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提名的8名董事7人成功入選第八屆董事會,長城國匯宣告正式完成了對ST天目董事會的改組,取代杭州現代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掌握了這家公司的控制權。趙旭東、崔宏、杜群陽、葉檀成為公司獨立董事。上一屆董事會成員則完全消失在人們視線當中,僅原獨立董事吳曉波、原董事長范建國出任公司董事會顧問。截至去年9月末,長城國匯系通過增持舉牌等方式持有*ST天目24.64%的股權。
ST天目易主的案例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并非絕無僅有,此前ST興業既是一例,那么長城國匯入局到底意欲何為?
在成熟市場,并購基金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目標企業控制權,然后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提高公司財務狀況和市場估值,最后通過資本市場退出,也可通過股權轉讓或者分紅等方式退出。
而借用長城國匯并購基金的創始人和CEO宋曉明的話講,這次長城國匯成為*ST天目大股東是志在長遠,絕非傳言所謂的短期投資或其他安排,今后會做出一系列大力度的運作?,F實似乎也證實了這一說法。長城國匯在入主ST天目后,首先就是規范決策,制定和發布了《調整財務審批等流程的通知》,重新規范和加強了財務支出的審批程序,并請來了專業機構對公司進行管理診斷和管理咨詢,上調了基層員工的工資,完善了薪酬體系,盤活資產并改善工作環境等11項工作。
長城國匯入主迷霧背后還有哪些看點呢?首先,長城國匯入手ST天目的背景是中國資本市場總體運行不景氣,二級市場舉牌可以避開與企業大股東間交易的信息不對稱,為以更低成本控制企業創造可能。按照宋曉明的說法,長城國匯控股的成本比較低,只花了2.9億元。相對應的,天目藥業雖然賬面凈資產只有1.4億元左右,但如果將公司的經營性資產公允化,實際價值將超過3億元。
其次,鐵皮石斛被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目前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唯一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是浙江臨安的天目山鐵皮石斛。顯而易見,*ST天目經營鐵皮石斛產品有先天地理優勢。最近10年,醫藥行業的年均增長速度達21.9%,而2010 年到2015 年,中國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1%。醫藥行業的高成長性為長城國匯入主ST天目提供了邏輯上的合理猜測。
并購基金想要發揮價值提升作用,首先要成為被投資企業的主要股東,即第一大股東或者第二大股東,最重要的是能進入董事會發揮作用,能對上市公司進行改造。長城國匯并購基金的創始人和CEO宋曉明是這樣表示的,也是這樣開展工作的。
他的思路是長城國匯入主ST天目后,最重要的是向上市公司輸血,單純尋求內生性增長并不實際,最終還是依靠外延式擴張,以增量彌補存量,利用旗下的多個基金入駐上市公司,通過定增-整合-定增的模式,實現資本增值和產業整合。
由此,長城國匯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實現旗下資金板塊的最優化配置,“借殼生蛋”,達到最大化的投資收益。從長城國際官網可以看到,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專注于企業并購及產業整合投資業務,管理的基金包括有限合伙基金、信托基金和公司制基金等。
在管理層上,長城國匯也具備相當的實力。公司董事長張蘭永主持參與了西北軸承、酒鬼酒、皇臺酒業等多家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及大量資產證券化、資產處置、對外投資工作;公司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夏斌現任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盡管真正的效果還需市場去檢驗,但長城國匯的這種運作模式,給市場提供了一個可資觀察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