歷三十四(1651)年,從廣西征調300名苗族弓箭手,駐守樂安營,即今天樂東縣,這些退役后苗族士兵,就生活在海南島,成為海南苗族早期居民。據《崖州志》卷十三《黎防志一》載:“又有一種曰苗黎,凡數百家,常徙移于東西黎境姑偷郎、抱扛之間,性最恭順……蓋前明時剿平羅活、抱由二桐,建樂定營,調廣西苗兵防守,號為藥弩手,后營汛廢,子孫散處山谷,仍以苗名,至今猶善用藥弩……不供賦稅,不耕平土,僅伐嶺為園,以種山稻,一年一徙,嶺茂復歸。”
第五,疍民大量遷瓊。明代疍民也大量遷入海南島,據《正德瓊臺志》卷七《疍俗》載:“疍人各州縣皆有,居海濱沙洲。茅檐垂地,或從屋山頭開門。男子罕事農桑,惟緝麻為網罟,以漁為生。子孫世守其業,歲辦魚課。其在崖者,或種山園置產。自相婚娶。養牛耕種。婦女紡織布被為業。”從《正德瓊臺志》記載正德七年(1512年)海南人口統計中疍戶人口總數近1.2萬人之多。如,海口浦的番民子孫亦是疍民,同時在文昌鋪前港、三亞保平港等地也有不少疍民。
第六,流民入瓊。明代由于戰事和自然災害的原因,導致大量流民的出現,他們為了生存,紛紛外逃,有一批人就到海南島謀生。如,彭元鉅,江西吉水人,明萬歷年間避亂到海南島,落戶在文昌縣。嚴岐淑,福建長壽人,明嘉靖年間,因家鄉動亂,到海南島謀生,落戶在文昌縣。
總之,明代大陸移民的大量涌入,對海南的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們不僅帶去中原先進的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和新的作物,而且把中原的文化帶到瓊州大地,大大促進了海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海南在明代出現有史以來文化的強盛,出現海南文化的多樣性,據《正德瓊臺志》卷七載:“邁客俗,邁人、客人,俱在崖州,乃唐宋以來仕宦商寓之裔。邁居附郭二三里,及三亞、田寮、椰根三村……其言謂之邁語,聲音略于廣州相似。客……習尚多與邁人同,惟語言是客語,略于潮州相似。”同時,加速了海南個民族民族間的自然融合,增強了海南與中央政府的聯系。
參考文獻:
[1]王俞春.海南移民史志[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
[2]張廷玉.明史 [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唐胄.正德瓊臺志,卷18,兵防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4]張朔人.海南疋旦民問題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作者簡介:黃詩琦(1990-),女,海南文昌人,漢族,現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史振卿(1977-),男,河南柘城人,漢族,史學博士,現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海南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