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末,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以及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合資的TVBC,正式亮相,“沉默”多時的黎瑞剛重回公眾視野
2012年12月27日,上海翡翠東方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翡翠東方”或“TVBC”)正式亮相。翡翠東方注冊資本2億元,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以及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共同出資,其中TVB占股55%,CMC及SMG占股45%。
翡翠東方負責全面運作TVB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是CMC在2012年落地的第二個重大項目。
翡翠東方的業務將通過與香港TVB的協同,涵蓋影視劇制作、版權運營、藝人經紀、廣告、公關活動等,董事長由CMC董事長黎瑞剛兼任,首席執行官是來自SMG的金仲波,首席財務官是來自TVB的鄭雪飛。
作為香港首家商業無線電視臺,業內領先的華語傳媒集團,TVB創立45年來業務遍及全球,涉足節目發行、收費電視、音樂、電影、出版等行業,并匯聚了全港優質制作團隊資源,包括監制、編劇、藝員及其他工作人員。2012年TVB整體收入超過40億港幣,凈利潤17億港幣。
之前TVB在內地的業務由香港團隊運營,現在有了專門平臺TVBC后,TVB股東方希望在原有基礎上做出增量,實現TVB的戰略轉型——從原來的以香港業務為核心到以大中國業務為發展前沿。
TVB總經理鄭善強表示,“市場的高包容度和觀眾的強烈需求促生了TVBC?!?/p>
黎瑞剛表示,“前進的GflLQEWE+CIjpqKlodAKwg==步伐要更大”,要放大TVB在內地的業務,創造更多優秀作品和更多經濟回報,“從長遠考慮,則希望內地優質資源拓展至香港,并通過香港走向海外?!薄氨热绗F在澳大利亞市場,講普通話的華人比例已經超過講廣東話的華人,TVB也有普通話節目,播出了不少內地的電視劇、節目,比如最近也播出了《中國好聲音》。有好的創意和制作水準,才能走出去?!?/p>
TVBC,黎瑞剛和TVB的“故事”
這不是黎瑞剛第一次與TVB接觸。
早在2012年年初,就有傳言,黎瑞剛將辭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一職,赴香港出任TVB總裁,當時黎瑞剛及TVB都對此進行過否認。
沒過多久,2012年8月8日,TVBC在上海宣布成立。
多年前,黎瑞剛即與TVB高層有過多次密切往來,TVB也一直希望能夠拓展內地市場。對TVB而言,擁有豐富創意及管理經驗,又熟悉境內外市場的黎瑞剛無疑是內地合作伙伴的最佳人選。
TVB的全球業務一直都是自己做,臺灣的TVBS由TVB全資,此番成立的TVBC是TVB史上首個合資公司,這與黎瑞剛對CMC投資的項目要“深度參與”的訴求密不可分,“我不希望做一個被動的財務投資者,希望對項目運營更有發言權。”
合資公司的設想最早出現于兩三年前,過程一波三折——在內地市場采取何種戰略、新公司開展哪些業務,雙方都有過較長時間的探討。這一兩年,TVB自身也經歷了董事會的變換。
“今天能走到這一步,應該說是大家達成了共識,包括創始人、股東、董事,新加盟的股東、董事。今天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會得到TVB各方面的支持,如果沒有香港本部發自內心的支持,TVBC的業務很難啟動。”黎瑞剛說。
2012年12月27日舉行的 TVBC亮相儀式,TVB總經理鄭善強專程出席,TVB當紅藝人胡杏兒、鄭嘉穎、黎耀祥、楊怡在TVB制作部資源總監樂易玲的帶領下為新公司道賀,內地各大電視臺、知名傳媒公司也前來捧場。
《上海灘》《射雕英雄傳》《大時代》《創世紀》……TVB影視劇一直是TVB的品牌產品。除了電視劇制作,TVB在藝人培養開發,簽約編劇、制作人等方面擁有一套獨特的機制,TVB還擁有5家電視劇攝影廠,每年制作近千小時的電視劇集。這套運營模式也是TVBC最渴望復制的。
黎瑞剛認為,內地電視業,創意有,好的人才也有,但缺乏工業化的流程管理體系,而流程化、專業化、職業化是他所看重的,無論東方夢工廠,還是星空傳媒、燦星制作,都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在他看來,創意、提案要有評估決策體系,產品質量要有保障體系,這樣才能保證產品質量穩定,而不是起起伏伏。
因此,對于此次與TVB的合作,黎瑞剛表示,最重要的不是發行它的劇,獲得一些收視,賣一些廣告,而是介入到它的管理體系里。TVBC起步時,除了承接TVB之前在內地的業務,還會利用TVB的資源推出新產品,比如電視劇將借助TVB編劇團隊、劇本資源等方面的積累,結合內地市場需求進行投資,并與內地專業公司合作。
據悉,TVBC的第一部劇題材已經確定——偏重情感類,目前劇本正在討論之中。
TVBC首席執行官金仲波,2006年出任SMG廣告經營中心主任,如今在SMG分管集團廣告經營工作。此期間,SMG廣告收入從2005年的30億元增至2011年的70億元。TVB香港廣告業務有自己的競價體系,香港特色明顯,金仲波知曉內地市場的口味,善于整合優勢資源。選擇金擔任新公司CEO,理論上可為TVB帶來更多內地資源,便于內地廣告客戶拓展香港市場,或借香港走向海外。
東方夢工廠,一年敲定
在成立TVBC之前,黎瑞剛和CMC在2012年主導落地的另一個項目,也堪稱業內大事件——東方夢工廠。
2012年2月17日,CMC牽頭SMG、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與美國夢工廠動畫在美國洛杉磯宣布,將在上海合資組建上海東方夢工廠影視技術有限公司。該項目中方控股55%,美方持股45%,首輪投資3.3億美元,黎瑞剛兼新公司董事長、CEO。
東方夢工廠規劃的主要業務為:以自營及合作的形式,啟動動畫技術研發、動畫影視制作、版權發行、衍生產品、演藝娛樂、數碼游戲、主題樂園等多個業務。
東方夢工廠總投資將超過200億元,由兩大業務板塊構成,一是影視產品及衍生產業,二是大型都市文化集聚區“夢中心”,包含多個劇場、電影放映廳、餐廳、酒吧等。
2009年11月,上海迪士尼項目獲中國核準,2012年4月,上海迪士尼樂園主體工程正式動工,并宣布將于2015年年底正式開園——同樣是大牌動畫企業進駐中國,迪士尼經過了超過10年的漫長談判,夢工廠則用了不到一年,這與黎瑞剛的做事風格密不可分。
2011年6月,黎瑞剛突然接到美國夢工廠動畫CEO杰弗瑞·卡森伯格要求“通個電話”的郵件——卡森伯格想進入中國市場,在境外傳媒大佬中擁有上好口碑的黎瑞剛,被其視作優先考慮合作的對象。
黎瑞剛最初并沒有被對方打動,反而提醒對方,進入中國市場不能過于樂觀。之后,雙方展開了拉鋸式談判。
《南方周末》曾報道,“談而不破”是黎瑞剛危機處理的底線,每當談判接近崩潰時刻,黎瑞剛就提醒卡森伯格:“你是要在遵守中國邏輯的前提下,賺大把的鈔票,還是繼續捍衛美國好萊塢的那套游戲規則,而眼看著機會溜走?”以及“如果有兩種市場,一個是市場,另一個就是中國市場,而后者是獨特的市場,你必須要聽我的,要么就別談?!?/p>
雙方最終達成合作協議。
盡管期間有很多爭執、討論,但黎瑞剛認為“總體磨合是好的,至少大家都很職業,根本點是把事情做好,過程中我們也學到了對方很多長處,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只要想明白了,就一定能做成。”
黎瑞剛要做的,不是把美國模板在中國簡單復制,“如果這樣,為什么要成立合資公司?我拿基金直接投美國公司就行了?!眽艄S成立17年,生產了二十四五部片子,平均每部票房5億美金,能夠穩定在這個水平線上有它的道理,但在中國,模板的很多前提發生了變化,策略就要跟著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成本控制。
“高投入高品質高產出未必適應中國市場,更何況在產品線上,美國夢工廠重視電影,電視業務很少涉及。在中國,在版權體系還有待加強的情況下,電視和衍生品的關系是什么,怎么走這條道路?這些都需要模式創新?!?/p>
在黎瑞剛的堅持下,卡森伯格最終同意將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置于和美國總公司同等地位:定位中國,面向全球,在這個架構中,中國公司不再是類似夢工廠設在印度的一個制作分部,而是一個獨立平行的真正有話語權的公司。
夢工廠的動畫創意和質量控制系統給黎瑞剛留下了深刻印象。
經他牽線搭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要投資領域的上海聯和投資公司成為東方夢工廠項目參股方之一,它的加入有望在中國復制美國夢工廠的技術優勢。
目前,東方夢工廠已經有多個劇本同時運作,電影《功夫熊貓3》預計2016年問世,2017年將發布公司首部本土原創動畫電影。隨后,東方夢工廠將以每年1至3部動畫電影的創作速度形成規?;a。
星空傳媒,“兩年超常規發展”
“星空這兩年屬于超常規發展?!崩枞饎倢@個項目很滿意。
星空傳媒曾是新聞集團的全資機構,旗下擁有眾多電視頻道以及華語電影片庫。但是,星空此前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除了電影片庫“還賺點錢”,電視頻道完全處于虧損狀態。
2010年8月,CMC宣布與新聞集團就星空電視業務達成戰略并購,雙方合資成立的星空華文傳媒集團將運營星空衛視普通話頻道、星空國際頻道、Channel[V]音樂頻道,以及星空華語電影片庫(Fortune Star)。
CMC成立后的第一筆交易為何選擇收購星空傳媒相關業務?
對此,黎瑞剛曾向《綜藝》坦言,早在2009年就開始和默多克接觸,當時星空傳媒在做重組,新聞集團在做新媒體布局,他們覺得這個業務還有發展機會,尤其是在國際華語市場。之后,雙方展開談判拉鋸戰。
2011年5月,星空華文傳媒宣布,任命田明為公司首席執行官。田明此前為SMG副總裁,全面負責SMG旗艦頻道東方衛視及SMG綜藝業務板塊工作。
重組后的星空傳媒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扭虧為盈。
“我不去評價星空原來的做法,但至少知道,做一件事情該省錢的地方一定要省,該冒險往前沖的地方,一定要往前沖。”黎瑞剛表示,收購完成后,星空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收縮陣線,“不掙錢何必把自己搞得很光鮮呢?”其次就是看準方向,加大在好節目、好創意方面的投入,比如2012年星空旗下燦星制作投資一個億推出《中國好聲音》。
《好聲音》在黎瑞剛眼中最重要的價值在于經營模式的創新,也就是后來被業內廣為熱議的投資分成的制播分離模式。黎瑞剛曾在中國電視界最早舉起全臺制播分離大旗,SMG整體上市曾是其最大夢想。星空某種意義上延續了黎瑞剛制播分離的整體想法,一個獨立的市場公司來承擔節目的投入、制作,與播出平臺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制播分離可以培養很多創意主體、制作主體,給文化產業帶來突破發展的機會,下一步還值得繼續探索。電視劇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但與電視劇相比,非虛構類或娛樂類節目需要的過程更長。”在黎瑞剛看來,星空接下來的路還需要走得更穩健,雖然不久的將來會有上市計劃,但上市不是惟一目標。
基金,“我現在惟一的工作”
2002年,年僅33歲的黎瑞剛出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一度被視作業內傳奇。隨后幾年間,在黎瑞剛的帶領下,SMG因在各領域的大舉出擊、持續發力,以及大步伐的改革動作,為外界廣泛關注。
2009年,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更名為上海廣播電視臺,同時,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宣布成立。這是國內首家大型廣電傳媒集團實現制播分離、整體轉企改制,后來被業內稱為“上海模式”。不過,接下來的改革并非一帆風順。現在,黎瑞剛說,“改革是有階段的,我們活在這個階段只能做這個階段能做的事?!?/p>
在SMG改革漸進的同時,黎瑞剛開始著手產業基金事宜。
2009年4月,CMC通過國家發改委備案審批,首批基金規模50億元?;鹨环矫骊P注海內外文化傳媒產業,為一些較為成熟的公司提供市場化融資,開展戰略性并購;另一方面,致力于中國文化“走出去”,運用資本手段,介入國際傳媒市場,探索構建屬于中國的全球傳媒投資與運營平臺。
2011年7月,黎瑞剛離開了工作9年的SMG,赴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之后,黎瑞剛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次數有所減少,但他沒有停止在傳媒市場的打拼,其所執掌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不斷與各式項目接洽。
僅僅一年過后,2012年8月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任免通知:黎瑞剛擔任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SMEG)黨委副書記、總裁。此番回歸引發外界各種猜測:比如,是他“強烈的個人意愿”最終獲得了各方領導的理解,比如,“大文廣”可能面臨被拆分的命運,比如,SMG與上市公司東方明珠有望互動整合。
不過,黎瑞剛此次接受《綜藝》專訪時表示,“基金是我現在惟一的工作,名片上也只印有CMC的職位。”他目前的主要精力就是利用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這個新的、與體制融合但市場化的平臺,不斷創造新的模式、新的企業、新的產品,這也是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現在,又有好幾個項目都快接近Close了?!?/p>
深度參與是黎瑞剛對待投資項目的態度,他不希望只是做一個被動的財務投資者,“把錢簡單放到里面,讓管理團隊創造業績、上市”,而是更看重投資之后自身能做出什么貢獻,“把團隊所擅長的專業拿出來與被投資方溝通,思考大家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