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票據被稱為市場經濟的三大基本工具之一,票據在商品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均是以票據無因性原則作為基石的。然而我國現行票據法對無因性原則采取了不確定的立場,具體的票據法規又實際上否定了票據無因性原則。筆者認為該規定增加了持票人的風險與成本,削弱了票據的流通性并最終影響市場交易的繁榮發展。故建議立法對票據無因性予以明確確立,以促進票據流通;并對無因性原則又給予必要的限制。
關鍵詞:票據無因性;票據流通;立法建議
一、何為票據無因性原則
票據無因性原則雖不為各國票據法所明文規定,但卻是現今各國票據立法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審判中可以被直接作為斷案的依據,同時也被稱為票據法的“獨特立法精神”。①
我們可以把票據行為的無因性分為外在無因性和內在無因性。外在無因性是指票據行為的效力獨立存在,其效力如何,完全取決于該行為在形式上是否符合票據法的要求,而不受由基礎關系(特別是實質原因關系)引起的法律行為的效力的影響。②一般說來,持票人不負證明給付原因的責任,只要依據票據法的規定,能夠證明票據債權的真實成立和存續,就可以行使票據權利。票據行為的內在無因性是指引起票據行為、產生票據關系的實質原因從票據行為中抽離,不構成票據行為的自身內容。
二、我國票據無因性立法現狀及引發的問題
(一)我國票據無因性立法現狀
根據《票據法》第10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所以有學者認為我國《票據法》第十條的規定不具有任何票據法理論上的意義。③
(二)引發的問題
票據行為的無因性是整個票據法理論的基礎,更是票據的生命所在。票據無因性是應該堅持并貫徹到票據法中的。④所以我國的相關規定必然會導致以下不良后果。
1、影響了票據的流通。票據法的立法初衷是想遏制當事人利用票據進行詐騙活動和保護金融機構,穩定金融市場,規范金融活動,抑制通貨膨脹以及保護正當持票人的權益,將票據的基礎關系擴大到整個票據行為中,結果卻使各個票據行為都因基礎關系被“捆綁起來”,使各種票據行為喪失了獨立性,影響了票據的流通。
2、影響了我國整個票據法體系的科學性。票據的無因性,是票據理論的基礎,并與其他票據理論一起共同構筑了完善的票據理論體系。從各國立法經驗來看具有實踐的科學性。
3、該條的規定在實踐中極易被票據債務人惡意適用,借審查基礎關系是否存在為由,故意拖延履行時間,以各種理由對持票人拒絕付款,導致票據糾紛人為增多。
三、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我國票據立法的幾點建議
(一)在立法上確立票據無因性原則,同時又對其合理限制
現代票據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票據流通基礎之上的,而票據能否流通,就在于票據權利是否具有無因性。我國票據立法中對票據無因性原則沒有明確體現, 致使在理論和實踐領域中產生理解的混亂,增加人們使用票據的不安全感,最終影響票據的流通和使用。
與此同時,也要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適用加以合理限制。因為在我國現有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信用機制不完善,金融犯罪層出不窮,如果過分強調票據無因性,必然會損害善意的、已付對價的正當持票人的權利而保護了惡意取得票據的持票人的利益。
(二)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現狀及未來趨勢出發,合理借鑒國外立法經驗,增加完善票據法相關內容。
1、在制度設計上應充分體現票據法的立法宗旨,促進票據流通,保護交易安全。第一,明確票據的無因性,促進票據的流通。第二,在票據制度的設計上,技術規范應規定明確,利于操作。第三,將票據無因性之效力所不及情形在票據法中加以明確規定。
2、借鑒國外經驗理順與相關法律法規的關系。首先,應對與國際通行的規定相沖突的地方進行調整和修改,盡可能使之與國際接軌。其次,票據法的修改應考慮與擔保法、合同法等現有法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總之,票據的無因性是票據的本質特征。但是,票據的無因性從來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其相對程度取決于一國的實際情況。不從實際出發,盲目追求票據的絕對無因性,必然事與愿違”。所以,我們必須在明確票據立法宗旨、充分借鑒票據立法發達國家先進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技術、清楚認識我國國情的基礎下,對具體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
注釋:
①曾世雄著:《票據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頁。
②于瑩編:《論票據的無因性原則及其相對性—票據無因性原則“射程距離”之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4期,第103頁。
③林毅編:《對<票據法>第十條的一點意見》,《中國法學》,1996年第3期,第55-57頁。
④趙新華著:《票據法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頁。
(作者簡介:霍崇卓(1986-),男,山東菏澤人,安徽大學法學院2011級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