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玉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高校學生數量持續增長,高職院校畢業生在中國式教育、就業情境下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多學生迫于現實壓力,勉強接受一份自己不甚滿意的工作,較低的就業層次使得學生的就業成就感、滿意感不強,從而形成對工作和生活的不滿,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本文從我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入手,探討如何以營銷5Ps理念引導高職院校開展有中國特色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有效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推動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走得更好、更遠。
【關鍵詞】5Ps;職業生涯規劃;高職院校;就業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高校學生數量持續增長,高職院校畢業生在中國式教育、就業情境下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雖然近幾年高校大學生就業率高達80%左右,但高就業率背后的低滿意度問題已然成為制約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使自己所培養的畢業生在中國的就業市場里提高個人競爭能力和加快個人發展,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改變現有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戰略,以自我營銷的方式來設定職業目標,了解學生的全部潛能和潛在價值,更有效地在中國式就業市場上競爭,掌控職業發展前景。
一、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高職院校的開展現狀分析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又叫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大學生將自身實際情況、內外部因素、機遇及挑戰等多元因素結合起來,綜合考慮、權衡之后再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目標、實施計劃、教育規劃等,特別是在大學階段,圍繞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等開展的學習規劃,為最終實現職業生涯的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方案。近幾年來,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很多高職院校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開始在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還存在諸多不足,也無法達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要求和預期目標。為了了解我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筆者對福建省幾所高職院校做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基本一致。
盡管高職院校強調了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視,但效果并不理想。調查中很多學生表示他們對職業生涯規劃并不十分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真正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寥寥無幾。也有學生表示他們要的不是學校提供的畢業前“紙上談兵”的灌輸式教育,而需要更深刻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這些表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沒有全面開展,教育條件準備不夠充分,教育方式還不夠健全,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理論與實踐不能同步等。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得到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包括:了解自己在職場里的技能、經驗、知識和興趣的價值是什么;找到職業生涯方向;計算自己在特定的行業、企業中的價值,并且學會為自己的“身價”討價還價;如何將自己的有效價值傳遞給雇主;如何利用有效渠道,在中國式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筆者將此歸納為職業生涯規劃中的5Ps理念。
所以,在高職院校中如何成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教育真正發揮在學生職業發展上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中國特色的就業市場中贏得主動權,是高職院校必須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二、5Ps視角下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開展的對策研究
在5Ps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在“營銷5Ps(產品、定位、定價、促銷、渠道)”的基礎上把營銷方法應用到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上。(見圖1-1)
圖1-1 營銷的5Ps
在5Ps視角下開展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改變現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體(包括高職院校、學生、相關政府部門等)的觀念,將營銷的5Ps運用到職業生涯規劃中,創建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見表1-1)
表1-1 職業生涯規劃中的5Ps
要在中國特色的就業市場上贏得主動,高職大學生必須改變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定位和對未來的看法,將“職業生涯就是一樁買賣”的思路運用到就業工作中,將自己這一特殊的產品銷售給市場上龐大的潛在顧客群(雇主),也可以學習世界“財富500”強企業的營銷方式,制定一個有效的營銷策略,對自身進行SWOT分析,突出自身優勢,適應目標就業市場需要,為自己贏得更多就業機會。
第一,要進行自我評估,發現自身的產品價值。在筆者所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表示對自己的優勢、劣勢都不太了解。這是因為很多人沒有真正花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和知識等,此外,很多人不愿意面對那些不愉快的經歷,這使得他們不能全面的、客觀的了解自己、看清自己。在5Ps視角下開展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必須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估,通過對自己的能力、經驗、教育、性格及興趣等進行深入的、全面的、客觀的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改善影響自身產品價值的某些因素,提升產品價值,使自己在中國特色就業市場中贏得主動權。
第二,要創建一個個人品牌,找準職業生涯方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最有價值的產品就是品牌,高職大學生要在中國的就業市場中獲得成功,光了解自己是不夠的,還應該在自我評估的基礎上創建一個個人品牌形象,從而讓雇主更清楚地看到其價值。高職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應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多花時間思考自己的受教育情況、身體特征、家庭背景、性格、興趣、特殊技能、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等,在全面客觀的自我分析后,找出創建個人品牌的短板因素,增加自己受教育機會,培養自己的能力進而把自己的能力信息傳遞給雇主,使自己在就業競爭中與眾不同、更具吸引力。同時要找準職業生涯方向,在不同的行業、企業、崗位中,找到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賦、興趣和激情的職業生涯。
第三,學會合理定價自己,掌握個人理財能力。在筆者所進行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價格就是指錢,也有不少學生表示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要贏得就業機會可以降低薪酬要求。而在就業市場上,價格應該是雇主用來交換求職者的經驗、技能、性格、態度和興趣等的代價,價格的高低一方面取決于求職者自身具備的條件,如經驗、技能等,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求職在在就業市場上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溝通、談判技術。事實證明,良好的溝通和談判技術,往往能為求職者爭取更好的薪酬待遇。高職大學生在為自己定好價的同時,還應掌握個人理財能力,學會預算和財務規劃,因為好的個人財務規劃,是達到職業生涯目標的重要保證。
第四,學會在就業市場上推銷自己。推銷自己無疑是在就業市場上展示自己的價值,特別是針對潛在雇主。高職大學生應該學會利用廣告和包裝兩種方法推銷自己。就業市場上的廣告就是將自己最優秀的能力、素質(技能、知識、經驗、性格和興趣等)展現給雇主,同時學會在自己的求職簡歷、求職信中將自己的信息(教育背景、技能、經驗等)清晰有力地傳達給雇主。而包裝是指高職大學生要學會通過著裝、打扮、說話方式等來修飾自己,這對雇主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就業市場上,成功的自我推銷可依托簡歷、求職信、面試以及得體的外在形象4個主要工具。一份精彩的簡歷,應充分展現求職者最優秀的能力素質,從而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與其他求職者區分開來。求職信是當前高職大學生就業中比較少利用的工具,其實求職信更能清晰地表明自己是所申請職位的最佳人選,從而引起雇主注意并獲得更多面試的機會。面試技巧是當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相對重視的環節,高職大學生也能夠針對自己的目標企業、崗位做較充分的面試準備。除了以上三個推銷工具外,求職者得體的外在形象(儀表、談吐、舉止等)都能為自己在雇主的面前加分。
第五,有效利用分銷渠道,比如網絡、人才招聘會以及人際關系網來找到最好的工作。在就業市場上,高職大學生應學會綜合運用網絡、招聘會、個人人際關系網絡等分銷渠道,以最大化獲得就業的機會。網絡因其方便、廉價和快捷的特點成為剛畢業的高職大學生就業分銷渠道的首選,但也因為它的這些特點造成很多人用它“盲目”求職,制作粗糙的簡歷和“全面撒網”式的投簡歷方式,既造成了雇主對求職者的厭惡感,也浪費了求職者的時間和潛在的就業機會。因此高職大學生想通過網絡渠道實現職業生涯目標,就要學會篩選、解讀網絡上的招聘信息,有針對性地選擇潛在的就業機會,并通過精彩的簡歷、求職信等為自己獲取面試機會。招聘會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的另一重要渠道,高職大學生要想在人才濟濟的招聘會上出類拔萃,應學會提前研究企業,管理好自己的著裝打扮,并強化自身的面試能力,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招聘會上盡可能獲得就業機會。此外,還應建立于自己的職業生涯相關的人際關系網絡,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求職策略。
三、結束語
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開展,除了依托營銷5Ps(產品、定位、定價、促銷、渠道),還應建立和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體系,建立一支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導師隊伍,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強化學生的就業成就感,優化學生職業生涯。
參考文獻:
[1] 麥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 卡普塔(美)你就是品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3] 趙麟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 肯·詹遜,成功職業生涯的自我營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5] 丁宏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 于洋,人本視角下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