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干,是將膽汁滲透進豬肝后而成的一道獨有的美味。它是武平客家人于清代時創制的名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閩西八大干”之一。
武平豬膽干名列“閩西八大干”,可不是徒有虛名。色澤紫褐的豬膽干風味獨特,細細品嘗,香而微甜,甜中有甘,越嚼越有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而且其中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涼解毒的功效。
每年的秋末冬初,是生產豬膽干的好季節。此時天氣晴朗,較為干燥,適合豬膽干的曬制。那么,豬肝和帶有苦味的膽汁,是如何在武平人的手中華麗地融合,變成一道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冷盤名菜呢?
武平豬膽干的制作很考究,需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對豬肝的挑選尤其不能隨意。先選取深褐色、新鮮無破損、帶膽的豬肝,將肝膽分離后,把整個豬肝放在糯米中蒸一段時間,再把它浸泡在由適量鹽、膽汁、五香料、高梁酒、八角茴香等配料制成的湯汁中,待到豬肝入味,就可以將其撈起撐平吊曬了。
為保證豬膽干味美質佳,同時讓外形看上去更美觀,顏色更勻稱,每隔2~3天,要對吊曬的豬膽干整形一次。反復多次后,豬膽干的制做就可完成。上桌前,只需將其加熱后切片晾涼,再拌以芝麻油、大蒜片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