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必修課程,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道德法律意識為核心,對大學生遵行社會主義道德法制教育,在整個大學教育階段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從教材的編寫、學生學習方法還是教師的授課方式均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將重點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相應的課程改革新思路。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學;教材
高職院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加強法治觀念教育。高職院校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雖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從教材設置上來看,目前我們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普遍存在著內容設置不夠合理的問題,緒論、第六章和結束語只是簡單地提到了法律素質,而法律基礎的內容僅僅只占了總篇幅的三分之一,涉及法律知識的內容只有第七章和第八章,這其中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的現行法律。除了教材設置不合理以外,經過調查,高職院校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課時安排中,講授法律知識的課時約只有15個,這遠遠是不夠的。
(二)從教師講課方面來看,也存在著不少問題。首先教師所制訂的教學大綱千篇一律,教學方法單一,基本都是教師在講解。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也沒有任何創新,很少考慮到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是因為各高職院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基本都是采用合班課形式進行,滿滿一教室全是學生,可想而知教師是很難兼顧整個課堂的。經過調查,單班課的效果比合班課要好很多,原因是教師能夠很好的控制整個課堂,能夠很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合班課基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再次學生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的原因還在于,有些教師只是講解純理論,基本沒有結合實際講解相關的案例,這會讓學生覺得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及學生的實際是相分離的,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三)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高職院校倡導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這就導致學生誤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術就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認為基礎課與專業聯系不大,加上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方向也決定了其生源大部分都是理科學生,理科學生對文科類的課程是沒有什么興趣的。法律課程對于他們來講就是混學分,很大一部分學生就是迫于老師點名的壓力來上課,來到課堂也不會聽課,睡覺、玩手機…反正就是做各種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二、改革建議與對策
(一)就目前來看,法律教材的種類繁多,但是從內容上看都是比較陳舊和滯后,而且整個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一樣的,與學生所學的專業基本沒有什么聯系。因此我們在教材的選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選取那些普遍適用的、重要的法律法規講授給學生。法律法規經常會廢、改、立,而法律教材不可能及時將這些最新的重要立法編寫進去。這樣就對教師提高了要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就不能單純的只拘泥于教材,需要及時收集最新的相關資料,及時的講授給學生。
(二)針對教師我們覺得,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如何能夠好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教師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首先在制訂授課計劃、編寫教案的時候就要進行合理安排。教材涵蓋的法律知識比較籠統,涉及的面也比較的廣,因此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有重點的去講授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緊密的法律內容。像我們環保類的高職院校,環境保護法是每個專業都必須了解的,勞動合同法也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能夠學以致用的,其他的法律法規就可以根據學生專業需要進行有重點的講授。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也不能夠一堂課就是自己站在講臺上對著課件或者是電腦念純理性的東西,跟學生沒有任何互動。理論確實需要講,但是這就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完成較大容量的理論講授,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學重點,適當的對實用的理論進行分析,不要總局限在講臺上,多下講臺到學生中講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同時也可以適當的開設實訓課,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去旁聽與專業相關的典型案件,組織模擬法庭,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對于學生,無論是什么課程,專業還是非專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學生,讓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節奏。要抓住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維權意識?,F階段的學生基本都是90后,對于剛進入大學校門的他們維權意識相對來說要薄弱一些,因此他們在遇到相應的問題后不知道可以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一次維權理念教育,充分讓他們認識到法律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除了教材、教師、學生以外,想要讓法律課程開設的效果更好,那么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環節需要改進,那就是考核方式。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考試并不是那么在意,因為考試基本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平時成績加上卷面分數,很少會出現不及格的現象。哪怕是從來都不去上課的學生也不會害怕考試,因為考試之前老師都會劃出重點,學生只要按照重點去復習,考試就可以輕松過關。此種考核方式是不夠科學、不夠合理的,因此我們應該改革和完善考核方法??己说哪康氖菫榱藱z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核的重點應該要放在考核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上面,考核學生利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可以通過口試、筆試或者是提交小論文的形式進行??己朔绞礁母锪?,必然導致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改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益匪淺。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們這樣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要求每個公民都能夠知法、懂法、守法,落實到學校,到課堂,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明確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要不斷創新、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麗潔.論法律課程教學改革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0(18).
[2]代紅永.提高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江西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10).
[3]王飛.在法律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生積極性的探究,江西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10).
[4]喻福東,彭翔.法學專業學生成績考核機制改革探索[J].文史博覽(理論),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