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我擠在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中,看公告欄里的分班表,推搡中先找到朋友的名字。順著她的名字往上看,是手寫的“九班,葉軍”幾個字。
軍訓結束的前一天晚上,任課老師見面會。班主任說:“語文老師已等候多時,讓我們歡迎語文老師。”掌聲立時響起來。只見一個三十歲左右、短小精悍的男人走上講臺,一路笑著。大家還在鼓掌,我也附和著,心里滿滿當當都是失望。
怎么不是夏令營里的班主任呢。我遺憾地想。直到講臺上的老師介紹自己叫“葉軍”,是九班的班主任時,才又提起了點興趣。
簡單介紹后,講臺上的老師問我們覺得初中的語文教材如何,大家答不咋樣,于是他道:“那套教材是我的導師編的,大家都說不好,看來以后我要向他反映反映。”
可能是一開始就戴了有色眼鏡看人,前面的一句關切詢問被我揣度成是帶有目的性的炫耀學歷,心里忒不爽。接下來的話雖也幽默風趣,逗得大家連同自己也不時一樂,卻還是越聽越不爽——什么叫“高中語文的學習大多是為應試做準備的”?什么又叫“高中不負責培養作家,甚至連大學中文系也沒這責任”?
現實又虛榮,這就是第一印象了。
然而接下來的一切卻令我始料未及。
第一堂課是《燭之武退秦師》。行楷的板書瀟灑漂亮,總體把握具體分析信手拈來,值得玩味的細節深入剖析,生動幽默的情景再現,末了,還有對各家評述的解說分析。我從不曉得文言文原來可以這樣學。初中三年的多少個午后,我極力睜大瞌睡的眼,一手撐著頭,一手字跡潦草地記老師念的文言文翻譯、重點詞釋義,同時還期冀著時間可以快點再快點。一直以為文言文是頂無聊的東西,如今才初步領略它的魅力,犯困是再也不能了,只恨一堂課的時間這樣快。
學完《荊軻刺秦王》的時候,他布置作業,讓在讀書筆記里談談對荊軻刺秦的看法,于是我便信手寫了兩頁。三天后發作業,他在末尾給我批“好!太好!”兩個驚嘆號。我忙去翻周圍同學的作業,結果不是“閱”,就是只有一個“好”。彼時我剛進入強手如云的重點中學重點班,軍訓時的那點狂妄全都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懷疑和不安。加之總覺得被班主任誤解成調皮搗蛋者,每天不得不表現得跟綿羊一樣,以期她對我的看法有所改觀。因此他這點不吝惜的肯定讓我近乎感激。
那天的語文課,他似乎特意點了我的名發言。我害怕重蹈覆轍,也不能給他留下好印象, 于是很緊張,回答得斷斷續續。此后上語文課竟越來越緊張。在幾次自己很不滿意的發言后,我便不再在語文課上舉手。
然而不發言的時候,我就可以做一個徹底的傾聽者和欣賞者,而不是參與者。我有了更多時間去聆聽、觀察和思考。這使我得以了解更多別人的想法以及聞所未聞的新觀點。我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是為了學習語文而去學習的。這是個叫做“葉軍”的船長引航的神奇旅程。
我開始逐漸推翻“現實又虛榮”的第一印象。事實上他遠非自己所說的那么現實。他并不是只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轉,只要對我們語文素養的積累以及成長有幫助,他總是不惜拿出大把課堂時間來傾聽我們的聲音,再耐心解惑講解分析。而且我再也沒有發現任何虛榮的端倪,即便當初介紹導師是教材編者真的有炫耀學歷的成分,但在學生面前展示更好的自己也是無可厚非的吧。
接著迎來了升入高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不料第一場語文我便考砸了。一道八分的語言應用題沒來得及寫,作文也寫得很爛。那天中午,我怎么都平靜不下來去準備接下來的考試,自嘲地給葉老師發短信說考壯烈了,本沒期許過回復,然而他卻極快地回復說卷土重來未可知,接下來的考試加油,末尾還加上了我的名字。似乎是借老師吉言,接下來的考試很順利。幾天后出成績,我的語文成績擠進了班里前十,作文是班里最高分。他幫我分析卷子的失分情況,指著空題道,空著真是太不應該了,隨便寫寫就可以得分,并無過多言語。看著空白處,我莫名有些失望。
然而他的語文課卻從未讓我失望過。他并不是故意活躍課堂氣氛,卻總能以個人魅力和幽默風趣的講解調動我們聽課的熱情,引來陣陣笑聲。他似乎非常享受課堂,真正地把三尺講臺當做了舞臺。他站在上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表情之豐富,活脫脫一個脫口秀時的周立波。也會有課前檢查作業不如意的情況,他不高興了,講課便會繃著臉面無表情,而這“規矩”的講課維持不了多久,也許是講到了賀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閑愁,也許是講到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里“頗不寧靜”的原因,也許是講到了晏子使楚的機警應變,他眼睛一抬,淡眉一揚,嘴角一咧,便又成了那個舞臺上表情生動的葉老師。他瞇起眼在朦朧中尋覓佳人的蹤跡,他笑意狡黠地揣測朱大作家的心亂,他瀟灑地抱拳道“大王”便儼然一個鎮定機警的使者。他的投入讓我明白他的靈魂早已在授課的過程中陶醉了,而且這種醉是會傳染的。每每在眾人皆醉中,下課鈴便會不合時宜地響起來。他給我們講過諷刺老師聽不見下課鈴的笑話,因此也極少占用課間。每次下課鈴一響,他便在我的期待中把課本夾在腋下,慢悠悠地晃出了教室——似乎還醉著。
轉眼到了2012年的尾巴。31號上午的語文課,大家在班長喊“起立”之后整齊響亮地祝老師元旦快樂。他很開心,說本準備責怪我們作業收不上來,這么一來也不好意思怪我們了。又總結我們2012年的“三怕”:一怕中招考不好,二怕高中不適應,三怕世界末日。然后他笑著說:“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
那時我看著笑得溫暖的葉老師,心里暗暗做了一個決定。
學校計劃高一下學期分科,我的理科在上高中之后漸漸不支,不得已只能選擇文科。而葉老師是兩個理科班的老師,也就是說,下學期便不能再酣暢淋漓地聽他講課了。此前我早早地就為他準備了元旦禮物,而且我想讓這禮物變得尤為特別些。
那天中午寢室很亂,大家都興奮地期待著下午的元旦慶祝會。我在一片嘈雜里趴在桌上給葉老師寫明信片,并不只是客套的祝福,我想把一直以來所思考的、自己的困惑和不舍說給他聽。
下午我到九班給他送禮物,他不在,我便央九班的朋友代轉與他。放學以后,我和朋友一起去吃飯,暮色里我問他有沒有把禮物送到,他點點頭。我又問他有何反應,朋友說,我就說這是你送給他的,他什么也沒說就接過去了,也沒有什么表情啊。我笑笑說,我突然后悔了。朋友問,后悔什么?
后悔什么呢?本不該如此輕易就暴露全部的自己,這么做到底是對是錯,他會否懂得。
休息一天后元旦的晚上正式上課。我正跟一道理科題死磕,坐在門口的同學跑過來說葉老師找我。腦袋“嗡”一下,心想果然出事了,是覺得我腦袋有病要來教育我么。
忐忑地跑出去,忐忑地站到他面前,卻沒有猜測中無奈的“你最近在想些什么啊”的開場白。后來我想,倘若事實真的如此,于我而言不過是多了一個令人失望的大人。
他遞過來兩本書道:還一本送一本。我一愣,不敢伸手去接。他又往前遞了遞。我惶恐地接過來,惶恐地說謝謝老師。黑暗里他笑得極淡。
那晚放學,我緊緊攥著書包在暗夜里奔跑,書包里面躺著老師送我的書和關于明信片的回信。慶祝新一年的煙花在頭頂次第綻放。2013年真的就這么到來了。
后來我才知道,葉老師是不喜將情緒表于形的人,我的禮物他其實很喜歡。
最后一節語文課,值日生忘記了擦黑板,我趕緊跑上去。葉老師有些感傷地說了些分別的話,然后說謝謝有些同學的默默支持。他說這話的時候,我就站在他身后。
不曾料到,學校突然決定分科的事情緩一緩。老天對我真是尤為厚愛些。
新的一學期里,我開始逼迫自己在語文課上發言,只因大家發言極不踴躍。但我依然緊張,說著說著便沒了底氣,他每次聽完都略一點頭,沒有鼓勵也鮮有指正。我有些喪氣,可還是不得不在眾人沉默時舉高了手,期待他生氣之前可以看到。
那天學習蘇軾的《定風波》,班里竟無一人愿意站起來朗誦。我聽著他一聲聲地問著“有沒有人?”越來越緊張,卻終因大家的沉默咬咬牙站了起來。他當時正低著頭道,如果有人愿意朗誦一下,我也可以給你們朗誦朗誦。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已經有人站起來了啊。他抬起頭。
開頭還好,后來聲音就有些穩不住了。朗誦完畢我趕緊坐了下來,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葉老師隨即允諾朗誦起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林夕最喜歡的一句詞,我想從此我對林夕的喜歡又多了一層。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蓑”字被誤讀成了三聲,感情卻恰到好處。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不后悔剛才站出來了吧?此刻的聲音該如何銘記?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么快就結束了?
那一瞬間我看著投入朗誦的葉老師,突然就想,也許很多很多年以后,他在課堂上所講的“賓語前置句”、“其”字的用法、“隔”與“不隔”的區別我全都遺忘,只記得他感慨FrdTvYFnOka/lQhycCjYh6EZhXRk5OnZ24yHLLfWnmA=人情冷暖,只記得他微笑著分享青春經歷,只記得他語重心長地教誨為人處世之道,只記得他調侃標準答案時,一句又一句痛快的“這不胡扯么?”只記得他把《定風波》的“蓑”字讀成了三聲,只記得此刻的滿足、臉上的溫度和“幸虧我站起來了”的慶幸。
然而時光從不肯為誰停留,很快就到了期末。離開學校的前一天晚上,我失眠了很久,反復衡量后還是給葉老師發去短信,因為白天考試的失常發揮,說的都是些很極端的話,發完短信就關了機,次日考完才看到老師的回復。
老師說,畢竟太陽照常升起,何必如此,晚安。
關閉短信望向車窗外,離校的汽車在校園里蠕動著,成達路兩旁高大的香樟樹把汽車籠罩在一片綠蔭中,但仍有陽光從葉與葉之間的罅隙投射下來。想起去年夏天,擠在人群里看分班表,來不及去猜想擁有“葉軍”這樣好聽名字的是怎樣的人。想起很多個失眠夜,輾轉反側睡不著覺,把一些寫著“郁悶”“煩”的短信發給葉老師,他卻從不追問我原因,只告訴我又是新的一天。想起那個修改參賽文的夜晚,打電話給葉老師說了很多”我不會改我寫得不好”之類的自我否定的話,他都一一寬慰鼓勵和指點。想起之前語文默寫全班倒數第一,暗自等待著他的批評,卻等來了翻開作業本看到《高中古詩詞默寫》小本時的驚訝和溫暖。想起真正到了最后一節語文課的時候,他笑了很多次,我卻樂觀地對同桌說學校還要補課呢,應該還有幾節語文課,屆時我要來個驚艷的發言。
這個夏天過去,未來就再不能聽到葉老師精彩的講課了。每每思及,無限惋惜懷念之情油然而生。受葉老師影響,我也習慣把最深的感情埋藏在心里。文末謹以張國榮的一段歌詞來寄托所思所想:
風再起時,默默地這心不再計較與奔馳,
我縱要依依帶淚歸去也愿意,
珍貴歲月里,尋覓我心中的詩。
風再起時,寂靜夜深中想到你對我支持,
再聽見吹呼里在泣訴我謝意
雖已告別了,仍是有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