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高校擴招的不斷進行和社會形勢的不斷演變,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開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一方面是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文章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及其原因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希望能為相關單位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學;思想政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之一,肩負著重要的政治使命和教育使命。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在校生數量不斷增長,部分高校的在校生數量較前幾年有了幾倍甚至十倍的增長,大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更加開放自主,這就對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尤其是培養堅定地可以為國家現代化發展而努力奮斗的高級人才,因此,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與建設,加強對學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引導,使之能從國家的角度,人民的角度出發,牢牢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對于我們未來的國家建設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近年來改革的深化發展以及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作用下,大學生們已經擺脫了過去單一的思想狀態,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對傳統的事物則呈現出越來越排斥的態度,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潛在的思想隱患。但是在教育上,我們的很多教師還是陷于過去的思想體制中,對新事物新問題的認識不夠,脫離了時代,由此也帶來教學效果上的不理想,具體來說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高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改革開放至今,隨著我們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很多人包括高校在內也放松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把經濟看的高于一切,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設則越來越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相關領域經費投入的減少以及專業教師數量的降低。按照我國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思政教育應該屬于高校的二級部門,不論是重點還是普通本專科院校,都要成立單獨的思政教育教學部,但是很有很多學校并未完全執行,這就體現了高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視不夠,也直接影響到了思政教育課程的教學實施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由于思政教育的獨立性不能得到保證,專業教師的質量也很難保證,從目前很多高校的調查情況來看,有很多從事思政教育的教師都是從其他專業轉過來的,這就導致思政教學的質量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很難保證達到預期效果。
(二)思政教育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
思政教育課不同于專業課程,其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再加上大多數學校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直接導致思政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很多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乏善可陳,于是照本宣科,不時宣講國家的大政方針,而且也不會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聽起來索然無味,睡覺、逃課等情況屢有發生。大多數同學在學習相關課程時,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并不真正關心學習的內容。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對思政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
要想從跟上保證思政教學的質量,校方應該首先對思想政治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投的力度。高校是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之一,培養怎樣的人事關社會主義建設全局。所以高校一定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從師資力量、教學設置以及資金經費投入等多個方面向其傾斜,力保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建設
面對當今社會來自金錢以及國外各種思想的誘惑,思想政治教師首先應該自己穩住陣腳,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努力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建設,完善和強化自己的知識體系,探索各種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和教學效果的良好實施。在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提升其他專業教師的思想素質,使其明自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一起努力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來,拋棄傳統的陳舊觀念,營造各部門專業的聯動效果。
(三)加強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首先,加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西方許多思想潮流浸入我國,讓學生傳統思想觀念受到影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使其出現了迷惑、悲觀等心理。對于這此狀況,我們需要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將弘揚民族精神為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務。
三、結束語
十八大的勝利召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尤其是在思想政治領域。未來,我國還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也依然要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會成為未來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結合現代形勢,緊跟現代社會前進的腳步,與高校專業課程教育同步,深入研究探索,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劉準超.提高高校思政教學有效性途徑研究[J].青春歲月,2012(12).
[2]馬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的背景——情境設置[J].青年與社會,2012(02).
[3]楊婧,陳韜.大學生的親情現狀與解決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2(02).
(作者單位: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