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劉恒怡
【摘 要】民間借貸屬于民間融資范疇,一般是指處于官方正規金融體系以外自發形式的民間個體之間的資金借與貸活動的總和。民間借貸近些年來的發展不容小覷,逐漸成為民間資本的主力軍。隨著我國這幾年的貨幣政策的改變,民間資本逐漸朝正方向發展。但從側面也能反應出我國民間融資存在著問題。如何解決民間融資問題,特別是解決資金鏈問題和風險應對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本文基于民間借貸分析,希望逐步消除民間借貸的非系統風險,維護我國民間金融市場的穩定,并為利率市場化打下基礎,更好地為我國金融體系服務。
【關鍵詞】民間借貸;問題;建議
一、民間借貸的產生
在中國,小企業融資難成為普遍性問題。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為防范風險,不愿意幫助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等適合小企業進行外部融資的方式在短期內實施不太現實,加上我國小企業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投資心態,使我國小企業融資難在長時間內存在成為必然。
民間借貸出現的原因還能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經營問題。多數企業為了把自己做大或者為防止資金鏈斷裂只能再融資。但面對眾多條件的約束,使得小企業更多的是采用內源融資的方式,這時的小企業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資金鏈斷裂。所以為了企業的存活只能靠民間借貸,這樣民間借貸應運而生。
二、民間借貸的特點
(一)民間借貸資金多元化
我國民間借貸的資金,一般是來自于民間自有資金。還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其他形式: 一是中大型企業或民間金融組織通過從銀行取得貸款再轉貸給中小企業; 二是一些企業“空心化”,把企業僅作為融資平臺,獲得民間資金后再加息轉貸給其他企業; 三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房產抵押貸款使一定比例的資金也轉為投向民間借貸,以獲取高額利差。另外,受中國民間借貸高利率的吸引,一定規模的國際“熱錢”采取一些合法或者規避的手段繞開相應的控制和管理,不斷涌入我國民間借貸市場,這樣就構成民間資金的來源。
(二)民間借貸企業多元化
我國允許民間借貸合法化后,小額信貸公司應運而生。它不僅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更重要的是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確保中小企業的存活。龐大的“地下錢莊”也不可忽視,他們表面可能以經營為目的,但實質卻能操縱當地的金融業。
三、民間借貸的風險
民間借貸的風險主要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這里系統性風險為不可抗力,但非系統風險卻可以防控。在民間借貸中,例如信用風險、資金風險、財務風險、利率風險、道德風險等均是非系統風險。
(一)信用風險
由于經濟的不明朗,信用風險逐步上升。2011年浙江一帶的跑路事件,福建信貸企業資金鏈斷裂等都打擊著民間資本市場。往往擔保的不健全或者低擔保對于原本就沒有償債能力的企業,無疑是加大信用風險。
(二)資金風險
由于民間借貸利率與商業銀行利率存在較大利差,部分大型企業或銀行內部人員虛構項目、騙取銀行貸款,然后轉貸給資金匱乏的中小企業以賺取高額利潤。這樣容易誘發銀行、大企業的資金風險。
(三)利率風險
民間借貸會使國家宏觀調控失靈。大量民間資本游離于監管之外降低了央行貨幣政策效果。非正規金融分流了正規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能力,從而削弱了正規貸款的投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地區效應。過多資金進入虛擬市場,造成實體產業的虛空,一旦發生資金鏈條斷裂,必將造成整個市場經濟秩序紊亂。
(四)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往往是伴隨高利息和一些不擇手段的收賬方式出現,這種道德風險的產生不僅會引發社會動蕩,更是對法制的踐踏,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我國法律的不健全。
四、民間借貸出現的問題
(一)不平等的金融體制是我國民間借貸出現的根源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壟斷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容易與公平、自由的原則背道而馳,造成“金融抑制”的后果。銀行的借貸制度大相徑庭,中小企業的信用相對低下,為規避風險,銀行通常會選擇大企業與國企。同時,我國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致使中小企業融資的路徑并不暢通。進入股票市場、中小企業板的門檻過高,這就推動了民間借貸的發生。
(二)宏觀經濟政策與實體經濟不相符是產生民間借貸的內在原因
宏觀經濟政策往往在落實的過程中會有所滯后。中小企業為了發展需要資金,這樣就使民間借貸加劇。我國現行的居民存款實際利率為負利率,但有數據表明我國民間資本仍然存在閑置狀況,并且造成投機行為的泛濫。這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并沒有從金融市場得到補充,這往往會使民間借貸市場發展畸形。
(三)政策與專業機構不對稱是民間借貸發展的重要原因
我國的監管機構在民間借貸方面存在監管不清的地方,我國缺乏專門的國家金融機構介入民間。只有介入民間借貸市場,才能使民間借貸市場真正朝著市場化、陽光化的方向發展。避免產生風險轉嫁,為民間借貸市場打下夯實的法律基礎和制度保障。
五、解決民間借貸問題的建議
(一)用市場形式來解決民間融資的效率問題
如果民間借貸有形市場由政府發起并組建,制定相應的市場規則,要求參與借款的企業提供相關信息,對貸款額度給予一定的限制和貸款備案制度,讓參與民間借貸者特別是資金供求者獲得信息服務和法律保障,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緩解,并能使民間借貸市場的利率走向趨同,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社會資金的供求關系,并為近一步深化改革我國的利率體系提供參照。
(二)建立全方位的金融體系
采取多種金融方式結合,運用保險來合理規避風險,運用證券投資和民間資金來籌措資金,尋找一條符合中國市場的中國式民間借貸道路,從而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帶來的隱患。
(三)建立立體的監管網絡
首先,確定監管模式,應以行業自律為主、政府監管為輔。其次,確立合適的劃分標準實施分類監管,整合監管部門,建立一整套的監管體系,確保有明確的法律保護。
(四)近一步確定民間借貸在我國民間金融市場的地位
通過建立點、線、面的全國民間金融網絡,利用強大的互聯網和發達的網上銀行,使資金的審批、發放以及回收更符合實體經濟的需要,確保民間借貸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磊.溫州民間借貸探析——兼析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10)
[2]符斌,夏洪勝.我國民間借貸的運作模式、效應及治理對策分析[J].《未來與發展》,2011,(12)
[3]馮嵐,呂金記.中小企業金融體系不足與民間融資突圍路徑選擇[J].《上海金融》,2012,(9)
[4] 閆夏秋,邵樺毅.我國民間借貸危機及防范對策建議——以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為視角[J]. 《征信》, 2013,(7)
[5]蔡曉陽.對我國民間借貸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所》,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