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與此同時,犯罪現象越來越嚴重,犯罪手段越來越高科技化,智能化,這也給刑事偵查帶來的很大的阻力和困難。所以為了更好的服務社會,我們必須加強刑事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探索,并且把先進的理論大膽的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關鍵字:刑事科學;技術;探索
刑事科學技術鑒定實踐中,鑒定人應該行使相應的法律責任,也應該轉變鑒定人員的觀念,這樣才能有利于刑事科學的發展,但是在工作中,存在著鑒定物證流轉環節隨意性較強、原鑒定人與重新鑒定人主體同一、復核鑒定僅對書面結論進行復核等問題,所以,要想提高刑事科學的發展,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一、刑事科學技術的現狀
在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實踐中存在著不少問題,這都制約和影響了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公正性及其作用的發揮。例如:以基層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實踐為例,探尋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分析原因,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立法意見,希望對對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法律完善與實踐有所裨益。
此外,刑事科學技術單純的追求一個目標,重視結果,忽視相應的法律程序,部分人員僅僅認為技術的鑒定主要是為了解決刑事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因此,造成結論的科學可靠性欠佳。更有部分鑒定部門及鑒定人員片面認為,只要鑒定結論是科學可靠的,能夠輔助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或者對案件事實具有證明作用即可,從而忽略了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法律屬性,忽視其作為一種法律行為也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的一面,上述這種問題,不利于偵查的順利開展。并且相關部門,對于重新鑒定的結果,所獲得的鑒定結論有所回避,并且把相關人員排除在外,不符合法律的相關規定。
二、刑事科學的探索
1. 加強法律的監督。由于偵查活動的特殊性,所以刑事科學的技術鑒定不容易分辨。在偵查行為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僅對部分見證人開放,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書證的實施并未規定為見證人或被搜查人及其家屬享有監督權,所以缺乏相應的法律監督,并且在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及其代表亦無鑒定在場權,因此,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實施則往往處于非公開的狀態。現行的法律也缺乏相應的見證制度。盡管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有權對公安人員的整個偵查過程進行法律監督,但從司法實踐看,檢察機關卻很少對刑事科學技術鑒定實行法律監督,但是大多數仍處在形式上,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法律的缺失,執行的不利,都為刑事科學技術的鑒定加大了難度,所以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加強法律的執行與監督。
2.遵守法律程序。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鑒定書的書寫不詳實。并且有的鑒定書死板硬套的按照死板的程序進行,沒有很明確的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這種缺乏充分的表述,直接給律師、受害者以及犯罪嫌疑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要根據《鑒定規則》的規定,相關的記錄人員應該在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的預備檢驗、分別檢驗、比對檢驗、綜合評斷四個程序都要作詳細、客觀的記錄,最后制作鑒定書,認真的的完成鑒定書的四個內容。
三、刑事科學的應用與實踐
1.構建公安刑事科學技術新體系。在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學科體系中實現了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這個主題的創新。刑事科學的發展,要求專家更加密切的關注新科技的變化、發展,也正是這種不斷的變化和發展的新技術,才推動了技術的不斷更新與完善,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與變化。我們原有的刑事科學技術自我更新意識很差,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和態度。刑事科學技術的發展,只有適應了客觀的存在的發展才能更好的貼近公眾的生活,更好的為公眾服務。
2.在刑事科學技術理論發展方式的創新。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特征是開放與包容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發展一方面離不開社會實踐性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總結人類先進的科學經驗成果,尤其是要不斷地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科學前沿的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己。
3. 在刑事科學技術加強專業功能訓練。實現了由理論學習解析到實踐操作鞏固的是提高刑事偵查的最好的方法。在進行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訓練時,部門應加強實踐功能、創新功能的發揮,從本質上看,刑事科學技術的推進,區別于其他一些證實科學和具體科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和首要功能,就是它既要不斷的分析、發現和超越本專業的理論,同時也要不斷地在專業功能上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駕馭本專業學科的發展趨勢。
結語:在刑事訴訟領域,公民的參與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理念不斷強化,也就相應的要求刑事科學技術鑒定中應該逐步的完善程序立法,真正的形成一個良好的法律社會,刑事執法部門也應逐步的完善法律程序。無論從形勢的發展,還是從執法任務的要求上看,不斷完善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相關法律規定,規范鑒定機關及鑒定人的法律行為,強化對鑒定過程的法律監督,加強刑事科學的探索,認真的分析遇到的每一個難題,樹立司法機關的良好形象,對公眾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參考文獻:
[1]蔡立新.構建面向21世紀的專業培養計劃[A].跨世紀的探索[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
[2]任立,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N].中國教育報,2009(2).
[3]胡小桃,李仲陽.當前高職高專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走向[J].職業技術教育,2008(34).
(作者簡介:吳 迪(1992-),男,四川自貢人,四川警察學院2010級刑事科學技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