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漸行漸遠,讓人有點戀戀不舍。這一年,我們告別了《絕望的主婦》《緋聞女孩》和《豪斯醫生》等追隨多年的舊愛,又抱起《國土安全》《行尸走肉》和《權力的游戲》等一眾新歡;這一年,銀幕上蝙蝠俠的傳奇故事畫上精彩的休止符,霍比特人比爾博和矮人們啟程開赴一場中土冒險,他們是否會有如少年派那樣奇幻的旅程?這一年,傳媒帝國和影視公司的分分合合反復上演,行業掮客從不寂寞;這一年,沒有了喬幫主掌印的蘋果公司面臨著群敵環伺,何去何從?2012年,國際的傳媒和影視產業,從大局看并無太戲劇化的跌宕起伏,也許更適合用“沉淀”這個詞作為這一年的結語。
好萊塢的銀幕依舊熱鬧非凡——上半年迪士尼籌劃數年的《復仇者聯盟》在暑期檔大放異彩,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和雷神等一干超級英雄并肩拯救世界,這個半成人童話一舉創下15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下半年的低成本喜劇《泰迪熊》用成功的網絡“病毒式營銷”以不到5000萬美元的預算賺回超過5億美元,贏下一場“以小博大”的經典勝利……但其實這些幾乎可以算是好萊塢的保留節目,每年都會上演幾場。
不同的是,憑借電影《阿凡達》席卷全球的3D熱潮,終于在2012年開始退燒。盡管仍有《獅子王》《泰坦尼克號》等幾部舊片靠相對“實惠”的3D轉制重映圈錢,但2012年進入市場發行的3D影片數量已經下降,最終的年度票房五強中,只有冠軍《復仇者聯盟》發行了3D版本,其他四部只有2D和IMAX版本。同時,3D部分的票房收入在票房總數中的占比也在減少。也許電影公司和觀眾都開始意識到:3D再炫目,終究無法掩蓋內容的薄弱。片商對于3D會大幅帶動票房的迷信和觀眾對3D的好奇和追捧,都進入了趨于冷靜的“沉淀”期。
3D熱度的冷卻,在電視界也清晰可見。終端市場上,3D電視產品雖炒得甚囂塵上,索尼等各大廠商不斷推出新品,但缺乏內容支持的設備,噱頭再足也無法討得用戶的歡心。年中,美國衛星電視服務商DirecTV對兩年前推出的3D項目進行縮減,因為市場遠遠沒有想象中樂觀,雖然3D電視產品相繼上市,但消費者們并不為之所動,甚至有些人即使購買了支持3D功能的電視機,也不收看3D節目,原因無他:能夠看到的3D電視節目屈指可數。有消費者抱怨:“買來3D電視,卻只能反復看一部《阿凡達》,也不知道要它有什么用?”3D電視的盈利模式至今仍很模糊,各大電視臺對3D頻道的建立也都抱著摸石頭過河的探索心態,經過這一年的“沉淀”,3D產業鏈中內容制作這一環節的缺失已成為共識。
2012年1月,B級恐怖片起家的獅門公司以4.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頂峰娛樂。到年底獅門就以9.6%的市場份額、12.4億美元的北美總票房超越派拉蒙等老牌電影公司,躋身好萊塢前六。10月底,迪士尼公司砸下40.5億美元收購喬治·盧卡斯執掌的盧卡斯影業,其名下的工業光魔特效公司和天行者音效公司也被迪士尼一并納入囊中。好萊塢“勢力范圍”又一次被重新劃分,如果迪士尼能如愿再收進夢工廠,那意味著未來我們能看到的美國動畫電影都將打上“米老鼠”的標識。6月,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統治的新聞集團通過決議,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將這個傳媒帝國拆分成娛樂和出版兩個公司。有業內人士透露,默多克此前一直堅決反對拆分新聞集團,但自《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門”丑聞曝光后,截至2012年9月30日的財季,新聞集團發行業務已虧損9200萬美元。在無情的市場面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固執的默多克終于意識到分拆更有利于新聞集團旗的發展。于是在新年到來前的12月22日,新聞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拆分申請。
有時候,沉淀是因為更飽和的融合。在2012年,海外、國際這些詞更為頻繁地被提起——年初法國電影《藝術家》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好萊塢多部電影海外票房超過北美;而傳統美劇的國界也變得愈發不清晰——劇中呈現出更多的國際化背景和元素,同時,英劇、法劇甚至丹麥、新西蘭電視劇都試圖從美劇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中國的萬達集團買下全球第二大院線AMC;小馬奔騰和印度Reliance MediaWorks聯合收購數字領域媒體集團(Digital Domain Media Group)75%的股份……甚至一夜間風靡互聯網、引得全世界網友爭相模仿、在紐約時代廣場領著粉絲大跳騎馬舞的,是一個外號叫“鳥叔”的韓國男人。
2012,讓所有的紛繁亂象沉淀,才能看清楚什么真正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