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復習課是在中、高考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困擾師生的老難題。在語文新課改的背景下,利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進行語文復習課的課型設計,是提高語文復習課有效性的一種方法。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有效性復習;課型設計
如何上好初三的語文復習課,是多數語文老師不斷思考的問題。語文新課改強調過程與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與主體性,在這種理念的背景下,復習課如何恰當有效的發揮教師的主性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及教師如何扮演好“促進者” 和“幫助者” 的角色,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應該作為語文復習課型設計的一個基本理論基礎。
一、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 的基本理論是:在確定發展與教學的可能關系時,需確立學生發展的兩種水平。一是已達到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水平。學生獨立活動所達到的水平和借助教師幫助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是學生現有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正處于形成狀態的心理機能和活動水平,是學生經過努力后所能達到的教高一層的只智能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教學要取得效果,必需考慮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也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的的現實性,教和學的相互作用促進了發展。
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組織語文復習活動,對復習內容與方法進行選擇與調整.使學生突破最近發展區,可以克服厭學情緒,保持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語文能力與素養,達到考綱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近發展區”理論對語文復習課有著重要的啟示.教師要重視分析和思考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情合理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進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與調整。“最近發展區” 理論強調教學在發展中的主導性、決定性作用,啟示我們復習課的本質特征不在于“訓練”、“強化”業已形成的內部心里機制,而在于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促進者” 和“幫助者” 的角色。
二、如何基于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設計中學語文復習課型
高效是教師應該把握的基本準則,是評價復習課的核心所在。教師力求把知識系統的傳給學生,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這種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復習課型設計值得注意與借鑒的。議論文知識點的梳理與系統化是必要的,教師通過讓學生搶答的方式,以此來查漏補缺,把握學情。讓學生閱讀短文習題自己總結議論文考察的知識點并討論總結方法,學生的原有水平與自己獨立完成的能力便可體現出來。這很關鍵,它與節約時間、提高能力密切的聯系在一起。接下來教師把對議論文的知識點講解與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能力銜接起來。完成發展性教學。之后安排連線進行鞏固與提高,再次總結答題思路。學生充分動起來,思維高度運轉,為教師的主導點撥提供依據;使潛在能力的獲得與鞏固得到實踐經驗。這樣的復習課針對性特別強。所以是高效的。
基于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中學語文復習課型設計,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來判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調整與選擇教學內容:
1. 復習課是對學生舊知識的梳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復習課,就是通過復試讓學生觀舊的知識更加系統、全面,目的是做到查漏補缺,最忌教師以自我講解自我展示為主。否則,會讓學生興趣全失,聽課疲勞,導致所講知識部分是學生原有水平的重復,浪費時間與精力。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所需學習的內容來選擇本節課所學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然后教師根據學生選擇的學習內容做相應的調整與選擇。
2. 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并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所謂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就是教師盡量設計讓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如讓學生來做題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等,而不是老師自己包講包解,學生被動地聽。復習課最易讓學生疲倦、乏味,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復習課應該注重學生間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等方面的交流,一則學生之問相互交流學習進步,個別不會的同學從其他同學那里學習。避免了老師面向全班的全面講解。一則學生的經驗與方法可能更適合學生。
3. 充分利用教材,加大復習容量。復習課中,教師往往選用課外的文章進行教學,以此來梳理學生的知識點。既然是復習課,我們應該更注重從課內來挖掘材料,這樣可以復習多個內容,而非單一的知識點,做到“幾場谷子一場收”。
高效的復習課需要“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引教師講什么,怎么講。教師滔滔不絕的系統的灌輸,即耗費了時間,學生的能力又得不到提高。復習課應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進行設計。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與能力,才能合理選擇內容與方法來挖掘學生的潛力。這就避免了機械重復,加大負擔,扼殺積極性與興趣。除此之外,應該在平時的課堂夯實基礎,讓學生在平時多積累,以減輕復習課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松泉,王相文,韓雪屏.語文教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M].北京:北京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楊世新(1960-),男,漢,云南騰沖人,專科,云南省騰沖縣馬站中學,中學一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