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并非沙迷眼
風沙過后,醫院眼科會有許多迎風流淚的患者。除了眼淚汪汪,不少人還伴有畏光、癢澀、干燥等癥狀,常誤以為是風沙迷眼,一查卻是沙眼急性發作。一些人誤以為沙眼是沙粒吹入眼中引起的,其實,沙眼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眼病,與灰沙并不相干,是由衣原體感染所致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所以稱為“沙眼”。在一般人心目中并不把它當回事,總認為這是一種小毛病。其實,在我國沙眼仍是一個重要的致盲原因。沙眼是世界衛生組織“視覺2020,人人享有看見權利”行動中重點防治的眼病之一。
沙眼嚴重可致盲
沙眼感染早期可出現流淚、怕光、眼癢、分泌物增多及異物感等眼部不適感,嚴重者可侵犯角膜致使視力減退。感染沙眼可以延續數年乃至數十年之久。沙眼的危害在于其并發癥,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可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縮。以上這些并發癥都可能對患者視力造成損害,甚至導致失明。
消滅沙眼,預防最重要
由于沙眼衣原體廣泛地存在于空氣、風塵、皮膚及病人的分泌物中,任何與病人分泌物接觸的情況都可造成感染機會(如共用毛巾、臉盆等),病人的手、毛巾、手帕、洗臉用具等也可成為傳播沙眼的媒介。因此,要盡量保持面部清潔、勤洗手;盡可能采用流動的清水洗手、洗臉;毛巾、臉盆要干凈、專用,避免交叉感染;平時不要用手揉眼。一旦確診為沙眼,要堅持治療。有關部門應加強理發室、浴室、旅館等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嚴格毛巾、臉盆等消毒制度;對于生活環境尤其是家里要做好滅蠅、滅蚊,清除其滋生地;注意水源清潔,以阻斷沙眼傳播的途徑;減少感染的傳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得了沙眼,日常如何護理?
平時的工作環境的光線要柔和,電腦顯示屏的亮度要適當,清晰度要好,減少視覺刺激。電腦的高度要與桌椅的高度匹配,以減少眼睛的疲勞。定期清除室內的粉塵和微生物,保持環境干凈衛生,減少灰塵對眼部的刺激。
一旦發生了沙眼,可以選用眼部局部用藥,常用于治療沙眼的眼藥水有利福平、磺胺醋酰鈉、酞丁胺、氯霉素等,也可以使用四環素眼膏、金霉素眼膏等,效果基本相同,一般白天使用眼藥水,晚上使用眼藥膏,這些眼藥都對沙眼衣原體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目前在國內一些地區,沙眼的發病率可高達20%以上,且有較強的傳染性。得了沙眼必須請醫生徹底治療。 (河北省保定市雄縣醫院
副主任醫師 劉江峰)