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廣州盲人學校小學高段某班盲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分析,發現他們的課外閱讀存在很大的障礙,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低下。經過分析研究,我們針對盲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內閱讀、課外閱讀的二元結合,以此提升盲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高段盲生;二元結合;閱讀工程
一、問題的提出
閱讀能力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基礎,培養閱讀能力是發展兒童智力的重要途徑。而我們這些僅靠手摸來獲取知識的盲校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能力怎樣呢?
為了比較準確地了解盲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筆者對班上盲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小學高段盲生的課外閱讀存在很大的障礙,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表現在對課外讀物種類的選擇上
雖然已是小學高段的學生了,但他們對課外讀物的選擇與普通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相當,更愿意選擇淺顯易懂、趣味性強的讀物。從所讀書的“圖書類別”的調查可以看出,童話、故事類讀本比例高達44.3%。究其原因,這類書籍的特點是淺顯易懂,趣味性強,符合盲生的閱讀水平。
(二)表現在盲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不濃
調查顯示,閱讀過《西游記》等名著的學生僅占總人數的26.2%,且調查后的個別訪談表明,學生所讀的名著均為青少版,較原版淺顯易懂,內容也作了大量刪節。即使這樣,85.6%的學生也只是讀了一部分,并沒有讀完整。究其原因,這些名著的內容離盲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更重要的是大批量的文字給盲生造成了閱讀障礙,盲生讀不下去。
(三)表現在閱讀的書籍因讀不懂而不能讀完整的學生較多
調查顯示,小學高段盲生只有50.5%的閱讀書籍能讀懂,且也僅處于大致理解文意的層面,有49.5%的閱讀書籍處于讀不懂或只能讀懂部分的狀態。有15%的學生因為讀不懂而選擇“不喜歡看書”。有74%的學生讀了書,卻寫不出作者的姓名,有49%的學生讀了書,書中人物一個都不知道。
二、問題的分析
導致盲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視覺障礙、缺少指導、喪失興趣等等,但盲生先天的生理缺陷是內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一)視覺障礙是造成盲生閱讀缺失的主要原因
人們能感知大千世界,視覺和聽覺是起著主要作用的分析器。而盲生看不見事物的外形、色彩,很難對身邊豐富多彩的生活形成視感覺、視知覺和視表象,這些感性材料的喪失將不同程度地影響盲生正確地認識周圍的世界。例如:色彩方面的詞匯,對于盲生來說根本不知什么為紅、黃、青、綠等。所以,視覺障礙嚴重影響著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二)缺少閱讀指導和系統訓練導致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有些教師或忙于趕教學進度,或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沒有靜下心來指導盲生閱讀。而盲生正是缺少閱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時他們只知道聽聲音或摸文字,卻不知怎樣閱讀才有效。閱讀時,他們注意力的能量主要耗費在辨識字詞上,而缺少對句、段、篇的理解。缺少了理解這一過程,閱讀能力就不能提高。
(三)缺少閱讀成就感導致喪失閱讀興趣
培養閱讀興趣,首先要讓盲生在閱讀中體會到成功感,但或文章篇幅長,或盲生較為急躁,從而不能完整地閱讀,不能理解文章的內涵,享受不到閱讀的幸福和快樂,這種沒有成就感的閱讀導致盲生閱讀興趣的喪失。
三、解決問題的實施策略
如何幫助盲生提高閱讀能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涉及很多方面。筆者把研究的對象限定為六年級的閱讀能力低下的盲生,僅從課內課外閱讀的二元相結合來指導的角度,談談自己的做法和設想,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迪。
(一)一元:通過課內閱讀指導提升盲生閱讀水平
1、指導盲生進行系統的漸進式訓練。對于盲生閱讀能力的不足,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要進行系統的漸進式的訓練。
(1)進行系統的句式訓練。我整合了各種版本教材上出現的句式,然后根據學生在作業中經常出現的錯誤句子,補充相應的句式練習。句式練習由易到難,課內指導,課外練習。每天一句,每個句式寫三個句子,及時批改,及時講解,然后同學間互相交流學習。練習后及時評價反饋,強化對句子的理解和運用。
(2)進行系統的段式訓練。訓練分三個層次,首先是認識段式,第一層次的訓練是根據整理出來的教材進行的,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理解段式中包含的不同關系。第二層次在進行課文教學時,結合課文中的不同關系的段式進行強化。最后層次是應用環節體現在寫段上。
2、教給概括段意的方法。盲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沒有形成應對復雜學習的策略,因此,在對盲生的閱讀訓練中,我特別重視教給他們一些學習方法,如概括段意的方法等。我們首先教給學生最常用的概括方法——抓重點句。重點句一般包括“總——分——總”段式中的總起句、總結句,“概——具——概”段式中的概述句、概括句,還有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中心句等。
3、教給閱讀理解步驟。面對一篇文章,盲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但如果由老師帶著他們逐步閱讀,讀懂了每段內容,概括了每段段意之后,文章的結構也隨之清晰了,于是文后閱讀題的正確率就會有明顯提高。因此教給盲生閱讀理解的步驟非常重要,這些步驟一定要落實到每一篇文章的閱讀理解中,長此以往,才能形成能力。
4、教給自我提問的方法。長期的實踐證明,帶著問題讀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讀者的閱讀理解水平。但由于盲生閱讀理解水平低下,提問題的意識差,即使想提也不知怎么提,因此教給盲生一些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培養盲生有目的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之前給他們布置幾道具體、簡單的問題。比如四個閱讀步驟,共有四次“讀”,每一次“讀”分別帶一個問題,問題由淺入深。
(2)教給盲生一些切實可行的提問方法,培養盲生的提問意識。如根據課題提問,根據每段內容提問,根據文體特點提問等。
(二)二元:通過課外閱讀指導提升盲生閱讀水平
盲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之后,應增大課外閱讀量,豐富語言積累,培養閱讀能力。為此,我不僅創設閱讀氛圍,還開展各類讀書活動,以提高閱讀實效。
1、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保證盲生的閱讀時間和空間。目前,廣州盲人學校小學高段的課程設置類似于普校,但進度安排相對寬松。盲生絕大部分住校,課余時間較多。這一切都為盲生讀好課外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根據盲校小學高段學生的實際需要和以上有利條件,筆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每周安排一堂語文課作為閱讀指導課。二是規定每天三十分鐘的課外閱讀時間。中午時間和下午第三節一般不排課,老師都還在學校,我們可以利用好這段時間,并布置相應的閱讀作業,使之產生閱讀效應。
2、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高盲生的課外閱讀實效。為了讓盲生找到適合自己閱讀水平和心理特點的書籍,提高閱讀實效,教師要加大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力度。具體包括選書指導、閱讀過程指導、閱讀后期反饋指導等。
(1)在選擇書籍時進行指導。教師要根據盲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選擇相應層次的書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書籍類型;同時也要關注到課外讀物的內容、格調和藝術性。正因為盲生與同齡的正常學生不同,我們更應該引導盲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課外書籍,找到能真正讀得懂、有興趣讀得完的書籍。
(2)在閱讀過程和閱讀作業時進行指導。教師要常常關注學生是否能讀懂,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閱讀任務。平時,布置相應的課外閱讀作業,如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等,并定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
3、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培養盲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對于盲校語文老師來說,培養盲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盲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重要前提,盲生只有愛讀書才有可能學好語文。
(1)開展“課外閱讀大PK”的評比活動。我在班里組成5個閱讀小組,進行兩周一次的“課外閱讀大PK”的評比活動,我們根據各組閱讀量及所寫的讀后感情況,每期評出“閱讀之星”5位,閱讀優勝小組3個。“閱讀之星”的照片、姓名及時公布在“課外閱讀大PK”的總表上,5個小組的“課外閱讀情況登記表”。每期都進行張貼,并由教師小結。從小結中,他們了解了本期閱讀的情況,學到了寫讀后感的方法,感受到了老師的關切之情。到了期末,再根據總表評出學期“閱讀之星”和閱讀優勝小組。
(2)定期召開班級主題讀書會。有計劃地召開班級讀書會,根據不同的時期確定不同的主題,如:“我們為什么要讀書”;“讀書是快樂的”;“讀后感寫作輔導:閱讀給我們帶來了感動”等等。
(3)進行讀后感寫作專題訓練。結合讀書活動,進行讀后感寫作專題訓練。根據盲生的實際水平,分階段開展活動。
第一階段:教給讀后感寫作的基本方法。結合“讀書樂”作業進行一個單元的訓練,盲生對讀后感“述”、“感”、“聯”、“結”四塊內容進行歸納分析,了解讀后感的基本寫法。
第二階段:摹仿寫作階段。對讀后感的寫法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老師要指導盲生進行一個單元、三個主題,共3次的寫作訓練。每次作品的反饋評價都能使盲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收獲。
第三階段:寫作競賽階段。賽前定下寫作競賽時所選閱讀材料的主題范圍,以降低難度。圍繞平時訓練的三個主題“母愛教育”、“師愛教育”和“殘疾人自立自強”,選擇三篇較簡短的文章,讓盲生從中選擇一篇寫一篇讀后感。給通過評比產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并評出優勝獎和進步獎。
(4)開展“我愛讀書”的抽查評比活動。閱讀興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長期的引導、督促。我每周進行2至3次的抽查,登記好課外閱讀的盲生名單,每周一次張榜公布進行表彰。在小結中,不僅對愛讀書的盲生進行表揚和鼓勵,還會為盲生提供一種讀書方法,和與讀書相關的名言警句,以擴大盲生的視野,促進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四、成效和體會
經過一年的實踐和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1、促進教師基本素養。經過不斷的摸索、實踐、研究,我們在盲生課內外閱讀指導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促進了自己專業水平。
2、提高盲生閱讀能力。經過一年多的系統訓練和指導,盲生已經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從書的海洋里感受到了成功、幸福,他們都愛上了閱讀。
3、帶動其他班級閱讀。由于研究有了一定成效,在本班的影響下,其他班級也形成了濃濃的讀書氛圍,使這項研究產生了輻射效應。
雖說實踐研究有一定成效,但這絕不是一劑萬能藥方,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有待我們繼續努力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沈家英,陳云英,彭霞光著.視覺障礙兒童和心理教育[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2]萊維斯(英).雙語教育在丹麥[M].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5.
[3]劉翔平.不會閱讀的孩子——如何幫助閱讀障礙兒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方俊明主編.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州市盲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